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有关《红楼梦》的部分指示

习总书记有关《红楼梦》的部分指示


 

附件一习近平与“荣国府”(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说到“荣国府”,你想到的一定是《红楼梦》吧。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可不是中国经典名著,而是习大大与“荣国府”的渊源。1982年,习近平调离中央军委办公厅,来到河北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的三年,习近平根据正定县历史悠久这个特点,十分重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建设“荣国府”就是一大举措。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划将名著《红楼梦》拍摄成电视剧,并选择在正定搭设“荣国府”,作为临时外景拍摄基地,等电视剧拍摄完后,就将其作废。不过,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则认为,这是一次发展正定旅游业的机会,他提出要将“荣国府”建成永久建筑,“这样既可以增加画面真实感,又能为正定增添新的景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建设“荣国府”需要花费300多万元。面对巨额投资,当时正定县的很多领导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个冒险的项目,搞不好可能收不回本。习近平见大家都没什么信心,知道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资金问题,于是他在费尽心思地说服他们的同时,开始四处筹钱。

  首先,习近平向他北京的一位朋友求助,这位朋友很仗义,帮助习近平努力与中央电视台协商,说服了中央电视台同意投资38万元。解决了第一笔资金,习近平又向时任石家庄市委书记贾然请求帮助。习近平对贾然说,正定县归石家庄市(当时地市分设,正定归石家庄地区)管是早晚的事,修建“荣国府”对石家庄也有好处,现在资金不够,请贾书记支援20万元。贾然见习近平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了。接下来,习近平则转向企业,他找到了石家庄市红星机械厂,又说服了该厂投资40万元。经多方筹集,习近平终于解决了资金问题。1985年,“荣国府”建设开工。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景区顺利竣工。”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开播,“那时,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电视剧,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买了门票排队等待参观的人群,把门口检票的木桌子都挤坏了。”后来,人们甚至用“天天游人满、日日进斗金”来形容当时“荣国府”的旅游盛况。而关于最初人们担心的回本问题,仅当年的收入就达到了2000来万元,远超出所投成本。据统计,继《红楼梦》后,在“荣国府”又拍摄了《雪山飞狐》、《包青天》、《郑板桥外传》等二百多部影视剧。正定“荣国府”被誉为是中国的“好莱坞”。

  “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这是“为官一任”的责任。除了为“荣国府”的建设付出心血,习近平还为正定县的经济建设做了许多实事,为正定县带来了不菲收入。正定人也都十分感激习近平的付出和贡献。

 

附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附件三: 习近平演讲提到《红楼梦》里的爪哇国 (来源:中国广播网

  北京时间3日上午11时许,正在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阐述如何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构想,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据了解,这是印尼方面为习近平此访作出的特殊安排,习近平将成为首位在印尼最高立法机构发表演讲的外国国家元首。

  习近平说,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则陈列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

 

附件四习近平赠送林肯中学《红楼梦》(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一行人在林肯高中停留了约一个小时。

在这里,习近平与学校互赠了礼物。习近平向林肯高中赠送了一台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以及一批中国古典书籍,包括《红楼梦》、《白话史记》、《唐诗》、《宋词》等。

 

 

附件五:习近平忆延安插队(来源:人民网-

后来我就给他们(指农民)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是成为好朋友。

 

附件六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指出:“《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能适用世事洞明、文章能锦绣人情世态,这就是一种经世致用,就是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写照。”

 

附件七: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没有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又如何有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门精一门,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附件八: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来源:中央电视台 )

  冯老(冯其庸)是红学家,我跟冯老结识于正定,当时我在正定当县委书记。那个时候,《红楼梦》剧组正好要搞荣国府。当时要找依据,就是为什么在正定搞?他们没有实际的荣国府、宁国府的图,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儿找到的呢?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有个专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托人从他那里找到了图。再就是请冯老给了我一个为什么在正定建荣国府的理由。见《红楼梦》剧组的时候,我说我们这儿完全有资格搞,因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们都笑了,说莫名其妙,曹雪芹怎么是正定人?我说,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这是冯老提供的。冯老研究红学,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开国大将曹彬,曹彬是真定灵寿人,真定就是现在的正定,正定府当时的范围包括河北的灵寿县,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这个理由跟他们讲,当然也是开玩笑。我记得,我们请冯老是1983、1984年的事情,冯老那时候还英姿勃发。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张熹

张熹

擅长 文化•教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