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BBDO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
其实,可口可乐是实力拒绝直呼百事可乐这一名称的,它将其叫做“模仿者”、“敌人”、或者泛泛而论的“竞争者”,不过,对于这种比较,可口可乐除了指责其毫无道德之外,束手无策。
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从1:5拉近至2∶3。1979年,百事可乐在超市的销量一度超过了可口可乐。
1983年,殷瑞杰出任百事可乐北美首席执行官,他决意要把百事可乐的“挑战者”形象打响。随即,百事可乐以巨款签约了迈克尔·杰克逊。纽约时报引述一家当时和百事有合作的广告公司高层表示,殷瑞杰本人和迈克尔·杰克逊亲自谈合作。
迈克尔·杰克逊在1983年为百事所拍的广告截图
合约达成,一场名为“百事一代的选择”的广告大战开打了,天王巨星和百事可乐的结合十分受年轻一代的青睐。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
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在这之后,百事变得越发喜爱明星,也越发向青年人靠拢,更多的美国巨星和百事签约,先后包括了麦当娜、辛迪克劳馥等人。
到了1985年,百事可乐已经占据了北美饮料市场30%的份额,开始威胁到可口可乐的霸主地位。
可口可乐仓促应对,推出了改革配方的产品,但是反响很差,甚至可口可乐的粉丝们都不买账,可口可乐因此元气大伤。
New Coke
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
百事则是顺风顺水。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
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正式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
事实证明,多元化是明智的,如今,整个碳酸饮料的市场形势都不咋滴。据澎湃报道,可口可乐2016年一季度营收下降4%,是连续第四个季度的营收下降;百事可乐情况也不乐观,一季度营收下降3%,为连续第六个季度的下滑。
事实上,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不仅都已经认识到碳酸饮料面临的挑战,而且已经采取行动。早在2014年底,可口可乐董事长穆塔·肯特(Muhtar Kent)提出五点振兴公司计划。
而百事正在扩充产品组合,以降低对碳酸饮料的依赖。在全球看,百事只有12%的饮料收入来自“百事”产品,碳酸饮料的收入占比低于25%,百事可乐近年推出了低卡路里的饮料,还有低盐和低饱和脂肪的零食,目前它们占到收入的45%。
.
来源:百家号网 原作者:银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