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饺子

   1400年前冬至这天,“医圣”张仲景为了给家乡的老百姓治冻疾,把煎熬的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连汤带食赠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治好了冻疾,后来纷纷模仿包起了“饺耳”,这就是今天饺子的祖宗。

   从古至今人们对饺子的热衷,不仅是因为饺子好吃,它和中国年一样,是一种标志。和其它几大传统食品,棕子、月饼等一样,不仅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多的是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夕的饺子,吃的不是外人”,一家人围坐桌前,边吃饺子边聊天,气氛和谐其乐融融,饺子既是美食也是平安、团圆、富足吉祥的象征。除夕夜亥时一过,便交子时,是新年最初的时刻,吃饺子寓意着“开张大吉,万事如意”;饺子有馅,需剁碎,代表着岁岁平安,饺子外形似元宝,代表着招财进宝,饺子熟了飘起来代表勃勃升起,煮破了,叫喜开花了;盛饺子叫元宝入库,大伙一块分着吃叫福气分享。看似小巧玲珑的饺子,竟有如此这般的说道,真是不可小觑。

   我打小就爱吃饺子,但小时候吃饺子的机会并不多。“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这是母亲每年包饺子时经常念叨的俗语。不过,大年初一的饺子是不可以用荤馅儿的。据说是为来年的六畜兴旺,不仅如此,初一这天连别的荤腥也是不可以沾的。不同的地域风俗各不相同,但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心愿大体是一样的。人们把各种象征美好的东西包进饺子,来寄托对新的一年的希望:花生、糖、枣、栗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吃到母亲包在饺子里的硬币,那种意料又意外中的惊喜,让除夕的饺子宴因为一枚小小的硬币,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中国的传统习俗喝酒必有下酒菜,物资匮乏的年代,如果有盘饺子足矣。三两好友围坐一起,几杯小酒,几个饺子,几句家常,倒也是美不胜收。或许真是饺子带来的好运,果真应了那句话,生活越来越有了。

   “送行的饺子,留客的面”,中国人向来好客,若是贵宾临门,必定热情款待。叨扰久了,主人一盘饺子上桌,客人心领神会,吃完走人。若是不懂或装作不懂,执意久留,必定令人生厌。

   如今走进超市各种特色的饺子应有尽有,尤其吸人眼球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饺子,想必一定味道不一般。可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还是让我热衷的,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有种想吃饺子的冲动……原来,2017鸡年已经来临了!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过去想的,现在都有了,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但总觉得没有过去父母亲手包饺子的那滋味儿,人哪,真怪,好像是缺了家庭里的老辈人,生活就缺了滋味儿。

   对饺子的思念,是我对父母的怀念;

   对饺子的思念,是我对往事的牵绊;

   对饺子的思念,是这个冬季难舍的静逸安暖。

   饺子的思念,绵长悠远……

                            2017年2月2日零时于广州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9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葛志彬

葛志彬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广州驻军退休老兵。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