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 江南 水墨画 的苏州美女刺绣

 媲美江南水墨画的苏州美女刺绣



     伍佰艺书画网 1周前





      “太美了!根本看不出来是刺绣,还以为是江南水墨画!”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下面这几张图,气质安静恬淡,一如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但是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来是刺绣吗?


       这是小桥流水人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是江南,也是苏绣。以上的几幅刺绣,是出身苏州刺绣世家的苏州美女姚惠芬的作品。很多人看到这几幅画的时候,都难以相信这是刺绣,而误认为这是水墨画。


       传统的刺绣,审美风格偏向大红大绿,不适合烟雨江南,所以姚惠芬创新了江南水墨绣法,她说:“江南的烟雨朦胧,白墙黑瓦,不一定非要用墨来表达,用针也可以!”


       在她手里,针线可做笔墨,织布可做宣纸,水墨画也可以用针刺出来。看这挥毫泼墨的功底,谁能看出来是刺绣呢?


       对于姚惠芬来说,针线不仅可以绣水墨画,国画也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这高超的刺绣作品,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原来一针一线,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巅峰!


       看水墨画和国画,完全看不出来刺绣痕迹,但是这几张彩色刺绣,就可以看出来细致紧密的针脚。这每一点的颜色变化,都是姚惠芬用不同色彩的针线,一点一滴刺出来的结果。

《泼彩荷花》

《写意太湖》


《精卫填海》

       姚惠芬高超的刺绣技术,与她的家庭脱不开关系。她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我们是刺绣世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从事刺绣行业。我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小的时候,我们的玩具是泥巴和洋娃娃,姚惠芬的玩具就是针线。姚惠芬,是伴着针线长大的人。
       真正让姚惠芬喜欢上刺绣的,是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刺绣图。
       “16岁的时候,跟父亲去苏州吴县刺绣厂,看到一位师傅,正在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一刻我就心动了,想着要是哪天,我也能绣出这样的作品多好!”


       这时候的姚惠芬,便下决心要当一名绣娘。这一心动,成就了姚惠芬的刺绣之路。她不仅重新绣了蒙娜丽莎,还绣了张大千和贝多芬等人的肖像。


姚惠芬苏绣作品《张大千肖像》

       作品一出,惊艳了无数人,谁也没想到,一针一线不仅仅是刺绣,是水墨,是国画,还可以做出惟妙惟肖的油画效果,真是颠覆认知!


姚惠芬苏绣作品《贝多芬像》


姚惠芬苏绣作品《贝聿铭肖像》


姚惠芬苏绣作品


姚惠芬苏绣作品

       铅笔简笔画,是姚惠芬的特色之一。武汉发生疫情之后,姚惠芬立刻绣了一组简笔画,声援武汉!



       这不是姚惠芬第一次用针线刺简笔画,之前的几张,曾引起无数人赞叹。针线这种东西,总感觉很难描绘出自然的曲线,可是你看姚惠芬的针线图,每一根发须,都弯曲得恰到好处。


       这种独创的“简针绣”刺绣技艺,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姚惠芬还凭借它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不过,姚惠芬最出名的,还是中国古典工笔画刺绣。中国工笔画,讲究“有巧密而精细者”,工笔画刺绣,有过之而无不及。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工笔画常见的元素,在姚惠芬的刺绣中,全部都有。




       中国工笔画的魅力,在她的针下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展示。其传神程度,让人根本意识不到这是刺绣作品。


       灰调的背景,有一种古画的感觉,谁家里挂上一幅,定能让客人回味好几天。


       在这里,针线隐去了它的光泽感,反而有一种历史的余味。


       看这女子的神态,是不是令你想起了敦煌的飞天壁画?


       这样的刺绣技艺,可谓是巧夺天工,代表了中国刺绣的最高水平。
       2017年,姚惠芬凭借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接到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邀请,带着34 幅当代苏绣作品,前往威尼斯,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技艺之美。



       其中的一幅《骷髅幻戏图》,引起了很多国外友人的驻足。《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一幅名作,姚惠芬不仅绣了出来,更是绣了多个版本。


       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就展出了四种不同的针法,她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从中寻找更合适的针法,同时也是对传统针法的一种创新和升级。



       这一次的双年展,是中国刺绣第一次参加的双年展,因这个国际展览,姚惠芬也奠定了自己刺绣领军人的地位。


       她的作品还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及美国总统小布什、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名人收藏。只要是看过姚惠芬刺绣作品的人,都赞不绝口。



       很多人都知道,刺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刺绣的艰难,很多苏州地区的老人,都不再传承这门技术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刺绣作品,大多是机器完成的。但是姚惠芬却接过了这个重任,还把中国刺绣,送上了威尼斯双年展。


       谈起来刺绣,姚惠芬坦言道:“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学习刺绣的道路上,她并非因为是刺绣世家而少吃苦,相反,为了精进技艺,她曾经到处拜访名师。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苏州市区租房,白天在十来平米的房子里刺绣,晚上把画稿贴在床头,一遍遍地回想白天的针法,思考针法该如何改进。
       “很难很难的时候眼泪也会掉下来,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热爱刺绣,它就是我的生活”


       最开始学习刺绣的时候,支撑着姚惠芬的,是热爱。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
       “在苏州的一次展览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绣娘,一直围着我的两幅作品看,看了半个多小时还不肯走。我问她是做什么的,她说她也是做刺绣的,但是做了几十年这些针法她都不会做。”


       彼时姚惠芬感受到,她对刺绣不止有热爱,还有一种责任心。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传统技术,但是这个行业不仅需要人来传承,也需要人来创新。
       “用新的针法,唤醒刺绣古老的生命,让它们又再一次活过来,我感觉我要做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生于江南的姚惠芬,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苏绣技法,并且梦想用刺绣的方式,把江南的美丽带给世界。“有巧密而精细者”尽精微而致广大”这是苏绣的要领,也是姚惠芬想带给世界的一种精神价值。


       “发现美是一瞬间,制造美却要很长时间”,姚惠芬的野心,就是要用针线制造江南水墨画一般恬淡的美丽。让人们从一根银针中,窥见一场江南梦。


       参考来源:cctv文化十分《姚惠芬:银针绣出梦江南》
       来源:国学精粹与艺术生活




              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一日转载于微信网络 伍佰艺

       苏州美女刺绣被误以为水墨画,一张比一张惊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3NzQ4MA==&mid=2658490464&idx=1&sn=a1a683cef7a87ac2792a9f0e3a95bc8f&chksm=bd4cc0678a3b4971a7769320ea575f00df3de7b0e252025f2c09d0e87aadd335c6e2fa004d24&mpshare=1&scene=22&srcid=1003xaQrwNvbMKjjBfCisqdB&sharer_sharetime=1602005011817&sharer_shareid=d538bb0ccaa1cf9ebb7e8be61b90828d#rd

来源:伍佰艺书画网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马啸

马啸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