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十足的动物迷,特别喜欢饲养动物和看那BBC的《动物世界》节目。记得在上小学时,老师曾布置过一篇课堂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而我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动物园的管理员。这是因为,我实在是太喜爱动物了,无论是猫猫狗狗,还是鸟类、鱼类,都使我着迷。当然,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只能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的大熊猫了。只是,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并不是我所能亲近的。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我对它们的怜爱,一有机会,我就会到动物园里去看望它们!当然,它们对我并不亲近和友好,原因很简单,它们并不认识我。据说,大熊猫的视力不好,所以,别看它们的眼珠“滴溜溜”地转,目光却只落在那杆脆叶甜的竹子身上,而人们的自作多情,对它们来说,显然是无用的。当然,等它们吃饱了竹子,是会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回馈给人类天尽的萌态和无限的欢乐,让人快意莞尔的。
今天的博客,我就与朋友们一起聊聊这神奇的大熊猫吧。这可是只有中国才有的动物,也是中国的国宝,而且是活着的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因其形象憨态可掬,性情温和以及萌萌可爱而被世人所喜爱。野生的大熊猫,目前的数量极少,已经近乎绝迹了。所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大熊猫,大多都是在动物园里的,是由人工繁殖的大熊猫个体。中国的大熊猫,早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定为了濒危物种,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大熊猫的正式的学名应该为“猫熊”,只是,因为它在最初被人发现后,人们误读了它的名称(念反顺序了),所以它才被叫成了“熊猫”。后来学术界曾想为它更名。无奈,人们更习惯于称其为“熊猫”而非“猫熊”,所以,这个错误的叫法,也就一直延错至今。不过,这“熊猫”的称呼,似乎更为贴切,也朗朗上口。于是,动物学家们也就将错就错,这“大熊猫”的名字,也就成为它们正式的“大名”了。
大熊猫,原本是属于食肉目的熊科类动物(与黑熊、棕熊是近亲),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川陕甘省等地区。在上世纪之前,它还不为外界所知,仅仅只是当地猎人们枪下收获的猎物和口中食、盘中餐以及挂在墙上的动物毛皮而已。当地的猎农们称这总是在竹林中转悠和觅食的毛皮黑白相间的“熊”叫竹熊或花熊。这种稀世物种,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了,甚至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还要长,它们的祖先叫始祖猫熊,是杂食动物的一种。它们进化到现在,已经摒弃了肉食的习惯,改食营养含量很低的竹类,性格也趋于温顺可爱,但曾因其美丽的毛皮而曾被人类捕猎和追杀,所以他们会显得较为怕人。在野外,它们的踪迹极难寻见,这是因为其种群的绝对数量较低,它们又常常是形单影只,单独个体活动,所以也极难被人们发现。就这样,这种罕见与罕有的神奇物种~大熊猫,一直默默无闻地隐没在川陕甘的穷乡僻壤里,不为人知。
大熊猫最早被外界所知,是在上世纪初时,因为一位外国的传教神甫发现了一张挂在猎户家墙上的“猫”皮。而他所看到的这张动物毛皮,黑白相间,显然不是人类已知的物种。神甫为自己的偶然发现兴奋不已!为此,他在四川的“乡坝头”待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猎捕到了一只这奇异的动物,并制作成了标本,被带到了国外。由此,国外的动物学家们确认了这个中国特有物种的真实存在,定学名为“猫熊”。在这之后,曾有多批次的外国探险家们专程来到中国,在川陕甘地区的森林竹海中,寻猎这种珍奇的动物。他们中的大多人都曾有所“斩”获,但他们来中国的“猎举”,都是为了获得大熊猫珍贵的标本或毛皮而已,基本上没有捕获到过大熊猫的活体(就算有捕到大熊猫的活体,为了携带便利,往往也会残忍地把大熊猫弄死,制作成标本再带走)。此举,非但没有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反而是大肆残害了它们。另外,还因这些探险家们的狩猎活动,肆意践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更为稀少。据说,曾有一位美国纽约的女服装设计师,为完成新婚即逝的探险家丈夫生前的遗愿,来到中国寻找大熊猫的踪迹。她在历经艰险之后,终于猎捕到了一只幼年的大熊猫活体,并将其偷渡出国,在美国展出。活体中国大熊猫的出现,引起了西方人的震惊和轰动。不过,这只中国的特有物种,并不适应欧美的生存环境,尤其是被送进动物园展出后,这只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受尽了惊吓。仅仅在不到一年时间之后,它就不幸夭折了,后来也被制成了标本展出。不过,由于这只活体的大熊猫的公开展览,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西方探险家前来中国猎捕这稀有的物种,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曾一度陷入了极其危急的绝种关头。
这样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改观和好转。由于新党新政在建国伊始,就对西方人士加以严格的出入境控制,特别是对其非法活动的限制,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上升。但是,由于刚刚建国的新中国政府的外交手段相对孱弱,能拿得出手的外交礼品又显得捉襟见肘,加之,这中国特有的大熊猫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十分被看重。于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兴起过一阵所谓的“熊猫”外交。一对对珍稀的国宝大熊猫,被当成了外交礼品,赠送给曾为宿敌的“友好邻邦”们,以此“增进”所谓的睦邻友好。此举,又曾使大熊猫的数量减少许多(因为其种群的绝对数量本身就少,加上在那个年代,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的能力低下,大多数当成国礼而赠送出去的大熊猫,基本上是捕获的野生大熊猫)。好在此风并不长久,在大熊猫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宣布,不再无偿赠送大熊猫给国外了,而是改为租借,且借出的大熊猫在国外所生产的后代,也视同为中国的财产,必须要归还中国。这样的条件,虽然略显苛刻,但前来租借中国大熊猫的国家仍然趋之若鹜。可见,大熊猫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高大上了。
经过多年的驯养、繁殖的经验摸索,加上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和发展,人工饲养大熊猫的成功率与成活率都有所上升,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也不断攀升。甚至,近年以来,中国还有过多次野放大熊猫的试验,收效尚可,相信,在严格措施的保护下,不久后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还会有所提高的,这对大熊猫基因优化和种群延续性极有好处。
在中国的动物园中,熊猫馆从来都是人们驻足最长、观看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那是因为熊猫的萌憨可人,令人忍俊不禁!大熊猫的存在,是上天给人类遗留的开心果果,让人们能有幸与大熊猫共有一片和平相处的蓝天!
大熊猫的可爱,除了它们的天性可爱,还有曾被四川人演绎的原因所在。据说,如果是四川的夫妻间打架,男的会说:“信不信,我把你打成熊猫!”。还有,如果某人熬夜,也会被人戏说为熬成了“熊猫”。那是形容人会象熊猫一样,形成了黑眼圈!形象吧,可乐吧?不过,四川人对大熊猫的喜爱和贡献,那也是无人可比的。在我生活过的成都,现在还设有专门的大熊猫繁育基地,确保了大熊猫的生存与繁衍,让后世的子孙们,能一睹那号称为中国的国宝、活化石的大熊猫风采。
相信,如此可爱的萌物,你也会跟我一样,深深地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