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
众所周知,列宁格勒是苏联的一座颇具政治色彩的城市名。在前布尔什维克人发动著名的十月革命,推翻统治了将近四百年的沙皇俄国,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之后,就有着几座俄罗斯城市被新政府以他们的革命领导人名字命名了!如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等。
列宁格勒的原名为圣彼得堡,相传为沙皇彼得大帝所建,曾经是沙皇时代俄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绝对中心!那时的沙皇俄国,并没有以现今的首都莫斯科为点画圆向周边辐射。题外话,在苏联解体之后,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都改回了他们在沙皇时代就有的原来名字!如列宁格勒现在是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又改回为早前的伏尔加格勒了。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不过,这些地理问题,并不是我今天文章的重点。今天的中心内容,是一首以苏联城市列宁格勒命名的著名交响乐曲~《列宁格勒》,作者是苏联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我之所以提笔聊起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这部不朽的交响乐作品,是因为我的“闺蜜”好友在昨晚突然给我发了一段肖氏的交响乐演奏视频(视频链接:原来我们一直弄错了,鬼子进村原本是多么高尚的曲子,请听完整视频),让我解闷儿!我看见视频下方滚动的中文字幕上显示着“这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二战所创作的伟大作品,却被我们用于鬼子进村音乐,我们被骗了许多年”云云。我当即用语音回复了好友,纠正了她对此曲的误解。在她的建议下,我提笔写了此篇文章,希望能让更多的误会者们知道此曲的创作背景和真相。
列宁格勒保卫战
在现今主流的解释中,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是为在那场惨绝人寰的苏德战争中,被德军层层围困的列宁格勒而作。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许多人都认为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部拥有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中,尤其是在第一乐章中庸稍快板的侵略插入部最为精彩!所以,这个乐曲的首乐章后来被命名为“战争”乐章,另外的三个乐章分别为“回忆”、“俄罗斯原野”和“胜利”。而这个首乐章的侵略插部旋律,正是中国人从抗日电影中的“松井来了”了解到的那段著名音乐“鬼子进村”变奏乐段。如此说来,早年的中国电影音乐艺术家们,在我们的抗日题材中国电影中,选用了肖氏的音乐作品旋律进行节选和变奏,是很聪明的。
然而,后人们这样的解释,真的能准确地表达肖斯塔科维奇当时真实的创作思想吗?恐怕未必。
其实,这个话题要展开来说,是很复杂的,主要是由原苏联时期的特殊历史所造成的。不幸的是,作为俄罗斯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正是生活在苏联那段最令人恐慌的政治大清洗时期。关于那段特殊时期发生过的苏联历史,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我就不多累言了。说起那段历史,在我自己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是纳粹德国侵略者,悍然撕毁了所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对苏联全境发起闪电战侵略时,苏联红军竟然因为几乎没有指挥抵抗的将领和军官能够上阵杀敌而节节败退!其深层的原因是在惨烈的政治运动大清洗中,几乎有三分之二或以上的苏联红军中高层军事指挥官未能幸免于难,甚至是在位高权重的五位苏军元帅中,就直接毙掉了三个,另一位被折磨而死,57位军长被杀掉了50个,199位师长毙了139个,中下层军官几乎清洗殆尽!还不用说那些苏共政治局的高官们和普通党员骨干了!连苏共缔造者之一的杰出革命家托洛斯基也被枪毙了!我还记得他在临被行刑前说的那句充满留恋人生的话:“毕竟,生活是美好的”。当时,苏联克格勃“KGB”特务组织的前身“契卡”成员,几乎渗透进整个苏联的各个阶层,造成极度的政治恐慌,连父子、夫妻和亲兄弟之间都充满了敌意和极度的不信任。这些都是曾经真实发生的苏联历史,有关数据也是经得起推敲和查证的。当然,这并非此文的重点。我要讲述的,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那首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我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讲述苏联的那段恐怖大清洗运动,是因为这正是肖氏创作“肖七”《列宁格勒》的特殊时代背景。在肖斯塔科维奇众多的交响曲作品当中,有四首堪称经典(即1.5.7.11)先放下“肖一”暂且不说,那是他成名时的早期天才音乐作品。“肖五”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救命稻草,正是他在诚惶诚恐地交出了那首完美的“肖五”,才得以保全了性命,被斯大林认为他是一个有才的艺术家,得以在刀下留了头。其后,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那段时间里,“随时准备被枪毙”(作曲家原话)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不算太成功的“肖六”和这首经典的“肖七”《列宁格勒》。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是不敢发表的。因为,整部“肖七”的创作,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展现,里面充满了忧郁、悲观和被侵害的个人感受。依我个人的猜测,这部创作于特殊时期的伟大作品,肖氏可能并不打算将其公开发表,只是作曲家准备雪藏起来的内心独白而已。
不过,历史为这部伟大的交响曲创造了一个横空出世的绝佳契机。在苏联全境被德军侵略蹂躏的悲暗时刻,苏联军民亟需一首振奋人心的音乐作品强心剂!于是,聪明的肖斯塔科维奇适时地拿出了这首伟大的交响乐作品!当然,他在交出这首作品之前,他曾仔细修改了明显的作品“瑕疵”,使作品更具时效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首乐章的侵略插入部的华彩乐段得以了解。很显然,这个“插入部”乐段,是肖氏后来加进入的部分。他还将这首本来是“无名”的交响乐作品命名为了《列宁格勒》,使之更具有了主题的变奏性和掩饰性色彩。
事实上,肖七《列宁格勒》,的确在列宁格勒保卫战甚至是整个苏联卫国战争的苏德战场上,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当时,为了能将这部伟大交响乐的总谱运出硝烟弥漫的战场,苏军最高统帅部甚至下令派出了专机,从列宁格勒炮火连天的战场废墟中强行起飞,把总谱安全送到了首都莫斯科!还紧急召集了许多已经被战争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俄罗斯音乐家们,拼凑出一支临时的交响乐团排练和录音,并通过广播传播到了各个战场,极大地激舞了苏联军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战斗热情!成为了一首世界著名的战争交响曲。
后来,肖斯塔科维奇还为苏联卫国战争真正创作过另一首交响曲“肖八”,但却无法超越“肖七”《列宁格勒》的伟大和辉煌!那是因为,肖氏为完成最高统帅交给他的作曲任务而去创作的“肖八”,怎么听都有着被动完成作业的痕迹。
不过,肖斯塔科维奇还有着另一首专门为那场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而倾情创作的不朽之作,那是一首充满了悲壮情怀的爱国歌曲《神圣的战争》!当年,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冒险检阅荷枪实弹的苏联红军和民兵时,那一列列军容不整的苏联青年们,就是齐声高唱着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神圣的战争》,直接开往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前线,慷慨赴死、壮烈牺牲的!
伟大的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经典作品《列宁格勒》、《神圣的战争》永垂不朽!
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