红楼和洪门,本是同根生 (二)

              红楼和洪门,本是同根生

                        方以智和冒襄是《红楼梦》作者 及《洪门》创始人

                          福建 殊颖.巢曼        上海 张熹



二、 冒辟疆


冒襄,字辟疆,明末著名四大公子之一。与侯朝宗(方域)、方密之(以智)、陈贞慧并称四大公子,都是缔结复社的骨干。

冒襄是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三月十五日。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世家。冒辟疆小时侯非常聪明,被称为神童。因为他是长房长孙,很受祖父宠爱。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辟疆两岁时被从江苏如皋接到江西会昌。十一岁随祖父至四川酆都。十三岁时,祖父辞官归里,辟疆随之回到如皋,在香俪园中读书学习。当辟疆看到王勃和杨慎的诗集中都保存了早年的诗作,他也把自己十四岁前作的诗结集为《香俪园偶存》,请董其昌指教:“少游董文敏门,文敏序其十四岁时诗,方之王子安”(见:冒巢民先生传),八十岁的艺坛巨擘见到冒襄的诗,大为欣赏,认为他的诗才不在唐代天才少年王勃之下。

在十六、七岁时,冒辟疆参加了一系列县试、府试、院试,总是名列前茅。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冒辟疆与中书舍人苏文韩的二女儿苏元芳结婚。辟疆妻子端庄缜密,持重晓事,是冒辟疆的贤内助。当冒辟疆外出交游时,家中事务就全部交给了苏元芳。

崇祯三年秋天,冒辟疆首次到南京国子监参加乡试,因病未能终场。在张溥主持的复社金陵大会上,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胸怀磊落、雅善谈笑的冒辟疆结交了不少朋友。然而,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昏惨惨似灯将尽”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江浙及以南地区的士大夫多因报国无门而流连秦淮河畔,沉醉在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之中的“无非公子与红妆”,但是文采风流,仍然盛于一时。虽然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但是年少气盛的他,顾盼自雄,主持清议,矫激抗俗,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八月,冒辟疆参加岁试,以第一名获得廪生资格。崇祯六年秋,冒辟疆再次赴乡试,虽然他的制举文章规局宏丽,结构精密,但联系时势,针砭政局,未能入主考官的法眼。崇祯九年桂子飘香的时候,冒辟疆又来到南京参加乡试。八月朔日,辟疆和张明弼、吕兆龙、陈梁、刘履丁在歌姬顾湄的眉楼结盟。1636年,冒襄与方以智相识。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秋,冒辟疆赴南京乡试期间,与陈贞慧、侯方域、吴应箕等重结国门广业社。

因他们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的罪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明朝灭亡后,南明朱由崧政权建立,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紧接着清兵南下,南明王朝亦摇摇欲坠。吴次尾抗清殉国;方密之继续向南流亡。

历此大劫,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报国之心,饱经风霜的冒辟疆,经历了“秦溪蒙难”后的他,自述道:“蒙难盐官死复回”(《冒辟疆全集》252页)。辗转颠沛的凄惨状况犹如红楼梦里所言:“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

“蒙难盐官”期间,董小宛葬花处至今犹存,《海盐县志》亦有记载。

海盐南北湖鸡笼山脚下《董小宛葬花处》

回到如皋,冒辟疆便效仿生于乱世的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看似啸傲园林,实质以文学手段抒发志士之豪情。

冒辟疆孝义凛然,冒母马恭人“即日乳忽生岩, 医者危甚”。冒辟疆决定利用功德的累积为母亲延寿益命:“从五月十八日起,每月勉行千善,计十月限完万善,行善格以莲池大师、了凡先生为主,小为增减”;冒辟疆的父亲身滞危疆,他为救父而奔走于政府言路诸公之门。

隐居在“水绘庵”中,他为民众饥荒而不惜倾家荡产,其赈灾时熏染到病疫险些死去,邑令陈秉彝在《告城隍文》中云:“每晨水米不沾,便凌风雪,给粥之外,多带家僮,躬查远近。瘗死亡、扶老幼、拯病危,倾屡岁家食之粮,散数百金娶媳之聘,罄竭施济,任劳三月有余,延救难计其数” ,“忽然染疫,已绝生理,现今就木” 。冒辟疆倾自家家产救济灾民劳累过度,死去竟达三昼夜,而复苏。

冒辟疆具有营造园林的高度才华,他精心修建的“水绘园”构石为山,因川为池,殆臻乐阿洞壑之美于斯为最矣!

他又是清初有名的“戏剧家”,家里设有“家乐”,即昆区戏班,聘请了名师、名角在“水绘园”中演出。

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如在水绘园内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友戴建,即其一例。

据我们推论,冒辟疆虽然隐居在“水绘庵”中,但是他与一批明朝士大夫们,响应方以智成立“天地会”(又称:三点会、洪门)的号召,秘密组织地下活动;更重要的是:冒辟疆接过方以智的“石头记”散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经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倾毕生精力,方有不朽巨著《红楼梦》的诞生。

与此同时,冒辟疆以他复社遗老的威望,对于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创作,都发挥了极大的影响。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开创了自叙传式的散文文体。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张熹

张熹

擅长 文化•教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