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到了“立冬”时节,不过,今年的立冬,对于温暖如夏的南国广州和寒冷肃杀的北方来说,仍然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奇葩。
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还“幻想”着在立冬的早晨,会不会有点儿冬日的寒凉?可是,当我从窗口向外面张望,发现广州的冬日,依旧是阳光灿烂、热浪袭人!不知道这样的温度,将会羡煞多少伫倚寒楼风瑟瑟的北方朋友?听一位生活在东北的同学说,今天早上的沈阳,已经被漫天的暴雪所覆遮,满城银装素裹!相比之下,广州的冬日,绿荫如盖,“鸟”语花香,仍如往夏。苦笑着的我,不禁想问,冬天在哪里?
今年广州的秋天不太冷,今天的立冬毫无凉意,这就是南方。听说,几天以前的北京,2016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了一些,在暮秋的时节就已经沸沸扬扬地飘降到了北国的京城。而南国的广州,却一如既往地酷热难耐,完全不理会现在已经是立冬的事实,只顾用着炎热与冬天对话,就像是那句广东话:鸡同鸭讲。
记得是在去年的立冬以前,曾经有一股北方吹来的“强”冷空气进犯了广州,使广州的气温一下子骤降了好几度。一夜之间,似乎是由陡夏跃进了峭冬,逼着我把短袖换成了长衫,在早晨出门上班时,还真的是感受到了“真正”的寒意。不过,那一日的“入冬”,并没有长久,仅仅只是到了中午时分,广州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气温又陡然上升,热得我只得把长衫向上撸成了短袖,像是穿着冬装过着夏天,可乐吧?广州就是这样任性,从来不按规矩出牌,就连这立冬,也如同是“立”夏一般。
无论如何,今年的冬天还是来了。尽管它姗姗来迟,可以预见的是,那凄风冷雨的冬日并不会太遥远了,它就如同是一头躲在阴暗处的冷血动物,一俟寒潮从北而至,就会咆哮着,突然地跳窜出来,袭扰那些正徜徉在温暖阳光下的羊城人民,让“幸福”的广州人措不及防。不过,我早说过,要走的拦不回,该来的也挡不住,来就来吧!有一句诗一般的老话是这么说的:“冬天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立冬这个节气,在中国也叫立冬节或者十月节。在中国的古代,这一天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真正的节日。在这一天,皇帝会身着盛装礼服,带领着三公九卿、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们举行盛大的迎冬仪式和祭祀活动。所以,立冬这一天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个节日。不过,由于近现代科技与工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世界人口数量的暴涨等等不可逆的原因使然,由厄尔尼诺现象所造成的暖冬,已经把一年的四季“阉割”得不像样子了。于是,我们现在所过的日子,已经变成了“春似秋凉、夏若沫日、秋如盛夏,冬之不武”。如此奇葩的季节、奇葩的温度,早已让人找不到冬日的感受了,不知今年冬天又将会是零上几度C呢?拭目以俟……
立冬,是每年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位至黄经225度时,太阳高度降低,日照时间变短,阳光所带来的热度逐渐减少,地表储存的热量也渐渐散发干净了。这时,如遇到强劲的偏北风的来袭,冷空气也将随之而来,气温下降,天气变冷,就是一年中的冬天来临了。每一次的冬天,都是从立冬开始的。
其实,在汉语中所谓的“冬”字,也有着“终”的意思,这是指一年将要到头“终”了。另外还有一层意思为一年之间的农活也就此结束了,万物都将收藏贮存起来,以待冰天雪地、无法出门的日子里食用与使用。在这个季节里,是什么也生长不了的,连动物们也将冬眠蛰伏了,人类也应该休息休息了。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在这往后,每一个冬季里的其它节气到来之时,天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寒冷。相比之下,“立冬”这个节气,给人们所带来的冬日寒凉,是最为孱弱的,应该算是最“温柔”和最“温暖”的“冰凉”。
在每一个节气时令到来的时候,会一如既往地带来节气里的“三候”,立冬当然也不会例外。
节气里的三候,是我们的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有很强的应景文化内涵,须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与体味,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
立冬的第一候为“水始冰”,这是说,立冬后,在寒气的凝冻之下,水面也开始有冰结霜凝的迹象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到水面封冻的时候,所以叫水“始”冰,这是指冬季才刚刚开始。
立冬的第二候为“土始冻”,在这个节气开始,不但水会结冰,连大地都变硬成壳而冻结起来。不过,由于在大地母亲的“内心”里还贮存着一些夏秋季节的热能缓慢释放着,所以现在还不算是太冷的时候。此时在北方的大地上,草木早已枯黄,已经少有绿意盎然之感了。南方则不同,此时的广州,依旧是花红草绿,山花烂漫,仿佛还流连忘返于秋夏之间呢!不过,广州如果在此后的日子里,遇上了北方的寒流南下,就会立即由夏至冬,让羊城人“享受”着冰火两重天的突然袭击。
节气里的第三候,总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立冬的第三候是“雉入水为蜃”,这里所说的“雉”,是指野鸡野鸭之类的飞鸟和水禽。这些能飞的水鸟们,因为冬天的寒冷将至,都会提前跑到温暖的地方去避寒了。这样的自然现象,古人们并不能理解,当他们看见这些飞禽消逝在水平线上时,会以为是这些鸟儿们都投了水。恰恰此时,在水岸的边上,又会突兀兀地出现了许多在立冬前末见到的大蜃(蛤)。而且,在这些蜃壳的上面,竟然长着鸟羽般的花纹。古人们由此断定,这些蜃贝们是那些飞鸟们投水“自尽”再生后变化出来的新生命!不然,在这些贝类的硬壳上面,怎么会长着鸟儿身上才有的羽翎花纹?不过,我也是纳闷,为什么古人们总是会把天上飞的禽类与水里长的贝类联系在一起?难道鸟儿们不见了,就一定是投了江吗?在寒露节气来临时,古人会说“雀入水为蛤”,也是因为那些蛤壳上长着鸟羽翎纹。看来,这冬寒季节的确是蛮可恶和可怕的,鸟儿们因为怕冷而荒不择路,一头栽入水里而变成了贝类。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样的情景,一定曾让古人们纳闷和纠结,他们无法解释这样的自然现象,只能臆猜是由飞鸟投水而化贝类,这既是误会了鸟类,又是冤枉了贝类!真实的情况是,鸟儿们因为怕冷惧寒,它们在此时“远走高飞”,去择远域以避寒躲冷了。不过,在来年春暖花开时,它们又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依旧栖息在故往的屋檐树梢,唧唧喳喳地叫着春天的……
不知道今年的冬天还会不会“冷若冰霜”?记得去年的广州就够寒冷的,在入冬后,突如其来的一叶枯槁、一夜寒凉,让人陡感彻心彻肺的冰冷,无所适从。一晃眼,又一年的冬天来了,又是一个个春夏秋季过去了,时间过得真是好快呀……
其实,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有等待价值和意义的季节。因为,只有度过了这一季草木枯槁的寒冬,方能迎来下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这是一段值得苦度的时光,这也是我们真心实意的冬日礼赞……
前几天,有人问我说:广州今年的冬天该怎么办呢?嘿嘿,我的回答是,鸡同鸭讲:“凉伴”……
加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