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儿子之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进步音乐家、作曲家,他因创作过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而闻名遐迩。其中,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被新中国定为了国歌,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首乐曲无数次在国内外的各项重大活动、节日和比赛中被奏响。毫不夸张地说,这首乐曲就是代表着中国,也是中国的音乐标签。他的其他作品,如《卖报歌》、《毕业歌》及《铁蹄下的歌女》等等,都是十分著名和经典的作品,耳熟能详。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用音乐为中国广大的底层劳苦民众们谱曲写歌和呐喊的人民音乐家。

  普通人是只有一双耳朵的,但做为音乐家,聂耳却有着四只耳朵(聶耳)。耳朵的作用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专业的音乐院校学生中,无论是修习什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都是极为重要的,是专业之外的必修主科,由此可见耳朵对于音乐家的重要作用。

  就是这样的一位四耳音乐灵童,却如流星般划过黑暗夜空,仅仅只是一闪而过,就匆匆离去了,成为音乐史上一大憾事!

  聂耳1912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的昆明市,因家境贫寒,他自幼起就肩负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任。少年时,他曾考取了行医资格,挣钱养家。

  虽然家贫,他的母亲仍能识大体,先后送他到昆明私立求实小学和云南联合一中学习。这段求学经历,使他的音乐天资被发现与发掘出来。由于他被学校音乐教师的乐器着了迷,他的音乐潜质被充分释放出来,他成为学校学生中的文艺积极分子。后来更是由于他所在学校的德籍外教老师的音乐启蒙和正统教育,使他成为一名前途不可限量的音乐才子。

  品学兼优的聂耳,在初中毕业后考入了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外语组,专攻英语。在这里,他结识了另一位对他在音乐道路上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音乐老师张庾候先生,并开始随张先生学习小提琴。这期间,他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对革命和劳苦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不久,他就从进步的外围组织“读书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学生进步的活动中。

  后来,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滇系军阀扩招的“学生军”,辗转来到了广州。在这里,由于部队被遣散,他流落于街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考取了广东戏曲研究所的音乐班,虽然很快就辍学了,但他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加强。

  随后,他在朋友的资助下返回了家乡昆明,重新就读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他除了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还参与在中共秘密组织领导下的“青年救济会”针对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受到了反动当局的通缉。他因此被迫潜至上海,并在那里谋到一个薪水低廉的杂役工作,后又因东家倒闭而曾为生计四处谋职,十分潦倒。直到他开始用他那十分出众的音乐才华谋生以后,这样的拮据状况才有所改善。

  在上海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里,聂耳的音乐才能被激发出来,他先后在联华影业和百代唱片社担任了音乐编辑,并由田汉先生介绍而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这之后,他再次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缉捕,因而被迫转至日本学习和取道这岛国,准备由此地辗转去到革命的圣地苏联。然而,一代音乐天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先生,却因在日本藤泽市的近海处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三岁。

  关于聂耳的死因,历史上曾有过诸多的猜疑,尤其是被郭沫若先生在建国后发出的质疑声而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多猜疑为日本特务所为。其实,聂耳先生取道日本,原是计划是准备绕道去苏联的。但他在日本待了三个月时间,这期间(1935年,他海逝那年),他为上海联华影业新出品的电影《风云儿女》谱就了那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并用挂号信的方式寄回了国内,这好像是他的神圣使命,在完成这一经典之作后不久,他就溘然远逝而去了。至于他去游泳溺水一事的原因,是出于他对一位日本美少女友人的好感,在去她家做客后的闲暇之余,游兴大发,他与友人高高兴兴地下海畅游,却不幸突遇了不测之风浪,被那浩瀚无垠、冷酷无情的大海所吞噬,魂逝于这岛国之滨,为那冰冷的海水而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遂成家人和亲人与友人们永远的痛,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界的一大损失和遗憾……

  事隔整整八十年后,我们悼念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因为我们不能忘记他以及他曾给我们带来过的音乐和快乐,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他的名字也将永垂青史,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女儿,殁于异国他乡的海外赤子!

  聂耳先生魂归大海,我们有理相信,他就是一位大海的儿子,他热爱自由、快乐和奔放的大海,一如他的性格!他最后终于回到大海母亲的怀抱,他是幸福和快乐的!相信这也是心之所愿,命之所属………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08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伏尔加的鱼

伏尔加的鱼

擅长 人物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