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人的传统艺术当中,欧洲歌剧是特别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欧洲歌剧的作曲家及其作品当中,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全名: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的歌剧作品无疑是最受观众们欢迎的。因此,西方人称这位著名作曲家威尔第先生,是欧洲的“歌剧之王”。
(本来,今天博客链接视频,是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德.莱昂先生演唱的,十九世纪意大利杰出音乐家、歌剧之王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中著名的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可惜的是,莱昂先生演唱的视频无法上传,多次努力都分享不了,最后只有遗憾放弃了。有喜欢欧洲古典歌剧的朋友,请注意搜索欧洲歌唱家的演唱视频欣赏)。
在这位“欧洲古典歌剧之王”威尔第的一生之中,一共创作了二十八部歌剧作品,且部部都堪称完美和经典。其中,如著名的《弄臣》、《茶花女》、《奥赛罗》、《游吟诗人》以及《假面舞会》等等歌剧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精品力作。他在晚年时,还为欧洲教会创作了一些著名的宗教音乐,其中以《安魂曲》最为著名。巧合的是,另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莫扎特,他生命中最后的一部音乐作品,也是一首《安魂曲》,这里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小故事。欧洲音乐野史上说,有一天,一位神秘的黑衣人,找到了莫扎特,要求专门为他谱写一首《安魂曲》,并且将支付的价格不菲。那个神秘的黑衣订曲人,在留下了大笔的定金之后就消失了。莫扎特接受定金后,开始了潜心创作。不过,这首受人委托的“私人定制”《安魂曲》,竟然让莫扎特越写越入神,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莫扎特以全身心之力创作完成这首著名的宗教音乐《安魂曲》之后,辛苦的创作,使他心焦力瘁,也耗尽了他的全部生命,最后因油尽灯枯而驾曲西逝了。令人奇怪的是,那个支付了大笔定金“订制”《安魂曲》的黑衣神秘人,从此再也未出现过了,连预付的大笔定金也不要了,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桩悬案。于是,有史学家们认为,莫扎特创作的这首《安魂曲》,实际上就是为他自己创作的灵堂之作,是不是很奇怪呢?不过,威尔第所创作的《安魂曲》,倒是真正为宗教和逝者服务的,并没有成为他自己的安魂“作品”。
1874年威尔第指挥《安魂曲》
跑题了,言归正传。今天的博客,是与朋 友们分歌剧大师威尔第音乐作品的文章。不过,在我看来,音乐本身就是上帝的创造,威尔第与莫扎特一样,都是上帝派驻于人间的“信”(乐)使,他们的音乐创作,是在传递着上帝的福音。因此,只有这些音乐史上的大师级作曲家,才能创作出天堂里的美乐妙音的。
《安魂曲》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充满着民族主义的“革命”色彩。他在十九世纪的1842年所创作的意大利民族主义歌剧《纳布科》,将意大利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推上了高潮。其中,威尔第用希伯语谱写的四声部合唱曲《飞吧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让观众们的情绪沸腾起来,达到了高潮。所以,每当他的这部歌剧演出了这首四声部合唱曲段时,观众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起立鼓掌,并与乐台上的合唱队员们一起,演绎一曲真正的多声部合唱。这样的情景,往往会将整个音乐会推入了高潮,特别壮观。因此,这部歌剧中的合唱曲,成为了这位歌剧大师音乐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纳布科》
在威尔第创作的另一部著名歌剧选段《女人善变》(选自歌剧<弄臣>)之后,他在欧洲的音乐地位大大地提升了,甚至超过了古典音乐巨匠唐尼采蒂、里贝尼及罗西尼等前辈音乐大师们。据《西方音乐史》上记载,当时,威尔第为了制造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特意在这部歌剧上演的前一天,才将早已写完的这首咏叹调《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了乐队和演员们。当演职员们紧急排练之后,都认为作曲家威尔第的这首新咏叹调,特别新颖和独特,大家兴趣盎然。果然不出威尔第的所料,他的歌剧《弄臣》因为这首《女人善变》在首演中大获成功。说来奇怪,这首《女人善变》咏叹调,连那些“善变”的女人们也是十分喜欢的。因此,威尔第的歌剧《弄臣》和《女人善变》咏叹调,都成为了欧洲古典歌剧的经典之作,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两个世纪以来,长演长盛,经久不衰。
《弄臣》
前面说过,本来这篇博客链接视频,是男高音歌唱家德.莱昂演唱的威尔第咏叹调。我之所以特别向朋友们推赏这位莱昂先生,因为他是一位欧洲歌剧界的后起之秀,现在是炙手可热的大腕级演唱家。个人认为,他的名字很有意思:莱昂。据我所知,这是西班牙一个偏远小镇的名字。几年以前,我本来是有一个机会去那里一趟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现在想想,特别遗憾,恐怕是再难有机会能去到这样一座西班牙的异国小城一游了。不过,做为欧洲古典歌剧之王的威尔第,是不会在乎他的作品在哪里上演的。因为,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他的音乐作品上演的,西方人对威尔第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崇拜的。
豪尔格·德·莱昂
威尔第还有一部非常著名的歌剧《阿依达》,是以一位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与一位埃及英雄“拉达梅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阿依达公主在选择爱情还是忠诚于祖国的情怀中徘徊彷徨。最终,她放弃了爱情而选择了对祖国忠诚。整部歌剧充满了强烈的感情渲染,让人为这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
《阿依达》
据说,在一代“歌剧之王”威尔第逝世之后,按照他生前遗愿,低调出殡。不过,当人们得知了他将出殡的消息之后,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地涌上了街头,追随他的灵柩到达教堂,并齐声吟唱威尔第那首著名的合唱作品《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激越的歌声,久久地在威尔第墓地上空回荡,成为空前绝后的绝唱……
《奥赛罗》
做为“欧洲古典歌剧之王”的威尔第音乐作品,是难以再被超越的。因为,时代在前进,古典主义的音乐,已经是昨日“黄”花,不再是唯一高大上的艺术形式了。特别是中国,能欣赏和演出这样作品的人士,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基本上是局限于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师生及古典音乐发烧友们的范畴内的,少有“局”外人知晓和欣赏。
《茶花女》
关于音乐的话题,在我以前的博客中涉及较少,这倒不是我的疏忽。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欣赏音乐的兴趣点,是现代的流行音乐,而我却只喜欢古典音乐。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只有古典主义音乐,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靠高科技手段包装“变化”出来的现代音乐,我是拒绝“欣赏”的。
《路易莎米勒》
前段时间我曾发现,若是在我的新博文内容中,涉及到了诸如此类的高雅艺术时,阅读量就会下降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文章内容“曲高和寡”,大家不愿意费脑筋的原因使然。不过,我博客的“宗旨”,是“艺普”(这是我夫人给定的调调)。所以,我还是会坚定地继续将高雅艺术“普及”下去的,希望大家能喜欢。
《阿蒂拉》
记得在许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很有意思。说是在一个国外的奶牛养殖基地里,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儿的实验,饲养员如果给奶牛们听古典音乐,产奶量就会大增,若是给奶牛们听流行歌曲,产奶量竟然会大减!我不知道这个科学实验是真是假。开个玩笑,如果我是只奶牛的话,若只给我听流行歌曲,我也会拒绝产奶的。
但愿,类似这位“欧洲古典主义歌剧之王”威尔第的音乐作品,不只是对牛弹琴,而是在荡涤着人类的灵魂……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