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 丁酉鸡年正月初十
在城里,过完初五,基本就要开工了,多放几天也顶多到初九吧。可在农村,到初五,年才过了三分之一,初六以后到十五才是最热闹的时候。现在农民生活富裕了,春节的民俗文化活动就更丰富了,一镇一村都有花会、联欢会。
我小时候随父母在郊区执教,在县城里长大,早年一直我们家就安在学校里。等放寒假了,学校里很冷清,到过年就热闹起来了。过完初五,县文化馆会组织附近村里的农民一起踩街,表演节目,学校就成了他们的集合地点,教室就成了他们的化妆间和道具房。这个时候是我和一样住在学校里的小伙伴最开心的时候。
我们会一大早跑到学校教室区,数数今年来了几个村子的表演队,看看有啥新鲜玩意儿没有。那时候没有什么吃的,有口茶水喝就不错了。我们经常会从家里烧好开水,提着暖壶帮他们沏茶倒水。然后就是看他们化妆,特别有意思,农民伯伯和大妈,皮糙肉厚,肤色黝黑,先往脸上抹一层很厚的白粉,然后再抹腮红,最后再描眉画眼,等化妆完一看,脸跟脖子都不是一个人的,使劲笑起来能从脸上掉面儿。再穿上那五颜六色的表演服装,感觉特别滑稽。然后就看他们开始鼓捣道具了。
我们看到的踩街花会,一般有三种,一种是高跷会,一种是小车会,还有一种是大头娃娃。
高跷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化好妆的农民脚上绑着长木跷,在音乐和锣鼓点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这种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处观赏。农民伯伯他们脚上绑上木跷以后,就不能停着站立,必须两脚交换着走,不然就会摔倒,要是想休息一下,他们就得坐在教室的窗台上。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小车会是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道具小车是一架彩车,用竹木绑扎,上面装饰彩绸和丝线做的车帐子。中间用数根木方打榫,两侧加护栏柱,并留出艺人表演的六角孔做一车排子。排子下面蒙布,挂车围子并绘上车轮图案。
小车会表演,是一个小车道具中坐着一个人(实际是站立行走,盘着的腿是道具);前面一人拉车,俗称大丑婆,是主角;后有一人推车,三人为一体,虽角度不同,动作却协调一致,很像一个完整的小车在行走。表演时以拉车人、推车人、坐车人及伴车人在小车行进中的平路、上坡、下坡、軏车等动作进行夸张表演,以扭为主,一步三颤,表演者5—7人,古装打扮,以唢呐、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情调欢快、活泼。
大丑婆是整个舞蹈中演员与乐队的总指挥,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动作,还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表演中既要有女性特点,又要有男性的力度。特别是在其腰身的左摆右晃中,给人以幽默、滑稽之美。小车会舞蹈的基本步法为丁字步、踏步、云步、旁弓步、前弓步、大八字步半蹲、十字步、推车蹲裆步等。小车会文武场演奏多种曲牌与锣鼓点,场面风趣,高潮迭起。
大头娃娃是一种传统民俗道具。一些演员头上戴着大大的类似头盔的东西。大头娃娃是每年都少不了的特色。后来发展到大头娃娃舞,一般分两队,4-8人不等,男队戴男大头娃面具,女队戴女大头娃面具,穿红绿绸衫、腰系绸带,行进时形成扭秧歌队形,广场表演有相互穿插、逗趣、嬉笑等动作。
我亲眼看过文化馆的老师做这种大头娃娃的道具,他是在已经有的一个大头娃娃上一层一层紧紧的糊报纸,糊到一厘米厚,晒干,从中间剪开,剥下来,再用线缝起来,挖出两个眼睛,再糊上一层白纸,在白纸上刷一层刷家具的清油,等完全干了以后,再拿彩笔画出不同神态造型娃娃的五官。
每次等农民们都捯饬妥当,已经快晌午了,开始围着县城的街道边走边耍,县城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还有跟着一起走的,表演队伍中时不时还扔些糖果,小孩子们就蜂拥而上。也会在一些宽敞的地方放放鞭炮,同样是孩子们等炮声一停就一哄而上去捡哑炮。我和弟弟跟街里的小孩一样乐此不疲,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待遇,因为每年都来学校聚齐儿,我们又非常热情的烧水沏茶,文化馆的老师总会悄悄给我们拍个照,但是好像都没给过我们照片,我仅存留到一张,这已经是我们家搬离学校后的一次春节花会的事了,也是最后一次看花会。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春节
别小看村子里的农民,当年县城里的文化活动,那场面,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相当壮观呢!不仅能感受到农民们的热情,也会被表演者的敬业和投入所感动。现在密云区的很多村子,还保留着自己村子的秧歌队,表演者年纪大了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现在民俗表演都是以村镇为单位的了,比如溪翁庄镇石马峪村、溪翁庄村、金叵罗村、穆家峪镇沙峪沟村,他们都会在大队院里热场后,开始传统的民俗踩街表演,沿着村里主街向村民们送祝福,营造热闹祥和的气氛,要是有幸在正月十五前去郊区走走,说不定就能赶上一两场村镇花会呢!线报平谷区刘家店镇今天刚刚开始的第二十届农民艺术节暨花会秧歌表演擂台赛拉开帷幕,46档民间老会和13档新会和传统秧歌、广场舞依次上台打擂,一定非常热闹好看。据说传承百年以上的花会才能叫“老会”,有很多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最后一张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