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就总是听到大人们说起,中国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叫“四不像”,它的长相十分奇特,曾经让我感到特别神奇。据说,它着鹿角却不是鹿,长着马脸又不是马,长着牛蹄而非牛,长着驴尾也不是驴!因而它得以名为“四不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动物,也是中国独有的食草类动物。它的学名为“麋鹿”,欧洲人称他为“大卫鹿”,以纪念第一位把这种奇特动物介绍给西方的法国人大卫先生。“四不像”曾经广泛分布着中国的华北、中原一带的低洼沼泽地区。不过,现在野生的麋鹿早已经灭绝,只有人工饲养的“四不像”存世了。
在中国古代曾有一句成语叫“指鹿为马”,说的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当初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是在秦末年间,奸臣赵高牵了一头“四不像”献给秦二世,硬说是“马”,并将那些不附合他说此物为“马”(证明不与赵高一条心)而非说是“鹿”的大臣们都害死了(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秦王本纪》)。赵高的本来用意,不过是用此非鹿非马的怪物来试探众臣僚是否与己同心而已。不过,这也说明,在中国的秦代时,这种四不像的神奇动物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其实,比秦时更早记载这种四不像动物的出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据现代科学考古证实,它们在距今三百万年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中国大陆上了。这种动物,除了是人类猎食的目标动物之外,还曾是重要的祭祀用的牺牲品,它们的种群数量曾经达到过亿只以上,比当时的人口数量还要多得多。而这种曾经广泛生存在中国大陆的麋鹿,之所以到后来竟面临灭绝的囧境,还是因为人类对其过度猎杀以及麋鹿的栖息地不断被人类所侵占破坏的原因使然。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神奇的物种就已经在野外消亡殆尽了。清朝末年,这种中国特有的动物就只存在于皇家围场里了,且数量仅为百余只而已。
我查阅了一下有关“四不像”的资料,清末时世界上仅存的一百余只四不像是被圈养于京郊的皇家猎场“南海子”的,这个地方我曾经去过,它位于京郊南城的不远处,距离永定门较近,现在早已不是草场,已变成人声鼎沸的热闹集市了。而在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大卫先生来到了这里,他在这里,竟然看见了这种他前所未见过的神奇物种,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认为这是一种尚未被科学正式发现、命名和记载过的鹿科动物。为了能得到这种动物,他用贿赂的手段,从围场骗购了两只活的四不像,运往了巴黎,引起了西方人的轰动。从此,这种中国独有的动物,进入了欧洲。后来,西方各国的驻华机构、组织和动物爱好者们,不断地用各种方式从北京南海子围场里获取了这种动物,并运送到了西方,使这种神奇动物的基因得以存续了下来。据史料记载,在十九世纪末,北京的永定河发洪水,冲垮了南海子围场的麋鹿苑,受到惊吓的麋鹿四处逃窜,它们大多被受灾的饥民捉食果腹了,使围场里麋鹿的数量大幅锐减。不仅如此,在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京城时,南海子皇家围场也被那些八国鬼子们祸害,仅剩的四不像都被杀光抢尽了,从此在麋鹿世代生息聚集的中国大陆上,这种中国独有的动物连一只都没有剩下,是真正的灭绝了。
后来,这些在中国绝灭的“四不像”,很多种兽曾被当年的八国联军强盗掳至国外,分散在西方各个动物园和私家庄园里饲养和供人观赏,“四不像”的基因和种群因此得以畸形地保存了下来,算是不幸中的“侥幸”吧。又经过西方国家一百年来对麋鹿的繁育,麋鹿在国外的种群数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那在南海子皇家围场里那中国曾仅剩的一百多头的数量了。
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曾看见有一条关于中国古代文物遗落到西方才得以保存下来的论调,甚至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大师认为,西方列强当初强抢豪夺中国文物的举动,是间接保护了这些文物,否则,中国的败家子和不肖子孙早已将这些祖宗们遗留的宝贝祸害干净了。对于他的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祖宗们传下来的文物与财富,可不仅仅只是一些值钱的玩意儿而已,这更是有着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这样的文明,被西方的文化强盗们掳去,就算保存下来,文化与文明的发祥地也被弱化分化和殆亡,那些被分散零杂的文明之光“惠存”于海外,只能若隐若现可有可无,不再具有中国古人集中智慧的光芒,其意义何在?此大师的论调,让我不齿,个人认为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式的论调,说严重一点,这是在卖国,起码也算是言论卖国!不过,相对这些麋鹿又不同了,它们若是一直被关在北京的皇家围场里,其最终的结果,除了被猎杀啖食之外,是没有第二条退路的。对于动物的保护,西方人比国人更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看来,当初西方列强们盗掳的这些麋鹿,是那场不幸中的万幸,使这中国特有珍贵的物种,得以有效地续存了下来。在这些昔日西方强盗中,以英国人更有绅士感的,他们将抢到英国的麋鹿精心饲养和培育,使在国外的四不像有了相对稳定的种群绝对数,也使这珍贵的物种不至于完全灭绝了。我不知道,对于这种强盗行为,是应该咒骂还是应该感激呢?惟有惑然……
在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半个多世纪之后,当年英法强盗的后人给中国送回了一些麋鹿的种兽,算是为祖上劣迹赔罪,也算是让麋鹿(迷路)回家了。这些麋鹿的后代,最先还是被送往了位于北京南海子皇家围场的旧址里,让它们重新徜徉在它们祖先的聚集地上,繁育出了它们“回家”后的下一代,这一中国特有的神奇物种,也终于重新扎根于昔日的故乡了。不仅如此,在中国江苏地区,还将人工饲养繁殖的麋鹿,野放于山林和沼泽地带,使回国定居的“四不像”的后代,又重新回到了他们曾经自由自在的天地里,这个珍贵的物种再也不至于永远绝迹消失了。这是“四不像”之幸,是国人之幸,也是人类的一大幸事。
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很早之前,就是一种被神化了动物。在中国的古籍《封神榜》中,它就被当成了元始天尊赐予姜子牙的坐骑,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兽,与传说中的麒麟齐名。而麒麟只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麋鹿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生灵。而且,在中国古老传说中,麋鹿还是吉祥的化身,它为人类带来快乐和福禄。想想也是,光看着它那长得谁都不像,活脱脱就是牛马驴鹿组合整装被人用肢体3D打印出来似的可笑样子,就会忍俊不禁了。如果谁能得到一个麋鹿四不像,不又是牛马驴鹿四兽(寿)皆得了吗?
如今,世界上的麋鹿家族成员只有约二千多头左右的绝对数量,比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虽然不至于绝灭,但仍属于极其濒危的物种,是亟需人类施援保护的珍贵动物。
麋鹿回家的故事,曾经感动过许多的国人。做为麋鹿四不像的故乡人,我们应该感谢曾在异国他乡保护这珍贵动物的几位麋鹿恩人。我查阅了一下他们姓名,在今天的博客中将他们公布出来,以期让大家记住他们:第一位“发现”麋鹿的法国传教士爱尔温.大卫先生(他当初的骗运行为,客观上保护了麋鹿),还有用心保护麋鹿的英国贵族绅士十一世和十二世贝福特公爵。是他们为这一已面临全面灭绝的珍兽复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麋鹿的故事,暂写在此。我之所以用了许多篇幅来讲述这些诞生在中国的“珍奇特”的濒危动物,除了因为喜欢之外,还是因为喜欢,同时,也希望热爱动物的朋友们都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