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囯传统的重阳节,今天是己亥年重阳节。
中国人有重阳节登山话动的传统,广州人有重阳节登山转运的习俗,每到重阳节时全家老少倾巢而出参与登山活动。
.
中午收到广州老朋友发来登顶白云山的照片,诗意萌发,即兴赋诗一首回复老朋友,以表祝贺登山活动完満成功,同时引发一番议论抒怀。
.
七 绝
(观友人重阳登山照而作)
英姿煥发登云山,
晨鸟唱晓青春还。
莫叹余生道漫漫,
风光一路是人间。
可诗
己亥年重阳节
写於羊城珠水河畔
2019-10-7
.
.
一.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二.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历史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吃羊肉面。“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羊肉面
吃花糕,又叫重阳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 清茶。吃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消化过滤肠道,只有茶,健康,绿色饮料。
.清茶
三.
重阳节敬老令人联想到人的長寿话题。
古代文人骚客及诗人词家对人的衰老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诗词中表达无遗。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有不同的看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
·
-- 题注:示伎人商玲珑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白居易在《醉歌》一诗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日傕年"与“黄鸡催晓" 是白居易诗中指的年华易逝的感慨,感叹人生容易衰老。
白居易写《醉歌》诗
. (2).浣溪沙(宋/苏东坡)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
宋代文人苏东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