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传奇之四库全书


       曾有一套清代的古书,因名气超大而闻名于世。这部古书就是在清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亲自下令编撰,由阅微草堂的主人,前清的才人纪晓岚(纪昀)担任总纂官编辑的,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

       曾经有一个热播的电视系列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当时的电视荧屏上风靡一时。这个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就是编撰这部《四库全书》的纪昀,纪大学士。恰巧,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余丁先生是我多年前的老友,也曾是我参演的人生第一部电视剧的主摄像师,不过,那都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当年的摄像师,现在已经是摄而优则导,成为著名导演了。由于是余导的作品,所以我还是饶有兴致地通看了好几遍。在这部戏说为主的电视连续剧中,观众们熟悉了那个拿着长长的旱烟袋,总是与奸臣和珅过不去的风流才子纪晓岚的形象,还有他那清瘦的身材和伶牙俐齿的模样,以及被他那机智、幽默和博学的才情所折服和喜爱,但这只是影视剧的成功,却不是历史。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纪大学士,身材肥胖臃肿, 高度近视,甚至还有些口吃,而且还是一副老气横秋的学究形象,典型的迂腐老朽,与电视剧里风流倜傥的纪大学士是截然不同的,这您恐怕是没有想到吧?

      说起由他总纂的这部《四库全书》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一位阁僚老友刘统勋的相助而成就的。当时,受到一桩朝庭督办的盐政贪腐案的牵连,纪大学士被乾隆帝治罪,发配至新疆。而当乾隆帝发宏愿要修撰《四库全书》时,苦于朝中无能人,***也一筹莫展。而此时,纪昀的旧好刘统勋看准时机,及时上奏,说服了乾隆帝免去了纪昀的刑罚,将其调任回京,担任了这个官职。为此,纪晓岚一生都对这个恩公刘大人是感激涕零。

       在皇威浩荡下,纪晓岚主持广收天下名书名卷而修书,他一共收录了书籍3500余种,约7.9万卷,共达3.6万册,文字总量超过八亿。纪晓岚将收集来书籍分类成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库,而这四部合集又基本上是囊括了当时天下的图书,故而得名为《四库全书》。为了使这部集天下之图书精华大成,清庭除了耗费巨资,还动用了约三百名官员学者合力编撰,又特遣派3800余人专职抄写,共耗时十三年,终于完成了这工程浩大的文字编修。《四库全书》修撰完成后,又总共抄录了七部,分存于北四阁和南三阁收藏,分别保存于皇宫与行宫以及乾隆帝常去的江南诸地存放,这俨然就是乾隆帝的私人藏书。存放此书的北四阁为:紫禁城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河北承德的文津阁。南三阁为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这样的阵势,对于文人墨客们的书藏来说,可谓天下无敌。就算孔老夫子曾经的学富五车(竹简而已)也无法与之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理由相信,乾隆帝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图书收藏家,没有之一,恐怕后世也无人能与之比肩。

      《四库全书》的收集、汇总和编撰,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保留和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了皇家书本的典藏以及零散于民间的珍贵书籍,其中有不少是孤本、善本,从此意义上来说,它的修撰起到了延承脉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封建主义狭隘思想的禁锢,以及当权者个人的好恶,也使许多古老优秀的书籍和作品被无情摒弃,继而还将其付之一炬,再也无法弥补,文化损失巨大,这也成为了文化界的千古恨事……

       此七部皇家撰录典藏的《四库全书》,在历史的岁月中也是命运坎坷的,它们曾几遭险境,有一些已被战火涂碳,不复存在了。在此书编撰完成后的二百余年间,文源阁的藏本尽毁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文宗阁和文汇阁的抄本被太平天国的战火牵累而尽焚;而文澜阁本则在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藏书楼被攻塌,所藏之书一半浸燎于硝烟战火之中,一半被市民纷抢而遗散于民间市井。从而此南三阁藏本仅有约四分之一尚存于人间,经过后来的官家与有识之士多次修抄补录,现在仅有部分遗卷(约有二分之一左右)被收藏于浙江省图书馆,而之前所谓的皇家的藏书地“南三阁”现已不复存在了。北四阁的情况相对略好,除文源阁本尽毁于帝国主义列强之手,原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本在战乱时期曾奔波流徙转藏于多地,后被运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相对保存完好。尽管是收藏于台湾,好歹也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善哉。文溯阁本曾在民国时期,险被奸商和卖***低价卖给东夷日本人,好在有惊无险,此桩“划算”的买卖并没有顺利成交,从而使国宝得以保留下来,现在被收藏于甘肃省图书馆。还有一部原藏于河北承德的文津阁本曾因免遭战火而保存完好,在解放后被政府下令迁藏于首都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一部是目前原七阁藏本中保存最为完整与完好的一部,甚至还保留着原架与原函,实属不易。在经过二百年的世事沧桑和经年战火的纷扰,还能有几套保存完整的《四库全书》遗存与世,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算下来,七套《四库全书》现存于世的共有三套半,正好是原来总数的二分之一,是典型的毁一半留一半,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了。

       在许多年前,我曾在一位大收藏家手里看见了几册遗散在民间的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散本。那书本扉页上面有着劲楷的御批书名“:钦定四库全书”几个大字,内有秀整工笔墨签的“臣纪昀”的字样,卷内墨迹工整无草无改,内容是绝对的高雅与高深。其中有一幅手绘的“五服图”让我记忆犹新,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中国传统的亲疏关系都标注得十分清晰与清楚。看过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五服之内的亲戚关系?恐怕现在的人,都不会十分明白。而老祖宗早就将此类关系,以明文载记与解释得如此清楚和泾渭分明,使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那书的卷首还有一枚大红四方大印:“文渊阁宝”赫盖,卷尾还印有“乾隆御览之宝”的龙玺艳扣,十分珍贵。我记得当时是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翻阅的这本珍贵的书籍,继而爱不释手,最终斥巨资购下了两册,后存放在北京故友家中。不想,天有不测风云,数年后,此老友不幸病殁,而他的家属却无意将此书归还于我。每每在我相询之时,他们总是左顾而言他,就是不提此事。看来,我是无法再收回这两册国宝私藏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命吧,有缘无分的,我也只能忍憾默认了。

      《四库全书》是华夏文化的瑰宝,是集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修撰之作,是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如果有机会,朋友们可以去我介绍给大家的四个现在仍收藏此巨作的地方一睹其真容。那时,也许你会顿觉才疏学浅,而无地自容!然而,在此书架下之人,又有谁敢妄称为饱学儒士呢?再有学识之士也只能是跪读而已……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11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伏尔加的鱼

伏尔加的鱼

擅长 人物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