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奥秘W网“伏尔加的鱼”原创博客,是一个以短文、散文以及艺术评论相结合的文章集合体。我的博文好与不好,大家自有评说。朋友们喜欢与否,亦是随意,不爱看这类文章的朋友,大可以越过、跳过,本人在此谢过。我曾经在最开始专为“维基奥秘W网”创作这些博客的时候就说过,在W网上创作发表的这些博文,只是本人的一些练笔文章而已。不过,自从去年的七月初到现在,不经意间已经发表三百四十余篇原创博文,文字总量已超逾了一百余万字。如今,距离我当初“信口”答应要为“维基奥秘W网”创作一年原创博客(总共365篇文章)的结束篇,尚余二十篇左右,已经胜利在望了。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我是“满心窃喜”,终于没有“食言”。
在我创作的这些小文章中,有关“世界名画”欣赏的部分,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欢迎与喜爱。其实,诸如此类的“世界名画”系列欣赏,是源自于我多年前对西方油画作品的钟情和喜爱,以及几十年来所获取的知识积淀修撰而成。这其中有许多的艺术观点,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艺术赏析心得,还结合了一些前辈艺评家们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争鸣性。所以,真心欢迎朋友们提出批评与指正,以期共同提高对古典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
David自画像
今天的博客,将继续这样的“世界名画”欣赏之旅。今天的“世界名画”分享内容,是向朋友们介绍一幅(其实是两幅)十八至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法国学院派画家的领军人物“雅克.路易.达维特”先生(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亦被称作“大卫”)的一幅有关法国“波拿巴.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皇帝的油画作品。
在达维特先生的传世画作当中,有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与这位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有关的。这是因为达维特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法国资产阶级左翼政党“雅各宾派”领导阶层的著名人物之一,他本人曾经是一个法国“雅各宾”***的狂热分子。在法国“雅各宾”运动失败以后,他转身去做了“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御前首席画师。由于他个人对“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崇拜,以及他对“拿破仑一世皇帝”寄予的政治厚望,使他在创作与法国“拿破仑一世”皇帝有关画作的时候,是下足了功夫。
在我过去博客当中,曾经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过达维特先生专门为“拿破仑一世皇帝”歌功颂德而创作的油画《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山》作品。在那幅油画作品当中,达维特先生把身材矮挫、比例失调的著名法国矮将军“拿破仑元帅”,与他的那匹骏马坐骑完美结合,竟然让人丝毫看不出当年的法军“拿破仑元帅”身高上的明显缺撼,而感受到当时年轻的法军统帅“拿破仑元帅”英武挺拔、气吞山河般的撼世豪情,以及这位年轻的法军部队三军统帅“拿破仑元帅”的意气风发。据说,达维特先生所创作的那幅“拿破仑元帅”肖像画美术作品,曾经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最为欣赏和满意的个人肖像画作品。难怪原来的法国“雅各宾派”分子达维特先生,后来能够成为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御用画师,直到“拿破仑一世”皇帝失势和被流放之后,达维特先生才颓然地远徙于欧洲小国比利时,最终客死在了那个异国他乡。
在世界美术史上,法国著名画家达维特先生的人物画是相当有名气的,他也的确是将人物肖像画画得非常出色。在法国“雅各宾派”运动时期,达维特先生曾经因为愤慨于“雅各宾派”的***领导者之一、残暴的“马拉”先生被人所刺杀的事件,专门创作了一幅传世的名画作品《马拉之死》。在那幅油画作品当中,法国“雅各宾派”***的狂热分子达维特先生,是非常坚定地站在了“马拉”先生的立场(当然,这也是法国“雅各宾派”的政治立场),他用手中的画笔,愤怒地谴责了那个用“卑鄙”的手段刺杀了“雅各宾派”革命***“马拉”先生的“无耻”行径。殊不知,当初法国“雅各宾派”这个残暴***“马拉”先生本人,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嗜血狂魔!“马拉”的死,是咎由自取的结果。而达维特先生的著名画作《马拉之死》,曾经使许多人都误以为“马拉”先生,是一位仁慈、宽厚的法国“雅各宾派”***人物。那是因为,在达维特先生用油画的形式表现“马拉”先生被人刺杀而死的那一刻,“马拉”先生正在用鹅毛笔签署着一份公文,那上面赫然写着:“请付给这位失去丈夫,还要抚养五个孩子的寡妇五个法郎吧,她的丈夫已经为国捐躯了”。然而,正是这位已经失去丈夫的寡妇,最终在与“马拉”先生会面的时候,用锋利的水果刀结束了这个法国“雅各宾派”领导人之一的“马拉”先生生命。那么,又是谁夺去了那位年轻的寡妇她丈夫的生命呢?难道就是这位被“寡妇”暗杀了的“马拉”先生吗?这是一个很有趣儿的连环关系,似乎是关乎于“因果”互报的结果。关于达维特先生创作的“世界名画”作品《马拉之死》的赏析内容,请有兴趣的朋友翻看一下我的过往的旧文,那里有专门的介绍。
达维特先生在成为了法国“拿破仑一世皇帝”的首席御用画师之后,为了将他心目中最崇敬的法国一代枭雄“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皇帝的风采、以及光辉的形象永存,他倾尽了全力为其留下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影像画作,让后人们有幸“亲眼目睹”了法国“拿破仑一世皇帝”曾经的不可“一世”和无比的辉煌。因此,今天将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一幅达维特先生名画作品《拿破仑的加冕礼》,就是这样的一幅传世绘画名作。
据说,这幅著名油画作品,是达维特先生倾心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不但是法国“拿破仑一世”皇帝十分满意的绘画作品,也是达维特先生自己十分得意的美术作品。不仅如此,在这幅油画《拿破仑的加冕礼》作品完成之后,他竟然又按照原样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再创作了一幅几乎一模一样的“孖画”同名作品。所以,这幅油画作品《拿破仑的加冕礼》,是达维特先生“孖宝式”的双胞胎绘画作品,这样的情况,在世界美术史上是不多见的。在西方的绘画艺术史当中,同一题材被同一位画家创作过两幅以上的美术作品,还曾经有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先生创作的《岩间圣母》。而“达芬奇”先生之所以会创作同一题材的两幅作品,是因为他本人的贪婪本性使然。原本,“达.芬奇”先生是在受到了米兰大公“斯福尔扎”先生的邀请,又收取了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画作定金之后,才创作了那幅世界名画《岩间圣母》。可是,因为他自己过于满意那幅油画作品的成功创作,又嫌弃米兰教堂给他的佣金太低了,而讨价还价之后又未果。于是,“达.芬奇”先生私下将已经画好了的米兰教堂订制油画作品《岩间圣母》,高价转卖给了欧洲画贩子,那幅画作后来被辗转卖到了英国。当米兰大教堂索画无果之后,只得要求达芬奇先生再画一幅同样的油画作品。于是,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达芬奇先生是拖拖拉拉地又画了一幅几乎一样的油画作品《岩间圣母》。只是,与达芬奇先生自己卖出的那幅原作相比,在后来他又画的这一幅《岩间圣母》中,画中人物“圣约翰”的手里,多出了一个在原画作中并没有表现过的十字架,以示区别。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无伤大雅,但是,现存于法国卢浮宫里的原意大利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那幅达芬奇先生油画作品《岩间圣母》,竟然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达芬奇先生自己的“伪作”、赝品。虽然,这两幅同样题材的绘画作品,都是出自于达芬奇先生一人之手,但这幅油画作品创作的前后时间差、美誉度、知名度以及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造成了达芬奇先生创作的两幅《岩间圣母》油画作品意义上的尊卑泾渭之分。为此,意大利米兰的“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和米兰的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懊恼和愤怒不已的!只是由于达芬奇先生当年所犯下的这桩画界丑事,距今天的这个年代已经是很远久了。所以,当初这两幅都是出自于著名美术大师达芬奇先生之手的油画,现在同样都是熠熠生辉、誉满天下,且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美术作品了……
扯远跑题了!不过,由于时间的原因,敬请大家在明天的博客中,再听我详细讲解达维特先生的世界名画作品《拿破仑的加冕礼》吧?明天博客的内容会更精彩哟!朋友们,明天再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