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牛郎织女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节,也是传统的中国情人节。大抵国人是很喜欢这一年才一见悲催的浪漫爱情故事的,也可能是源于那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吧,特别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见面时刻过于让人产生希冀,所以,这个东方人自己的情人节,一点儿也不逊于每年二月十四的西方情人节,也一直被那些沉醉于男欢女爱的情侣们热捧着。这一天的花和巧克力估计也是一轮大热卖,只是,这节应该是肥了那些借节炒作的商家吧,是“老板很喜欢,效果很不错”的。

       其实,这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最早是乞巧节,而非情人节,是后来被演绎成了情人节,估计也是因为太多夫妻两地分居的原因吧,所以受到了追捧。“七”这数字,在中国人眼里是有着特殊的含意的,七的谐音为期,最早是指时间的轮迴,如每周为七天等等。中国古代也将掌管昼夜更替的太阳与月亮,加之所谓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并称为“七曜”,这是另一个“七”。而七也谐音为“吉”,双七即为大吉,所以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更有另一层意思,是因为那夜幕中凌空闪耀的北斗七星,这可是中国古代天文术中最为重要的星座,而在这七星当中,第一颗星被称之为“魁星”或“魁首”,这也是后来这个汉语名词的出处。有了科举制度之后,如果谁能高中状元,即被人称之为“大魁于天下”,故此节也曾被古代的读书人称为“魁星节”或“晒书节”,这当然也是古代人们对星宿的膜拜使然。而且,“七夕”本身也等同于“期希”,除了是古人对星宿的崇拜,更是人们寄予未来的希望。而在这“期”中,更因为牵牛星与织女星的每一年一次的“期”遇也被人们寄以了美好的喻意。还有因“七”同“妻”的谐音,自然也与夫妻有关,是鸳鸯们节日。而且,这也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中牛郎会织女的由来。

        传说,牛家庄的一个依靠兄嫂生活的孤儿,因被刻薄的哥嫂虐待欺负而被迫分家独过。他靠仅分得的一头老牛租种几分薄田养活自己,所以他被人们称为牛郎。他虽然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那头老牛却十分通人性,他俩终日厮守、相依为命。一天,天界的织女与众仙女们私自下凡洗澡,通灵的老牛纵容牛郎偷偷取走了织女的衣服,使其无法随众仙女姐姐们重归天庭。心地善良的织女爱慕牛郎英俊、憨厚和朴实,于是情愿留在人间与牛郎一起幸福生活,后来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何况织女本就来自于天宫!得知织女私下凡间与人通婚不归,震怒之下的天帝派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擒拿织女回天庭受罚。情急之时,不忍见这对夫妻离散的老牛猛地撞断了自己的牛角,并化成一叶飞舟载牛郎去追逐爱妻。然而,牛郎的凡力怎能与神力相搏?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划出一条星云滚滚,无法逾越的银河,用天堑以隔阻这对人神爱侣。望“河”兴叹的牛郎织女的悲伤和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自发地用身体搭成了一座鹊桥,让这一对情侣踏桥以见。这情景后来也感动了王母娘娘,她只得同意他俩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于鹊桥相会团聚。王母娘娘此举已经是非常的仁慈了,要知道,天上方一日,人世已三年。这样算下来,牛郎织女每“天”都会相见三次,是何等幸福!只是苦了那些辛苦搭桥的喜鹊们,每日早中晚都得为这对爱侣劳动着,累得不行还叽叽喳喳地高兴着,乐此不疲,是典型的苦并快乐着!真心为这勤劳和助人为乐的喜鹊精灵们点赞。

       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爱情故事,是中国的青年男女对坎坷幸福和曲折爱情寄予的美好和希望,所以,这一天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美好的爱情,人人都期而待之,但那一年一度才能见面的两地怨偶却是世间常事,难能可贵的是坚守这样的爱情还能忠贞不渝,实属不易,但这却不是凡夫俗子们人人能做到的。

      传统的七夕前夜,是古代妇女向神话中的织女乞求智巧的时候,故也称之为“乞巧节”。这个节日,也是人们向上苍祈福的黄道吉日。

      如果有朋友在月朗星稀的好夜好地方,可以举头遥望那星星点点的夜空,可以看见一江银河流过环宇,两颗明亮闪耀的“心”(星)正越来越近……

      那就是牛郎织女……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16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伏尔加的鱼

伏尔加的鱼

擅长 人物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