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己亥猪年的春节又悄然而至,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了。
中国人崇尚春节是有渊源的,那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农民们对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生产的重视高度,远远超过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节日。自然而然,中国人的春节,也就充满了与其他节日完全不同的气氛,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春节“年味儿”。
在我童年记忆中的年味儿,是春节时才会有的新衣服,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各式各样糕点糖果和美味,以及满眼望去大红大紫的节日朱红喜气。当然,还有初夕夜里必不可少的团圆饺子年夜饭和那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鞭炮的万家齐鸣!在上个世纪八零年代初之后,央视的春晚也成为了中国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目。就是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中国人农历春节里的浓浓“年味儿”
当最近的几十年过去之后,中国人因为时代的进步与变化,以及城乡人口的流徙变迁,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春运成为了每年春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和春节主旋律。每到春节的前后,数量庞大的中国春运大军,从天南海北执着地奔波在回家过年旅途上的壮景,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候鸟式迁徙,这也成为当今中国人最著名的年味儿之一。为此,在那些出门做打工仔们的口头禅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为了一年辛苦劳作之后最心仪、最辛酸和最渴望的“年味儿”。所以,无论家有多远,票有多贵多难买到,都无法阻挡游子们回家过年的坚定步伐和执着信念,每当中国农历春节渐渐临近,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上,都挤满了回家过年的旅客们,年年如此,从未改变。
不过,如今如此的春运年味儿并不能代表我,因为我自幼就背井离乡、四海为家,早已经适应和习惯了在故土之外的生活。在父母亲大人故去之后的那些年里,我对故乡的概念,早已经模糊不清,仿佛哪里都是我的家乡,对于春节年味儿的理解和渴望也相对淡泊了许多。
当我驻足扎根在了南国的羊城广州之后,这里的春节年味儿,几乎就成为了我春节的全部,一年又一年,经转往复,无更不改。所以,我也常常因此会自诩为广州的新客家人了。
羊城广州的春节年味儿,相对于中国北方,似乎要淡弱一些,主要是因为广州本地人的春节气息不如那些以农耕生产为主的北方人,加之南国广州的天气总是冬季如夏、四季若春,相比于此时正在天寒地冻、大雪漫舞之中的北国之春来说,春节只是广州人的一个节日符号而已,并不十分重要。还有的就是,每当春节的来临,那些在经年中远徙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来谋生打工的四方八方外地人们,早早就收拾好行囊回家过年去了。所以在春节里最该热闹的时候,广州宛若一座空城,显得并不那么“合群”。
然而,哪里的中国人都讲究过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新年春节,就算只是一座空城的广州,依然也充满着浓浓郁郁的春节年味儿。最有代表性的广州年味儿,是年前就已开放的羊城传统花市,那里从来都是万花竞艳、人潮如织,好像整个广州城的人们都倾巢而出,全都拥挤在这人头攒动的广州花街上了。
中国人的春节,各种各样的美食是不可或缺的,加之羊城自古就有“食在广州”的美誉,所以广州城的春节美食就如羊城的花市一般争奇夺艳了。闻名遐迩的广东早茶,此时早已人满为患。广东的烧鹅皮脆油香,足以让人垂涎三尺。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本地海产和海鲜 ,常常会令人目不暇接。更有那数不清的潮州菜、顺德菜、客家菜、本地小吃和本地菜,以及各地各方的名吃佳肴,都汇集在了这座偌大的广州城里,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我,总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然而,中国人最讲究的春节年味儿,还是阖家团圆的喜庆和热闹,这既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传统,也是一种美好的喻意。所以,每当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老老小小们聚集一堂,一起吃上一餐丰盛的年夜饭,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圆饺子,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最重要的一餐饭了。这一餐除夕的团圆饭,吃的是亲情,吃的是祝福,吃的是欢乐,也吃的是中国人春节里最美好的“年味儿”。
时光总是匆匆过去,一年之中最长假期的春节,也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从我们的指尖和牙缝中溜走了,只留下点点星星的惆怅和那挥之不去的回味儿。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对春节的记忆和对年味儿的理解吧!
中国人对于过年的盼望,那是永远也不会够!让我们期许着又一年的收获满满、期盼着下一个农历春节的到来、期待着再一次阖家团圆的除夕夜饺子、期候着明年春节更加浓郁纷芬芳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