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高乔人<四>(原创--唐可诗/文)


(接续上文)                     

创造探戈的艺人

工作之余,高乔人喜欢在马棚内喝着味道独特的红酒和杜松子酒,允吸着带有浓郁阿根廷风味的马黛茶。用吉它弹唱,抒发自己艰苦生活和冒险生涯的情感,赞叹广袤无边的家乡大草原景色,以此排除心中的孤独和烦恼。

 当他们在马棚内,对马匹进行人工引导配种时,繁感地观察到青春性成熟期的公马,在对母马求爱追遂时,腿部动作显露千变万化,特别活泼、奔放、轻快、灵活…… 马匹做爱时,公马前后四条腿,必定跟随母马的腿部不断移动而急速变化着,一会鹰击长空、一会蜻蜒点水……,或是亦步亦趋、或是欲擒故纵……,忽而紧跟其后、忽而止步不前……

马匹间爱的信息传递,在马棚内全部暴露无遗。

   马匹间的腿部万千变化的动作,令能歌善舞的高乔人,看得目不暇接。瞬时间,冲击着他们内心的那份孤独感,燃起对生活前景无限响往的火焰,勾起他们将这些动物天然美妙动作,创编成舞蹈的欲望……,就这样,一种马匹腿部动作的仿生舞诞生了。

由于马棚内工作的都是男人,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高乔牛仔双双对跳的舞蹈雏形。而且舞蹈时往往夹着大量高乔人的歌曲与音乐。

   这种舞蹈形式十分符合高乔人放荡不羁的豪爽性格,对他们内心孤独感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很快便在潘帕斯大草原的高乔人群中传遍开了。不断完善,不断改良,不断成熟,不断升华……,到十九世纪初叶,已经演变成十分成熟的舞蹈:牛仔探戈舞。

高乔牛仔将驯化好的成群牛马,赶运到首都布市博卡港口,等候登船出口时,在港口短暂停留期间,也将这种潘帕斯大草原特有的牛仔探戈舞,带到博卡港口的各个娱乐场所中。这种舞蹈形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受到底层贫民阶层的认可,很快便在贫民滞留的各个活动场所流传开来。于是来自非洲的黑人,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加勒比的穆拉托人,各类民间歌手等等,在演绎这种舞蹈时,纷纷将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渗透进去,令这种舞蹈更趋强劲和优美。

从阿根廷漂洋过海到欧洲,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在枯燥无味的航海生活中,高乔牛仔经常在船上甲板、船舱餐厅等地方,表演这种奇特的舞蹈,打发无聊的时间。很快就招致同船赴欧的下层贫民妇女的好奇,随即热烈参与演绎。这令高乔牛仔有了时间慢慢琢磨,把原来是男人双双对跳的舞蹈形式,改变为男女对跳的形式。经过多次航程的反复实践改编,这种初衷为男人间对跳的牛仔探戈舞,便真正彻底演变为男女间对跳的舞蹈。

长此以往,在多次转运牛马的旅途中,受到多民族音乐元素的影响,于是原来单纯的舞蹈形式,便逐渐演变为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阿根廷探戈。其具体形式包括男女对舞,男女独唱,器乐演奏,诗歌朗诵等等,当时它的乐曲是由六角形小手风琴、吉它、笛子、小提琴、低音黑管演奏的。

这种舞蹈被高乔牛仔水手们带到欧洲后,反而是爱德华时代的英格兰上层妇女,喜欢上这种富有***性的舞蹈,她们欣赏这种通过音乐和舞者四肢交缠而纵意流露情感的舞蹈。于是,舞蹈开始在英国、法国上流社会间流传,逐渐受到欧洲上层社会沙龙的青睐,最后很快在欧洲各国上层社会流行起来,慢慢从沙龙到剧院,甚至加入钢琴作为乐器,增强了音乐的喧染力。

最后探戈重新回流到阿根廷,崇尚欧洲文化的阿根廷上层社会,才认识到它的真实价值,接受了这种上流社会视为时尚的舞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阿根廷一些诗人、作家开始为探戈写歌词,音乐家为其谱曲。探戈真正演化成一种成熟优雅而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knowpia-南海闲人

knowpia-南海闲人

擅长 文化•教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