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下是否再现魏晋风气

凡社会大幅度转型之际,总有礼崩乐坏的事情发生。

在中国历史上,为史界最为不齿的时代是魏晋时代,那是一个真正礼崩乐坏的时代。

当下据称也是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三观颠覆的时代。仔细想来,当下有一点与魏晋时代是相似的,那就是社会遭受到了外来异质力量的极大冲击。

好!既然比较上了魏晋时代,那么我们就看看魏晋风气是怎样的。

魏晋风气之放达,核心的表现为人们对绝对自由和享乐主义的追求。

魏晋风气之一是嗜酒成风。

为了追求酒给人的兴奋刺激,使人远离现实,进入玄妙的境界,官员、名士以狂饮烂醉,挥霍生命。一些士人嗜酒荒放,经常借酒劲,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视裸体为通达。

魏晋风气之二是恋色纵欲到了极致。

司马炎羊车巡幸就是一例子。皇帝荒诞,文士也同样无耻。画家、诗人、书法家顾恺之极其卑劣地用巫术诱奸邻居女子。更有甚者,王导到纪瞻家观看女乐,竟然当众掏出生殖器,要与纪瞻的小妾发生性关系,他没有羞愧之色,而纪瞻以及众人皆不以为怪。男人如此,妇女亦抛弃“三从四德”,寻道亵谑,***如家常便饭。其时,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伦理和道德教化,被色情诗、思春曲、浓艳舞、房中术、性刺激、壮阳药如五石散、桑间濮上所取代,整个社会成了***横流的世界。

魏晋风气之三是奢侈和炫富成为时髦。

魏晋人士喜好游宴,不分昼夜,不限时间,场面越大越好,酒席越丰富越好,许多官员把政务抛在一边,尽情吃喝。《世说新语》多有游宴的记载,西园之会、金谷之会是最著名的游宴。晋武帝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上行下效,争相比烈。《晋书。何曾传》说,太傅何曾“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何曾每天膳食用钱一万,还说没有可下筷的菜。奢靡之风在整个社会弥漫,贫苦百姓深受其害。

魏晋之风之四是脂粉气弥漫于整个社会。

热衷于奢侈的魏晋人士不爱武装爱红装,不仅主流文化就是注重安逸、享受和奢靡,美妆和服饰也成 为当时这个时代的特产。无论男人女人,无一不以浓妆艳抹和美容为美,华丽的绸缎、艳丽的款式和精湛的工艺所形成的漂亮服饰,披挂在每一位贵族男女的身上。而这些飘飘然的宽袖大袍,只适合在宫廷和交际场所展现,而无法在战场上使用。男人也以成为“暖男”为荣,思想和举止都趋近于女性化,脂粉化,言论、举止、服饰全面体现为娘娘腔。

中国原本是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不误农时,平衡利益,聚众治水,保护家园和维护社会秩序,是农民的意愿。于是,专制体制、官僚机构、暴力机关和军队应运而生。与这样一个政治机构相适应,儒家设计了一套治理农耕社会的政治方案。施仁政,以礼治天下,是这套政治方案的核心。

儒家提出最高统治者要“修己安人”,成为内圣外王。儒家也意识到没有服从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秩序,于是,确定了“三纲”人伦关系,使服从内化为人的思维定势。儒家的理想是把君王塑造成圣人,把百姓塑造成傻子,从而使社会安定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对农耕社会长期处于超稳定状态,对异质文化的吸纳和同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都有绝对性的影响。

但是,在历史上雅利安游牧民族和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民族发生过无数次的剧烈的碰撞,而每一次的剧烈碰撞,都实现了人种混血和文化混血。而魏晋风气,就是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文化与华夏农耕民族文化剧烈碰撞并暂时压倒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是从儒家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人的原始风气,与儒家文化,如水火不能同器,冰炭不能同炉。

从礼教禁锢中获得解放的魏晋人士,思想自由得到了实现。因此,在魏晋时代,一方面是宗教、书法、绘画、诗歌等思想和文化艺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充满了腐败、贫富悬殊,***不止,普通民众流离失所,千家万户饱受兵燹之苦,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至为浩大,魏晋时代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惊心的岁月。

魏晋前后的文化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与追求荒诞不羁的自然、本真、放达的自由是不相容的。前者趋于和谐和克制,后者趋于自由和荒诞。

如今之中国,面临几千年农耕社会以来的一次大变局。除了社会经济发展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之外,最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异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外来冲击。

在大变局当中,知识分子应当有所担当。

知识分子有三种境界。最高境界是良士境界。良士,胸怀全局,心忧天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执著追求真善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信仰高于生命。中等境界是清士境界。清士,不为世俗羁绊,不介入了社会纷争,纯任自然,为艺术而艺术,为知识而知识。他们看到民众的苦难,也会洒下同情的泪水,但不会为民请愿;他们看到官吏腐败,也会摇头皱眉,但不会去斗争。他们只一味遨游于艺术或知识的海洋,不管余事。沧浪之水清兮濯吾足,沧浪之水浊兮亦濯吾足。最低境界是劣士境界。劣士,是犬儒,是乡愿,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魏晋风气展现出恶的一面,知识分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者,贯道之器也;士者,国之宝也。退而求其次,在政局紊乱或朝代更易之秋,“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为木灾”,名士削发逃禅,游宴清谈,半为保全性命,半为对于乱世的悲观,这也比较好理解,但名士光腚喝酒,裸体吊丧,诱奸邻女,是何道理?

其实,知识分子并不都是庶人,有些仕者也是知识分子,他们在统治集团专制、腐败、暴虐,老百姓做奴隶而不得的情形之下,抛弃了社会责任,并未表现出监督社会道德的力量,而是表现为推动社会道德滑坡的力量,这是魏晋社会遭受大破坏并久乱不治的重要原因。

***之计,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精英,应该有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自觉,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对窘迫、无助的天下苍生的博大悲悯和对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现实的坚定批判,促进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知识分子若缺失道德关怀、道德监督、道德批判,不仅是自己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因此,当社会出现各种令人不齿的现象,我们不仅要问官员在干什么,老百姓在干什么,而更是要看看知识分子在干什么。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5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天麟太极

天麟太极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近20年的销售与市场方面的职场经历,多年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走过国内外无数的山山水水,也曾在北非工作生活三年感悟了不同的人生。厌倦了职场不变的功利应酬和趋炎附势,内心深处渴望自在的淡泊生活,毅然在40不惑之后彻底退出职场专注太极拳的进修和太极文化的传播,定义并倡导一种以太极拳为健身养性的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内在底蕴,在精神上追求自然之道,乐享淡泊自然;在行为上与人为善,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我称之为“太极生活”。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