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题材·看不懂画·山川主人


古人秋意图  (图源网络) 



悲秋题材·看不懂画·山川主人

——随读随记之四



看不懂画


       那年,在杭州举办的吴冠中画展每天吸引大批人前往欣赏,其中也有好几拨小学生。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有的孩子问带队的老师:“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敢情小朋友把画展当语文课了。现在学校的美术课都让路给了主课,看不懂国画和西洋画,暴露了我国艺术教育的缺陷。

       有研究说得好: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对家庭而言,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弥合被不同标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会的内聚力和创新力。“人人都应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看得懂一幅画,其中有大名堂。

 


法在佛在


       释迦牟尼一次登座开讲时,见济济一堂中两个得意门生竟先他而圆寂了。他伤感之后反劝弟子们不必太伤感,接着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来:不要信佛。弟子们大惊,不信佛,那信什么呢?释迦牟尼说:信法,法在佛在。

       按佛家之意,佛门本无门,处处皆可以为门,修行没必要在寺庙里面进行,只要心中有正念,心中有佛法,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可以成佛做祖,弘法利生。

       换用今天我们俗人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迷信个人,相信真理吧。任何个人都是浮云一朵,而真理之树常青。



 励志假话 


       近年来一直传颂着吴晗先生“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的美谈,然而事实是:吴晗考的是清华文史系的转校生,按照当时的考试制度,根本不考“数学”。还有流传甚广的“钱学森拒奖”也被证实是误传。

       类似这样误传的历史传奇,还真是不少。如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水泥地上磨出脚印,如达·芬奇几年一丝不苟才画好鸡蛋,如爱因斯坦幼年不聪明手工课做不好小板凳,如爱迪生用油灯反射光帮助医生为母亲做阑尾炎手术, 等等,简直举不胜举。

       这些“事迹”,都被作为佳话堪以励志。如果,当年借以励志的青年人一旦知晓事实真相,他们以后还会相信什么?!

 


山川主人


       东坡云:“山川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妙极。

       天地万物,各为主用,唯有江风山月,无归无属,遇之便是主人,可聆其声,可赏其形。

       雨中听风,灯下玩花,帘内闻香,醉里生趣,诸般雅事,酿成古人颐养心性之景。

       这是一种审美愉悦的追求,江山之美,在于会欣赏。否则,就是面对再美的风景,你也不是江山的主人。

       其实,山川风月之真正主人,乃文学家也,风景美丑在其笔下。

       所谓:“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 




万里江山图  (图源网络)



男人是书


       萨苏讲:好男人是一本书,也要女人会读才可以。

       冰心之读吴文藻,如观李后主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林徽因之读梁思成,是托翁《战争与和平》,她不会被第一章就有五十个人物吓倒。陆小曼读徐志摩则是人家都夸这本书好而收藏书架,翻过两页觉得不如小报刺激,乃至书撕尽了看到最后一页才醒悟为时已晚。

       真的,男人是一本并不好读的书。尤其是那些个性强烈、性格复杂而有着内涵的男人,女人不细细去读,还真是读不懂他。

 


悲秋题材


       研究发现,京剧里的悲剧题材,同文学里的悲秋题材竟然奇迹般地类同。京剧里对于秋天的描写,几乎全是悲剧或战争主题,唱腔都是深沉悲凉的偏二黄唱腔。这些描写,与文学界悲秋的秋天符号也非常类似,如“秋风”、“落叶”、“秋鸟”等等。可见,文学与艺术(京剧)彼此启发、互相借力。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喜欢将秋天描绘成一幅萧瑟、凄凉和悲哀的景象。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的“清秋幕府井梧寒”,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与自然契合的失落心态,表现为古典文学中最多也是最丰富的情感。

       林语堂先生说过:“如果一个人读了古典诗歌转而去读剧本里的曲词,那么他的感觉就像先观赏一束精美的盆花再去游园一样,感到后者远胜于前者:新鲜、丰富、多样。”所以,如果一个人读了古典诗歌转而去读剧本里的曲词,那么就会有助于他对京剧的欣赏。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04-06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文化·教育”栏目并头条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