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书人”、“补书人”和“抄阅再评者”

《红楼梦》以用笔“狡猾”著称,这一点脂砚斋已反复提醒过,必须以“巨眼”观看,才能够发现“狡猾”背后的实相。

 《红楼梦》正文和“批语”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整体。批语起到了关键性的点睛作用,启迪读者对正文密藏内涵的领悟,所以批语是开启《红楼梦》宝库的一把钥匙。

我们从以下几段涉及 “三十年前的眉批入手”,分析《红楼梦》的“作书人”、“补书人”和“抄阅再评者”。

 

甲戌眉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

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甲戌眉批:“ˋ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庚辰眉批《红楼梦》批语提到“三十年前作书人”这是个重要信息。这段批语指出:《石头记》的作书人是在庚辰年的三十年前进行的创作,即“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

换句话说,《石头记》的作书人作书的年代,应该是在三十年前,并且在这时发生过重大的变故,出了难以忘却的大事。

 

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我们注意到,“这篇楔子”用了“谁撰”,指明“撰写”两字。那么,这篇楔子究竟是谁撰写的呢?其实就是《石头记》原作者写的。

所以,《红楼梦》原本《石头记》的撰写人就是“作书人”、“作者”,我们现在称为“原作者”。

《红楼梦》一书第一回开宗明义曰:“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ˋ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明明白白指出:“作者……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第一回空空道人便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恐世人不爱看呢。”

       同为第一回诗眉批道:“能解者方…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

正石兄在宝物上“镌上数字”,使 “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形成《石头记》原稿。

《石头记》的“原作者”,就是《红楼梦》第一回里提到的“石兄”。

 

乾隆年间的程伟元出版程甲本时在序言中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再从甲戌本二评的一段批语来看:第二十二回有“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从以上三段文字叙述中,确定了以下事实:

(一)《红楼梦》于曹雪芹而言,他不是“作书人”,而是“增删人”,或称为“删改人”;

(二)曹雪芹的增删工作,进行了十年,直到他去世。这与三十年前所发生的撰写是两回事;

(三)曹雪芹没有最终完成《红楼梦》全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他只增删到第二十二回;

(四)书中提到“后因曹雪芹”,注意这个“后”字,说明是“后来”在《石头记》的原稿上,曹雪芹进行了增删。

在《红楼梦》的正文和批语中,“作书人”与“雪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凡牵涉到书中描写处,批语即提出“作者”或“石头”,凡牵涉到增、补、诗词创作处,批语才提到“雪芹”。

无论从正文和甲戌本的批语明显表明:曹雪芹是“补书人”。

根据《红楼梦》“真事隐”的原则,无论“曹雪芹”、“芹”或“雪芹”都是隐藏身份的化名、笔名(不可能实名制),不能凭借小说上的一个名字去对照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

第一回有署“甲午八月泪笔”的评语中有“┄┄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之说。

这两段文字清楚地阐明:

(一)脂砚斋是“抄阅”“再评”者。

(二)脂砚斋接续曹雪芹未完成的事业,将第二十二回后的内容整理完整。 

(三)脂砚斋在《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致可以和雪芹相提并论——“一芹一脂”。

(四)脂砚斋是《红楼梦》的最后成书者

(五)脂砚斋把由曹雪芹所定的书名《金陵十二钗》改回到初本《石头记》,说明他忠实和崇敬《红楼梦》的原作者“石兄”。

  

“丁亥本”有两条批语是畸笏叟所批:

(一)第二十二回有“此回未补成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

(二)“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红楼梦》批语里提到的五个人:雪芹、芹溪、作者、石兄、芹,其中带“芹”字的有三位:“芹”“雪芹”和“芹溪”。那么,这三个“芹”到底是一个人、二个人还是三个人呢?

畸笏叟的批语中,明确指明“二芹”,就是说,有两位名字(笔名或号)中,带有“芹”字的人。

其一,凡涉及到“增删”“补成”、书未成”之处的,畸笏叟和脂砚斋都称呼为:“雪芹”和“芹”。可见,书中的“曹雪芹”“雪芹”和“芹”同为一人,批语者对“芹”表示了极大的敬意和感情。

其二,然而,对待“芹溪”的态度,却完全不一样,从下面的批语看:

 

脂批第十三回中畸笏叟的一则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行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显然,畸笏叟对芹溪一点不客气,完全以长者对晚辈的口气,以命令式的口吻,“因命芹溪删去”。

再者,芹溪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话语权,起不到主导作用。芹溪大概是一位“抄书者”而已。

但是,芹溪却与畸笏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畸笏叟很亲近的人。芹溪去世后,畸笏叟悲痛万分,批云:“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脂砚斋虽然只是《红楼梦》的一个点评者,然而脂砚斋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以至于《石头记》的书名,都首当其冲地赫然题写上“脂砚斋”,盖过此书的作者名和增删者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因为“脂砚”二字,特别是一个“脂”字,有些人就想当然地将脂砚斋当做一个女性,当做作者的红颜知己。有学者认为脂砚斋就是书中的史湘云,进而认为现实中的脂砚斋也是作者的表妹,后来很可能结成夫妻,夫妻俩共同创作修改完成《红楼梦》,还大胆推测史湘云后来嫁给了贾宝玉。

众说芸芸,都因看到脂砚斋里的一个“脂”字,就认定脂粉和胭脂一定是指女性。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脂砚斋”作为一个笔名,作为增删红楼梦的最后完成者,一定暗藏玄机。

先看“脂”为何意?

“脂”字,由“日”、“月”和“匕”三个字组成。在文字狱大盛的清初,日和月组成的“明”字是个非常重要“敏感词”,就连说一下“清风明月”都要被砍头的年代,谁敢明目张胆涉及“明”字?

此重评者确实“狡猾”,他既要坚持反清复明的志气,又要躲避文字狱,就把“明”字反过来,再在“明”字上面插一把“匕首”。

“脂”者,是砍向大明王朝头上的一把屠刀,这不是对满清统治的反抗吗!

“脂”者,不是涂脂抹粉的“脂”,是血淋淋的架在大明遗民脖子上的“匕首”。

 

再看“砚”的含义:

“砚”者,一“石”一“见”两字所成,乃是见石头上文字也。

《石头记》 第一回,开篇说,故事内容写在石上:“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正文连用“从头一看”、“再检阅一遍”、“抄录”、“且看”石上故事,强调“石”与“见”的关系,并且书名就叫《石头记》。

“砚”字一语道破——“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斋”字繁体作“”,会意字,从示,其形象祭桌。

由此可见,此处之斋,不仅仅为书房之称呼,并且有对作书人祭祀的含义。

“脂砚”二字,一个“脂”用以表明《石头记》的时代背景,一个“砚”写明他忠诚于《石头记》的原创者,接续完成原著者的初衷,使得此书示于世间。

“脂砚斋”的含义是:“讲述亡明悲史,接续完成石上故事以祭祀原作者”。

 脂砚斋对《红楼梦》成书贡献巨大。


甲午年的眉批有“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之说,畸笏叟把脂砚斋与雪芹相提并论,这是对脂砚斋极高的评价。


第二十二回的后面,畸笏叟说“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 可见《红楼梦》的二十二回以后,为脂砚斋所补成。

脂砚斋对此书的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连书名都冠以重评者“脂砚斋”的笔名。多亏脂砚斋完成了《石头记》给我们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遗产。

最后说一句,由此一个笔名可见,脂砚斋也如同《红楼梦》作书者一般“狡猾”,我们不能够老老实实地从正面看文章,必须以“巨眼”看到背面暗含的“不可公然示人”意思。

 

小  结

(一)、最初创作《石头记》的 “作书人”是“石兄”;

(二)、接下来的“芹”、“曹雪芹”是“补书人”、“增删者”,“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三)、最后成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是“抄阅再评者”和“成书人”。

 

 

张熹  2021.3.13晚于上海(初稿

      2021.3.19(二稿)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张熹

张熹

擅长 文化•教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