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 2016年12月2日
2015年7月14日,北京市规划委表示,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行政副中心转移,这个“北京市副中心”就是通州。按照城市副中心建设计划,北京市四大班子将于2017年底启动搬迁。离这个搬迁大限日子越来越近了,作为一个老北京城的土著,不免黯然伤神,突然就想起一个人,一个很可能说是最爱北京的一个人:梁思成。
梁思成,1950年与陈占祥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在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建立一个新的北京行政中心。然而,***说“有一个教授,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就算梁思成他哭城门也还是无济于事,他未能保住他深爱的北平。而50多年后,他的预言应验了!“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会有很大的问题。”1953年,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为了保住永定门城楼,曾指着当时北京市副市长的鼻子说:“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老古董……迟早会后悔的,那时再盖的就是假古董……”没想到她的一语成谶!2004年,崭新的“假古董”永定门重修竣工。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生致力于古建筑研究,为保护北京古建奔走呼号,他们的个人命运落得“遍体鳞伤”,连他们的故居竟也灰飞烟灭。北总部胡同3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0 -1937年居住了7年的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从1988年开始陆续被拆除,2009年经文保单位、民间人士和媒体的多方呼吁,北京市规划委叫停了对故居的拆除,但是,2012年依然还是遭到了开发商的违法***!
然而很多人不知,北京雪池胡同2号,是林徽因少女时期曾居住过的地方,那里的“雪池斋”,留下了林徽因的青春岁月,也留下了她很美好、也很纠结的情感故事。林徽因这样的才女,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当年在梁思成和徐志摩之间,在爱情的美好与憧憬之间,留给小院的一定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与甜蜜,也一定有太多太多的纠结与哀愁。据说解放后这个院子改为景山西街幼儿园,1988年又改为敬老院。我突然想去看看这个院子,体会一次时空的穿越。
周末,选择从北海公园东门穿出,经过一段嘈杂的陟山门街,就看到路北景海小院对面墙上雪池胡同的标牌,从胡同口飘出来各种腌咸菜的味道,以景海小院引领的不少商贩都在卖咸菜。
沿胡同往北走,远远的就看见比周围房顶都矮半截的房顶,这个应该是原来皇家的冰窖了,房顶看上去很新。恰巧8号院出来一大哥,我便上去聊了几句,他是这胡同里的老居民,他说胡同里的公房近年都翻新过了,北头儿就是皇家在这个地区有幸保存完好的最大两座冰窖,不久前也修缮了,只是原来黄色琉璃瓦年久失修,残破没法要了,在整修中被拆去,换成了跟民宅一样的灰筒瓦。据说当年旅英归国的林家父女之所以选择在雪池胡同安家落户,原因之一也是守着冰窖夏天吃冷食正方便,林徽因则是从这条胡同里走出的冰雪女子。
走到冰窖跟前,有个院子,院门锁着,后身依然是一排卖咸菜的,绕过冰窖,穿过私搭乱建,快到胡同尽头的时候,雪池胡同2号,看到了敬老院的各种名牌,这个不大的四合院就安安静静地隐身于周围民房之间。
正巧,朝西的院门半开着,我就进去了,正要往里走,南屋里出来位大姐问我找谁,我说不找谁,就看看。她说不能随便看。我说:“林徽因在这里住过吧,我就看看,不随便看,您让我看哪儿我就看看哪儿”。大姐一看就是这里的管理人员,刚刚送出门几个年轻人,听明我的来意,她倒也挺热情,说:“那我带你看看吧。”外院南北房是管理用房,东南角还有个小假山,过了月亮门里院三面是老人住的房子,中间是活动场地,还有几棵大树,老人们在休息,我也不便往里走了。她让我拍了几张照片,还跟我介绍起来,说:“这里能收纳什刹海地区30多名老人养老,房间有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房间不够用,这个地区的老人要进来都得排队呢,费用每月3000多元,住在这里吃喝拉撒都管了,还定期给老人体检,刚刚送出去的几个人就是北大医院的志愿者医生,老人的子女们也经常会来看望老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很好。”我从窗外看了两个房间的老人,他们看上去有交流,很安逸的样子。我觉得我不应该打扰老人们的生活,没有往里院深处走,谢过大姐就走出了院子,她随即就把院门关上了。
出了院门,擦着院子的北房山就绕到了景山西街上,胡同口有明显的敬老院标志,这边应该是敬老院的正入口。我的思想还没有从那个院子里出来,这院子已经体会不到当年雪池斋的味道了。林徽因有着脱俗的外表和超凡的气质,以至于徐志摩为她着魔一生,金岳霖为她***不娶,梁思成为她相守真爱。林徽因的美应不止是外表的天然雕饰,更是由内而外的光彩照人。院子里老人们的夕阳红日子看上去过得很开心,或许他们不知道谁是林徽因,更不知道这里曾住过一位旷世才女。站在老北京城心脏地带的这座小院外,感觉安静得仿佛穿越回去了,时间停止了。想想对于把心灵自由看得至高无上的林徽因来说,在岁月静好中隐入历史云河,故居能够成为***老人聊度余生的地方,也算是有一些安慰,一种幸福吧。
午后的暖阳中,不舍得离去,便又从景山西街上右转沿着雪池胡同,围着2号院走了一圈。雪池胡同还在,但今胡同已非昔胡同,2号院虽然依旧整洁、宁静,但已非雪池斋,已故才女恐怕也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这难道是写照?……思想开始发散起来。京城散落在各处的名人故居数不胜数,怎样保护这些有文物价值的故居免遭***?现在还有谁在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奔走呼号?被保护下来的名人故居现在又留做何用?脑海里浮现出很多我曾经造访过的名人故居,有作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免费参观的,也有作为收费景点的,也有商业经营的,也有已成为普通名居的,也还有大门紧闭的,不管怎样,不亵渎先贤应是最基本的要求吧,如果能够有保护性使用,让一部分故居换发新颜,或许也是对已故先贤的一种敬畏吧。
我突然又想到那个共产主义大厦,那些被列入《北京市近现代历史保护建筑名录》的建筑,如果能够好好加以利用,也会是一笔新的财富。比如福绥境大楼如果能够修缮成敬老院用房,至少也能解决周围地区近2000老人的养老问题,不至于老了老了而远离故土,共产主义大厦也算是名至实归了……
注:林徽因肖像图片来自网络,其余图片均为本文作者手机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