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博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段高雅的艺术。这是一段在俄罗斯国家大剧院演出的中提琴与芭蕾舞的表演视频,演出曲目是圣桑的音乐套曲《动物狂欢节》中的著名乐段《天鹅》,这也是这部音乐套曲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乐曲,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欢与喜爱。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圣桑,在奥地利参加了一次狂欢节后,突发灵感,激情创作了这部以动物为主题的音乐套曲,全套曲目一共是十四首。而这首哀伤的《天鹅》是其中的第十三首。
其实,圣桑在创作这首以天鹅为主题的音乐时,并不是想以哀伤为情绪线索的。他本想表现的是一对天鹅悠哉乐哉在畅游时的情景,他所要表达的是天鹅那种高贵的神态,优雅的举止,恬静的心情,大方的仪态还有纯洁的爱情和圣洁的个人情感与情愫。这是有别于此套曲其它十余首以动物为主题的曲目中对动物的描绘的。他在这套名为《动物狂欢节》的乐曲中,多是以动物原始的狂野与狂躁的本质为创作动机的,所以在曲式曲调选择中,以节奏强烈快速、音符跳跃震撼为主。但在他此动物音乐套曲之中,唯有此首曲目忧郁舒缓,如泣如诉,一点儿也没有什么“狂欢”的味道。
做为早期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圣桑最先是将此曲用于双钢琴的演奏形式的,他意欲展现两只恩爱有加,缠绵于斯的天鹅情侣。后来经过改编,最多版本的经典演绎为大提琴的协奏形式。而正是因为大提琴那浑厚低沉和忧伤的音色,启发了一位俄罗斯芭蕾舞艺术家帕夫诺娃的艺术灵感,她将此曲用于了她的芭蕾舞艺术创作之中,自编自演了一段芭蕾独舞,并为之改取名为《天鹅之死》。从此,这首乐曲又成为了芭蕾舞的经典音乐,这恐怕是作曲家生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
圣桑在最初创作此套曲时,是以音乐表现动物的滑稽可笑来讽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的。然而,在圣桑生前,他并没有将此音乐套曲公开发表出来,只有这首《天鹅》因曲调太过于浪漫与优美竟不胫而走,成为了广受欢迎的音乐小品,从而实际上完全脱离了这部宏大音乐套曲的组合之中。
本链接视频,分享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刘坚教授,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听他讲授的纪录片分析课上,他就选用了一段配上圣桑这部《动物狂欢节》音乐的BBC经典纪录片《海洋》。那里面,导演将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真正是一场动物的狂欢场面,非常震撼。我也是因为这个片段音乐与刘教授成为了好朋友和合作伙伴,而他的微信名字前有一个响亮的称谓:纪录者。真心希望能与这著名的纪录者合作成功,一起拍摄出经典的纪录片电影。
本链接视频中,是在一位器乐演奏家用中提琴伴奏下的芭蕾舞独舞片段。演奏家技艺精湛,芭蕾舞蹈家功底深厚,两人的协作可谓是珠联璧合,唯美动人。台下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大帝在内的所有观众都如痴如醉,掌声经久不衰,令人动容。
其实,帕夫诺娃对此乐曲的二度创作,无意中将此曲拉升了一个层次,从而也使圣桑的这部音乐巨制更为伟大和经典。在世界的芭蕾舞表演中,尤其是以天鹅为题材的舞剧,以俄罗斯是最为闻名遐迩的。而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更是大名鼎鼎,那个场面恢宏壮观,大气磅礴,庄严伟大的芭蕾舞剧,足以再傲俯天下五百年,是永恒的经典。而这法国浪漫主义的音乐小品伴奏下的芭蕾独秀,又何以能致笙箫默?只能让人由衷感到心灵的涤荡与升华。
首先,此乐曲运用了音乐中一个八度之内的所有音符:173651234,将自然的八度音乐音阶12345671全部重新拆散组合,从而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意境深邃、纯粹、自然的音乐世界中。在此时的波光粼粼之中,独步的天鹅,似纠结、似徘徊、似哀怨、似忧伤、似痛楚、似悲切、似挣扎,让人纠心唏嘘。而往昔那美伦美唤、优雅高贵的天鹅结伴同游,双侣双恋中的情景已不在,在此时却成为了独翅孤膀,哀游于水的天鹅孤游。这本不是圣桑想表现的情愫,却被舞蹈家改成了现在这样,实在是让人纠惋的哀伤……
天鹅是一种忠贞于爱情的动物,这也是牠天生的高贵之处。而在这里表现的失偶孤鹅,从心到身,悲苦哀怨,深陷痛楚!牠在最后的自我挣扎中,用尽全力舞动出了一曲生命与爱情的绝唱。最后,在乐曲那悲凉的结束小节部分,美丽而哀伤的天鹅也到了牠的最后时刻,孤独凄然、黯然而毙……
其实,圣桑在此曲结尾的解释是,两只恩爱的天鹅展翅高飞,绝尘而去。但帕夫诺娃都将此美好的意境全然改变,竟然将一只濒死的天鹅篡改演绎得如此凄美哀伤,在牠临终时那翅膀弱微抖动的瞬间中,伴随着牠将尾追逝侣而去的那最后哀鸣,还有牠俯身水面,哀婉以毙的姿态,有着凄美异常之感,不禁让人潸然落泪,唏嘘不已……
热爱天鹅,除了爱牠的美丽无朋,更爱她的高贵无比,还有牠的圣洁无双。而圣桑和帕夫诺娃,给了我们这样的欣赏机会,实在难得,值得朋友们回味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