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人间知己吾与汝

              杨开慧,人间知己吾与汝

2017-01-18 郭文姝清苑竹语 



杨开慧,人间知己吾与汝

文 / 郭文姝

这个出身书香世家的女子,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女性的温柔,又有着革命家的坚强意志,还是一位伟人的人间知己和伴侣。

——闲赏记  


说来挺有意思,像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刘胡兰、杨开慧等英勇就义的故事自打会吃饭时便留存在小小的心里了。那个年代的红色教育真的是从娃娃抓起的。那时除了父母时常讲这些革命故事外,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许多经典的红色故事。比如《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两个红军》、《王二小》、《刘胡兰》等等。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老师也会常常提及杨开慧英勇就义的革命事迹。

那时对杨开慧的印象主要是***的妻子,毛岸英的母亲。其实,这个出身书香世家的女子,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女性的温柔,又有着革命家的坚强意志,还是一位伟人的人间知己和伴侣。

人间知己,应是高山流水的知音,是能够相知相惜、齐眉举案的情意方能担当。若是没有相同的志趣和爱好,没有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绝不会成其为真正的知己的。俗语云: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便是如此了。

如此看来,能得一伟人知己,杨开慧何其幸!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受教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她的父亲对***很是器重,认为***是“海内奇才,前程远大。”由于杨昌济学识渊博,与***志趣相投,一师一徒很快成了忘年交,常常一起谈论治学之道,畅谈天下大事。

***非凡的抱负,执着求学的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简朴谦逊的作风,举手投足之间的气魄和魅力深深吸引着杨开慧。杨开慧随父亲学过英语,阅读过许多东西方文化书籍,有着深厚的文化熏陶。她秀外慧中,举止温文尔雅,个性刚强,好静喜思,胸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和杨开慧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彼此萌生了一见倾心的爱慕之意。



他们的爱情没有别人的花前月下,而是一对琴瑟和谐的知音和有着共同革命追求的理想恋人。***赠送自己用心血凝结而成的日记、学习笔记、文章、进步书报给杨开慧,她都用慧心去感悟,用爱意去触摸他字里行间心意相通的气息。她也努力去靠近他,无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上都追逐着他的脚步,和他并肩前行。在***的耳濡目染下,她在作文中写道,要救国就要锻炼强健的身体。这是受***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的直接影响。

北京大学,是这对甜蜜的恋人相爱的见证之地,是他们双双坠入爱河的地方。看到过《婚姻颂》中的一段话说:

虽然你已经离开,

却并没有走远,

不管你身在何处,你那浓情的眼神,蜜意的心,

早已在他的身上安了家。

杨开慧和***自由自在地徜徉在爱情的甜蜜和快乐中,他们年轻而勇敢的心,知道生活并不是波澜不惊,他们已做好迎接更大的风浪准备。

杨开慧的少女日记记录了她对那个初恋的爱人倾慕的情怀和真挚的爱:

不料我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的许多事,看见了他的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不过我还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了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我想像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个命运!

1920年冬天,19岁的杨开慧和27岁的***自由结婚了。他们共同生活了近七年,有了爱情的结晶,岸英、岸青、岸龙三个孩子。

1921年,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后的第二名女共产党员。七年间,杨开慧跟随***到过北京、长沙、上海、广州、武汉,他们四海为家,比翼双飞,妇随夫行。她作为***的知己和伴侣,除了繁重的家务,还是***的秘书和助手,整理资料、做文字工作、负责党的机要和联络工作。她还跟随***去长沙做调查研究工作,为工人夜校讲课,亦步亦趋,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期间,杨开慧负责筹集经费;***创办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担任该馆的负责人,主持馆内一切事务;***撰写《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杨开慧夜以继日地对农运调查材料分类、选择、综合,然后用蝇头小楷工整地誊抄在稿纸上。在杨开慧的大力协助下,***很快完成的给农***动带来新的生机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婚后的第一次别离,***在对妻子和孩子的深深思念中,离愁别绪阵阵袭来,他挥笔写就那首缠绵的《贺新郎》:“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大革命失败后,***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准备去领导秋收起义。临行前,将妻子和孩子送回她娘家板仓,留她在长沙组织领导农村斗争。他们依依惜别,叮嘱再叮嘱,谁知这次离别竟成永诀。



杨开慧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霞姑”。她在当地群众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广泛播撒革命火种,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她也日夜思念着她的爱人,心情惆怅不安。由于关山远隔,音讯不通,1928年初才收到***几个月前发出的第一封信。此后,直到她牺牲,再没有联系上她的爱人。

杨开慧为寄托对***的深深思念,写下《偶感》一诗: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杨开慧不幸被捕了。她留下足以令天下人汗颜的话语,“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杨开慧从容就义了。

***从敌人的报纸上得到消息后,悲恸万分,提笔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豪迈颂词。后来,***对毛岸英说,你妈妈是个很贤惠的人,又很有气魄,对我帮助很大……是的,能够被一代伟人称之为有气魄的贤惠女子,当是有如傲霜的红梅般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更有暗香阵阵的傲视群芳的绝代芳华吧!

20年后,杨开慧年轻时的女友、柳直荀烈士的妻子李淑一写信给***,谈论相关诗词一事。她的来信让***对杨开慧几十年的眷恋和思念重聚心头。他把无尽哀思凝聚笔端,满怀深情写下千古绝唱《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该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何不骄?!

一代骄杨,代代流传……



作者简介:郭文姝,文学硕士,教育硕士,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有作品发表,有诗集出版。





       二零一七年元月一日转载于微信网络《清苑竹语》栏目

       杨开慧,人间知己吾与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g3Nzk3Mw==&mid=2651356177&idx=4&sn=5169a613a2e5f9de951342a554dd6924&chksm=84a645ebb3d1ccfd2ae2a56d41a45cda78894df0386363f0bda1f4051fc15dac13533714bca8&mpshare=1&scene=5&srcid=0122y66DgmK8sZdbq1CdbvqB#rd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马啸

马啸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