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如何劝农春耕


浙江遂昌石练镇淤溪村“班春劝农”典礼表演,中间为民间艺人扮演的汤显祖  (图源网络) 


 

《牡丹亭》如何劝农春耕 

 


       每年早春二月,浙西南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古樟下人头攒动,鼓乐喧天。“钱瓯源长,春暖花开,农民朋友们,开春犁田喽!”随着一声呐喊,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的重头戏——“班春·劝农”大典进入高潮。

       四百多年前,时任遂昌县知县的汤显祖不曾想到,他主政期间主持的“班春劝农”活动,已成功跻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全力冲刺国家级“非遗”。他更不曾想到,他创作的传世名著《牡丹亭》中“劝农”一折,被频繁改编为各地方戏种,成为了后人研究中国农耕社会的珍贵遗产。

       汤显祖当年在遂昌主持的“班春劝农”仪式,可以从他后来创作的传世名著《牡丹亭》中找到痕迹。

       五十五出的《牡丹亭》中专门写了一出女主角杜丽娘的南安太守父亲杜宝下乡劝农的戏,这出戏其实是汤显祖做遂昌知县的亲身感受,也为今人重现了明朝时期劝农仪式的场景。

       戏中,劝农仪式分成四个部分。

       一,太守下乡巡行,劝课农桑,命乡里准备花酒。

       二,太守在乡民们热情拥戴下,受父老乡亲赞颂政绩,公人抬花酒上场。

       三,太守开始劝农,一方面赞赏南安田野景色,一方面询问地方政绩。

       四,由田夫、牧童、采桑女、采茶妇各歌一曲山歌,每唱一支山歌,太守都要夸奖一番,并吟诗一首酬答。

       戏中展现出一派热闹的带有仪式意味的风土景观,众人共饮花酒,头上簪花。戏中的杜太守谢绝乡亲的茶饭,深入田间花园,给挑粪施肥的农夫、骑牛耍鞭的牧童、持篓采桑的农妇、采摘新茶的村姑一一赏酒插花。这出戏反映出官吏重农,百姓乐业的和谐生活,也是汤显祖向往的县治结果。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将杜太守下乡的地点放在“清乐乡”。“清乐”的含义是“清平和乐”,表示了汤显祖的理想。戏中,杜太守看到“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平原麦垅,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的春意,感慨由衷而生:“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父老乡亲对曰:“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这一问一答是汤显祖的追求,也是民间百姓的向往。

       关于劝农,汤显祖在他的其他作品中,还有过许多精彩描述。比如“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多风化,无暴苛,婚姻以时歌伐柯。平税课,不起科,商人离家安乐窝。”“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直到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常羡人间万户侯,只知骑马胜骑牛。今朝马上看山色,争似骑牛得自由。”“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闲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及汤显祖的多篇“劝农”名篇,给中华文明增加了一份厚重的遗产。《牡丹亭》中向往的“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景象,也应该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03-16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历史”栏目并头条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