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老话“岁月如梭”。其实,岁月是有自己年轮痕迹的。每一年每一天的时间于不经意间过去,我们是在完全没有感受到的变化中度过的。不过,当我们回首已经过去了的经年,往往会惊艳地发现,这个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了!快到翻天覆地,快到让人如同坐上高科技的火箭登上了宇宙银河!说到高科技,在中国最近的这几十年里,日新月异的最明显变化,就是高科技产品从无到有且不断推陈出新,让人目不暇接。
今天的博客,就让我从我自己所经历过的中国高科技产品变化中,去一觅这岁月的痕痕吧!
说起中国高科技的极速发展和进步,其实仅仅只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事情。如今,中国的高科技技术,已经是登顶于世界科技金字塔顶尖的国家之一,为全世界所瞩目了。
由于中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在尖端通讯领域上的绝对领跑地位(其主要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华为),已经让昔日以科技强大而傲视于东方的西方诸强们(特别是美加日韩等国)深陷恐慌,这才有了前段时间所发生的加拿大政府在美国人的授意之下,强行扣押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之女、现任华为集团CFO的孟晚舟女士的国际政治事件发生。其实,这一件让许多吃瓜群众们并不太明白的政治事件,只是一个足以代表中国科技高速发展之后,让西方国家深感自己的科技落后以及对当今中国科技高速发展的恐惧而遂发的一个典型性的例子而已!这个事件的本身,也足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昔日科技落后、完全依赖于西方先进科技技术及产品进口的中国旧科技时代,已经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中国政府曾经发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强国号召,即要努力在上世纪末时,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四个现代化”,即所谓的“四化”。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个口号也足以说明,在那个历史阶段里,中国在上述的这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建设,是非常落伍与落后的。
在我的记忆中,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几乎就是等同于中国人家里的家用电器产品与通讯设备的从无到有和不断变化的。当然,这仅仅只是从我这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眼光与角度来观察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古语曰“窥一斑而知全貌”。所以,今天的这篇博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几十年以来,中国科技与高科技家用电器产品的沧桑巨变吧。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约是在上世纪六零年代末至七零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人的家里除了电灯之外,是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家用电器的。中国人在那个时候的理想化生活,仅仅只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般的童话世界。大概是在上世纪七零年代的中前期,中国终于有了半导体或晶体管收音机的销售。我还记得当年我随父亲回到他的东北老家探亲的时候,曾经陪着姑妈家的表哥,一起到市里的百货公司大商场里,凭着一张来之不易的“收音机票”,用了人民币九十八元钱,购买了一台“红灯牌”的台式收音机。我到现在还能十分清晰地回忆起来,当那台红灯牌的收音机买回家的时候,姑姑和姑父都笑得合不拢嘴,姑姑还专门为这台能发出声音的大声音匣子,做了一个金丝绒的防护罩罩上呢。我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姑妈家里第一件名副其实的“家用电器”了,已经领先于街坊邻居们好几条街了。除此而外,那时候的其他高科技家用电器,几乎是从来就没有出现在中国普通的百姓家里。
后来,大约在上世纪七零年代的中后期,我第一次在父母亲单位上的文化室里看见了电视机,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那只平时会锁入一个特制的大木箱框里的,比收音机更为高级、更加先进的高科技产品里,看到了平时只能是在单位上的露天广场看到的电影。再后来,由于我父亲是一位从事于细菌研究和疾病防疫防治的检验医师,恰巧我的家又是住在亦家亦研究室的地方,我就比我的同龄人们,更早地接触到了那无比神奇的电冰箱。所以,直到如今,我都习惯于饮用从冰箱里冷冻贮藏的冰水和饮料。记忆中,那个年代里的中国家用电器,几乎清一色都是从东欧或苏联等国外进口的,鲜有自己的国产品牌或从欧美日等国进口的产品,这可能是与我们国家当年的对外关系原因所造成的吧!
那个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家里,还从未听说过谁的家里拥有过私人汽车,那个时候的专业司机,还是一门很吃香的职业,被人们尊称为是“司机师傅”。在单位上的车队里,一般也都是使用国产的解放牌敞篷货车(俗称“大解放”或大板车),偶尔会看见一辆只有高级官员才能享受到的苏产伏尔加轿车或戛斯69轿车。不过,当年中国从苏联及东欧重工业国家进口而来的这些工业高科技产品,都显得非常的笨重,而且体积庞大,整个就是一个个令人生畏的大铁疙瘩。不过,在那个时候,北京吉普212和上海牌轿车已经出现了,他们应该算是近代早期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成就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有一个中国著名的民族品牌轿车出现过,只是像我们这样一般性的中国老百姓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那就是国产的红旗牌轿车。据说这种红旗轿车,主要是配给中央领导或外事礼宾的专用车辆。所以,当时的医生、司机、军人,甚至是厨师或者国营肉店里的卖肉大师傅,都是时代的宠儿!那时有两句很流行打油诗,足以说明了这一切:“白衣战士红旗飘,四个轮子一把刀”。
在那个时候,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富裕以及潮流与否的物质标准,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从未听说过的“三转一响带咔嚓”。这所谓的“三转”,即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一响”为收音机,“咔嚓”则是照相机。当年,这样的家庭条件,曾经是许多适龄女青年们择偶的硬性标准。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年的中国科技水平,是如何的落后了。
上世纪七零年代末期,中国在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政文运动并宣布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各种从欧美日等国家进口的高科技家用电器产品,逐渐走入了寻常的中国百姓家里。如照相机、电视机、电冰箱以及卡式录音机等等。尤其是卡式收录两用机的出现,让许多年轻人赶上了时髦,他们往往会穿着花花绿绿的“奇装异服”和大喇叭裤、港衫,戴着麦克蛤蟆大墨镜,手提着嗡嗡作响、播放着高分贝、立体声港台流行歌曲“靡靡之音”的手提式录音机,大摇大摆地在街头招摇过市和炫耀,甚至旁若无人地大跳着疯狂的迪士科舞蹈。这样的情景,是足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们大跌眼镜和大呼不解的,但那的的确确是曾经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历史。
当时空进入到了上世纪八零年代之后,由于中国与曾经的敌对国家日本的关系“邦交正常化”,使得这个以注重于轻工业产品生产而闻名于世的“一衣带水、友好邻邦”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如洪水猛兽一般涌入了我国。在那个时候,日本所生产和出口于中国市场的家用电器,是中国人疯狂追逐的重要目标。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以能拥有日本进口的彩色电视机、冰箱、照相机和录音机为荣,这四件重要的家用电器,被人们称为是“四大件”。当时,有许多以劳务出国的方式,到了国外工作的中国人,都会在结束工作回国时,带上几个这样的电器指标,并在指定的“出国人员进口商品提取处”提取这样的大件家用电器产品。而这样的特殊待遇,不知曾羡煞过多少的国人。那时著名的日本电器品牌,如东芝、夏普、先锋、三菱及索尼等等,国人们都耳熟能详。虽然,那个时代的国产家用高科技产品也已经开始出现,但因为质量上的不稳定、工艺差以及外观笨拙和品牌效应不佳等等,并不被国人所看好和接受,中国人都以能拥有进口的家电产品为傲。无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中国这个无比庞大的消费品市场,日本人所生产和出口的高科技家用电器产品,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到了上世纪九零年代前后,原来的中国军工生产单位,逐步转型为了生产普通家用高科技产品的单位,如重庆的嘉陵摩托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代表。差不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轻型的家用摩托车和小型家用轿车开始出现在了中国寻常的百姓家里。最早出现的家用轿车品牌应该是著名的长安汽车,他所生产的主打品牌~奥拓轿车和小型面包车,曾经风靡了全中国!我记得我所购买第一辆私家车的品牌,就是著名的长安奥拓。在上世纪九四年的时候,我是花了人民币八万多元,才装备了这样一台空间极其狭小的所谓“私人轿车”。即便是如此,当初我能驾驶着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轿车,也是毫无疑问地羡艳过许多人。应该也是从奥拓汽车成为中国人的私家车开始,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已经逐步从原先的重工业生产,成功转型为了轻工业的家用汽车生产,使得中国家庭的私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现在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家汽车了。
前面我说过,中国在进入了改革开放之后,使得许多西方国家和日本的高科技家用电器产品进入了国内,如体积硕大和携带不便的立体声四喇叭收录机等等。在经过了五六年间的发展与改变之后,中国人的家用电器逐渐向小、精、巧和实用、美观方向进化了。在时光进入到了上世纪九零年代的时候,精致小巧的“随身听”卡带式收放机,成为了时髦的潮流高科技产品之一,著名的品牌如爱华(也被称为“爱娃”牌)等。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有的同学,因为偷窃了属于别人的随身听,而被学校开除了的大事件发生过。这足以说明,像当年随身听这样高科技产品的诱惑力,甚至比大学的学籍更令某些人心潮澎湃,他们甚至不惜以身试法、挺而走险!在那个时候,原先笨拙的国产自行车,如凤凰、永久等著名品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的轻型山地自行车和N级变速的赛车型自行车。中国人从这时候开始,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喜好与兴趣,已经逐渐演化为向多元化需求进发,并开始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拓了......
关于中国近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在科技方面的认识和阐述,并不是本人的强项。但是,我所经历的中国科技改变,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伏尔加的鱼”所著的“岁月痕痕”下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