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赏山乐水看红叶,趁着汉中景区举办红叶节,带着家人顺道游览了汉中著名景区--石门栈道风景区,无意间竟然发现,一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里竟然还有墓地?这是个什么情况?在汉服小姐姐的讲解下,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这里竟是保护国宝英雄和他爱人的合葬墓。
故事要从1934年说起,抗战前夕,为了巩固后方,保障战略物资和兵员能顺利跨越秦巴天堑,国民政府决定修筑西汉公路。在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赵祖康的委任下,年仅24岁的工程师张佐周主持修筑西北交通命脉—西汉公路,由于初始设计的公路需途经褒斜栈道遗迹,张佐周在实地考察调研后发现,褒斜栈道遗迹的石门,是东汉汉明帝刘庄亲下诏书,召集三千囚徒开凿的世界上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而且石门洞内外遍布历代石刻,内容多与石门开凿、古道兴废相关。石刻文字,几乎就是我国汉魏至唐宋书法演变的一部历史,历经千年积淀,是灿烂中华文化的珍贵标本、是国家的真正的国之瑰宝。其中就包括“石门颂”、“石门铭”、“衮雪”、“玉盆”等摩崖石刻。如果按照原设计方案公路取线恰过石门,古迹注定遭破坏殆尽。
危急关头,张佐周力挺保护,在向上反映得到支持后,张佐周在古石门的上游架桥改道。在石虎峰下连凿三洞,成功保护石门;又修复一段栈道,新建一座亭阁,与古石门遥相辉映。新石门竣工后,还专门请中国交通界元老叶恭绰题写“新石门”,镌刻于岩石上,与古石门遥相呼应。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赵祖康题写《虎视梁州》于新石门。目前这段遗迹已经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赫然在列。也是整个汉中市唯一第一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70年代初由于石门大坝的修建,石门隧洞被淹没在水下,但是石门隧道内外的摩崖石刻却被抢救了出来,陈列在汉中市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005年,这位保护国宝的英雄与世长辞,后人尊重其遗愿归葬褒谷。2019年,英雄的夫人张齐光逝世,与丈夫合葬。这就是这座墓地的来历。我们要感谢这位保护国宝的英雄,让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得以留存,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张佐周夫妇墓
来源:腾讯网 原作者:石门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