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后半生(三)


       据我所知,父亲在到达了湖北武汉之后,他所参加的第一个与音乐和歌唱有关的艺术团体,应该就是那个所谓的“武钢工人业余合唱团”了,而他当时的正式职业,还是“武钢一冶职工医院”里的检验科医师呢。所以,这个“武钢工人业余合唱团”既不是他的工作单位,也不是他的正式职业,仅仅只是他的个人兴趣爱好而已,应该算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了。不过,由于我父亲曾经接受过非常系统的西洋声乐训练,又得到过如俄国声乐教育家阿洽依娜女士等声乐名师们的调教和指点,加之他又有着一副天生就得天独厚的抒情男高音美妙歌喉,使他在那个工人业余合唱团里如鱼入水、游刃有余,他还是那个合唱团里当仁不让的男高音声部声部长和领唱!他在这个武钢的工人业余合唱团里,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业余的专业级人士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新中国建国的初期,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爱国情结和工作热情 ,曾经直接影响到了那个年代里的文艺创作,有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艺术精品得以应景出炉,并流传至今。这样的情况,也使得我父亲他们的那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也有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好作品得以登台表演和亮相。所以,当年的那个“武钢工人业余合唱团”,可谓是声名鹊起、获誉满满,在当地非常出名!连许多专业的音乐家和歌唱家们,都纷纷前来他们的业余团体里联谊和取经呢!因此,在这段时期里,我父亲有幸结识了许多新中国早期的著名艺术家,如歌唱家吴雁泽、郭兰英、王昆、张牧、李光曦、邓玉华、刘秉义、罗天婵等等,他们不但以歌会友惺惺相惜,还相互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和友谊。


       由于我父亲当年那番“不务正业”的歪打正着,使得他以工人业余男高音歌唱家的名气蜚声在外,成为了武钢建设队伍中的一介艺术名流。当时,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主流媒体,还把他与另外两位武钢的工人业余男高音歌唱家赵长海先生、大徐先生(我只知道我父亲是这样亲切称呼他,他的真实名字我已经不得而知了),并称为武钢男高音歌唱家的“三大高炉”!这个荣誉,应该算是非常之高了。

       就在这个时期里,我父亲还抽空去参加过中央歌剧院的演员招聘考试,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的招生考试呢,他竟然在如此高难的两廷艺术殿试中两发两中,拔得头筹,被同时录用和录取了!然而,在上世纪五零年代中前期时的我父亲,就已经是拿着月薪人民币八十八元的高工资医师了!据说,在那个人民帀极其坚挺耐用的美好年代里,普通干部职工的月收入不过就是二三十元,就算是那些高收入的人士,也不过只是四五十块而已!听说当时的人民币十元钱,已经足够一家四口人一个月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全部生活用度了!若照此来计算的话,我父亲当时的月收入,完全可以堪比于那些养尊处优的高干们了,且他还只是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单身汉,如此多的收入,那简直就是吃不完、花不完的巨款了!而他的医生职业和操守又极受职工病友们的尊宠!所以,这诱人的鱼和熊掌,着实令他是两头都难以取舍!故而,在思忖良久之后,他终于选择放弃了进京搞艺术的难得机遇,继续留在了武汉,做回他的检验医师加工人业余男高音歌唱家的故旧。在许多年过去之后,他曾经对那一次的人生抉择,流露过深深的悔意和惋惜之情。但是,人生就是如此,若机遇已逝,则诲之已迟,注定已经是无法从头再来了!


       不过,我父亲即便没有能够进京从艺,他在武汉的艺术圈里依然混得是有声有色,大有宏图力展之势!大约是在上世纪1956年的时候,时任国家***的***来到了湖北武汉视察武钢的建设。众所皆知,***他老人家就是在他的这一次武汉和长沙之行,写下了那首气吞山河的不朽诗作名篇《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当时,******的即将到来,让武汉的政界和文艺界忙得是焦头烂额、团团转!做为武汉最拿得出手的文艺节目和歌唱家之一,武汉的领导亲自点名指定我的父亲登***唱,为***和中央领导们引吭高歌。据说,我父亲的演唱受到了***他老人家的认可和中央代表团领导们的热烈欢迎,***还亲自上台与我父亲握手寒暄表示慰问,让我的父亲深受鼓舞!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曾在家里的老相册里,看见过一张***与我父亲在舞台上握手时的合影照片呢!但那张无比珍贵的老照片,在时隔了多年的今时今日,早已不知所踪了,实在是令人遗憾!

       可能就是因为那一次登台为******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我父亲的歌唱之路从此豁然开阔!所以,他在上世纪的1956年之后,直至那场政文大运动之前的1966年前后十年时间里,先后数次被特别借调到了武汉歌剧院和武钢文工团的专业艺术团体里从事艺术工作,从而得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舞台经验,他在歌唱艺术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期间,他曾代表着湖北文艺界的最高水平,专门为如***总理、***元帅等党和***人们登台演唱歌曲,还数度赴京到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里去演出,并载誉而归。父亲当年的这些经历,后来一直都被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友人们津乐道着,所以我也从中得以知晓。


       当我父亲成为了湖北的艺术界名流以后,他在武汉的音乐圈里异常活跃。那时候的湖北省及武汉市的舞台演出活动,差不多是十处开锣九处都会有他。听长辈们告诉我说,当时亲自为我父亲演出报幕的女报幕员,竟然就是著名的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的影后谢芳女士!而且,我父亲与谢芳、张牧夫妇还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呢!我父亲曾经亲口告诉我,他被武汉歌剧院请去做客座歌剧男主演A角的时候,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先生以及张牧先生等人,还只是一介饰演B角的普通男高音演员。而且,我父亲在武汉歌剧院排演的西洋歌剧《货郎与小姐》中的演唱,是依照着那部洋歌剧的总谱原调进行的排演,而做为B角的男高音歌唱家张牧先生,则必须要直降两个调号才可以演唱下来。因而,我父亲在武汉歌剧院期间从事的歌唱艺术工作,得到了几乎所有领导、同行和观众们的喜爱和认可,这应该算是他一生当中,歌唱境界最为辉煌的芳华时刻了,以至于让他在余生里,久久难以忘怀……
       时隔多年以后,父亲每每在跟我复述着他那段难忘经历的时候,还总是不会忘记即兴为我和其他几个儿子们,演唱上一段他在那部西洋歌剧《货郎与小姐》中唱过的著名男高音咏叹调:卖布、卖布,卖布勒!我今天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来吧,我的朋友,来吧,我的爱情……
       时至今日,父亲那高吭抒情、悠扬婉转的美妙歌声,仍然还在我的耳朵边回荡着,他的音容声貌宛在,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伏尔加的鱼

伏尔加的鱼

擅长 人物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