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 —— 古粤城市的文化与灵魂
原创 古粤秀色 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平台 3天前
你有留意身边的 榕树 吗? 榕树,这种大乔木,冠幅广展,细分总类达上百种,是中国南方常见的树——“南国的树”。它遍布岭南的高山岗地、大街小巷、河涌岸边、楼台庭院。在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榕树自然处处皆有,有的在古老的海岸边、有的在校园中、有的在山岗上、有的在庭院里、有的就在路边,或独木成林、或排列庇荫……
多少年,在它们的庇荫下,在它们飘飘的须根前,我们的先祖、我们的父母、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都成为这位百岁老者眼中的过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可以活数百年的榕树,百年后也能成为树之“人”,甚至树之“神”,组成广州城市的灵魂!
榕树容人也融情——榕树容纳我们在他榕荫中成长,乐也融融。下面,让大家跟随一众古粤志愿者的镜头,感受一下我们本土文化的灵魂树的“榕人之美”!
榕树,自古与水乡结下不解之缘。巴金一篇《小鸟天堂》,把水乡榕之美表现得淋漓至尽。是的,除了独木可成林的岛榕树,岭南河涌边的榕树自有其韵味!古老的石堤,绿油油的河水,河岸泥里的蟛蜞……当船在埠头靠岸,踏上榕荫下凉爽的石阶,阵阵清风吹过,多美的一幅岭南水乡风情画。
岭南河涌的榕树 多么熟悉的画面
几只艇仔停靠在河涌榕树下 水乡之日常景色
以前,广州人将珠江讲成大海,把过珠江,说成“过海”。在广州沥滘的老榕下,市界碑前,看着疍家艇,闻着江水独有的腥草味,不禁哼出这一首歌:“船划破海浪,终于也归航。无论我多依恋你,苦于了解情况,归家怨路长,痴心却在远方。”
广州沥滘的市界碑静静矗立珠江边上
古榕与古桥是“天生一对”。行走在青石板的老桥头,看着那透映光阴的古榕树,看紧世事的他,就如老者一般,抚摸着长长的胡须,看着“婴孩”般的我们。不知为何,南国的水乡里,有桥也总会有榕,不知道是先人们怀着“前人种树后人凉”之想法特意种植,还是那天“榕豆豆”落于此处生根发芽长成。也许,这些已经无从考究了。
古榕与古桥 护荫路人
河涌、桥、榕 结下不解之缘
河南马涌埠头边 春日晨光照在刚换新装榕树上
榕树头文化,你听过吗?龙归南村一块块麻石凳围着百年老榕,我们的祖辈在这里听古仔、议事、讲话、乘凉…… 这是人类与榕最美的交流。听,拿着扇的“伯爷婆”笑着给我们讲岁月的故事。这一切成为一幅美丽的的图画,是让游子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无法忘怀的乡愁!
龙归南村榕景说乡愁 榕下啖果谁遗恨 稻草堆边长小苗
榕下老人那孩童般的笑意 天地间之醉美
百岁老榕,看尽沧桑。昔日古村,今日已渐渐消失,但榕情依旧。现今大学城广中医内有一个“榕园”。纵横交错的榕根包裹着青砖屋的残墙与古石碑,据说是昔日古村的老房子,被一棵700多岁的古榕树而缠绕。一位海外校友看到此景象,大为震惊,感天地之造化,并捐赠一万澳元,建“榕园”对其加以保护。
榕园700岁古榕树 中间包裹着青砖墙
阳光斜照榕根轻垂 此为“生命之美”
榕冠上是树百年的光景,榕下是千年的岁月。番山亭边、纪念堂前、光孝寺里、药洲湖畔、越秀山腰、古城墙上、补榕亭边……榕与广州总是无缝相融,陪伴着一代代广州人。
番山亭边的岁月眸
第一公园狮回头
纪念堂前榕展翅
药洲湖畔记封侯
看六榕寺补榕亭边 不知东坡先生有否诗兴发?
古城墙上榕树展示他所有的生命力
海幢寺前菩提榕轻音飘缈
光孝菩提榕 殿后塔旁绕云烟
踏着晨光登上越王山 榕斜而生
中山先生读书处后 老榕树是否也陪伴先生阅卷
复建的古城门前老榕树如老者抚须而笑
迎宾馆旁 榕之青绿
晓港 古老海岸遗址上的巨榕
说起榕树,便不得不提广州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的榕树,大面积的榕绿妆点起城市之心!民众在绿榕下游玩休闲,真是乐也融融。
古老的石狮子 看尽时光在榕间而流
与众乐乐 榕情岁月
地上斑驳间 榕人护荫人 人是否也应该容榕人?
市府合署楼前 古榕见证百年沧桑
榕绿妆点城市之心
榕树在春日换新装,那也是广州“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说不定我们有诗人气质的环卫人员,会在某个时刻为我们保留一瞬间的震撼之美!
春日的沙面 榕下叶落满金黄
根布落叶 落叶归根 天地间之大美
榕也是校园的好朋友,广州的大小校园中大多都有榕树,护荫孩子们的成长。他一直在身边守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阳,但有时候却又因为常见让我们忽略了他的存在。还记得吗?那时候我们捡地下的“榕豆豆”玩,跳高摸他的胡须,他就像长辈一样,抖一下身子,带着慈祥的笑意,一直看着我们长大。
黄埔军校里参天古榕 见证昔日“新青年”们的奋发
协和老校 榕荫学子
大学校园中的榕景
中山大学(岭大旧址)中轴线 两旁榕树为学子遮荫
红楼榕意
春日“培道-七中”的老榕树奋发新姿
东山名校圈的绿意大都是榕树所妆点
广雅校园中的小山岗老榕树沐浴晨光
山长楼、麻石路、老榕 这是百年名校中该有的景色
如果推选代表广州的树种,木棉树“认第一”,我想不会有人反对榕树“认第二”!你看,除了景点、校园,广州大道小路,街头巷尾处处有“榕情”。除了用“榕”作为路名的比比皆是以外,榕树更融入市民、街坊的生活。
广州以榕为名的街路名字有很多
榕树下小广场 聚人气 这是榕树千百年来与人类建立的默契
榕下文化是地道的根文化
东山老洋房 多少代孩童在榕下嬉戏
龙津路车站骑楼与老榕为街坊挡雨遮阳
前进路绿榕组成“树洞” 炎炎夏日真系多得佢
大学城中的小榕道 炎夏成为大家遮荫的“笑容道”
民国时期推行全市建骑楼方案被叫停 为的就是让城市道路多点绿色
曾几何时的起义路 榕树大覆盖遮挡阳光
盘福路的老榕用尽全力展开手臂 为大家遮阳
春日马路日常的榕树 那份嫩绿 看得人心旷神怡
换装后的榕树 翠色欲滴
中山八路道路的榕树是骑单车人们的好友
白云路榕榕相拥成树洞
榕为东濠涌边白云楼 增添一份美意
榕与老城街路 最平常却是最亲切的景致
榕虽在广州随处可见 有时候请你带着一份感恩的❤抬头仰望
看,广州北京路 骑楼间的榕树得到了最大的尊重
白云路中的一排榕树 广九车站历史的见证
“太平沙”榕于夕阳 如今此番景色不复存在
东山三号车站老榕树 多少次在你的身旁流转年轮
河南龙凤街巷的榕树 年复一年间 老人从孩童时代走到暮年
那年大暑 老城的小街 榕呵护着我们
越秀街巷的榕下日常
时光流逝 这两株树百年古榕 司后街-越华路 看尽人间
榕树是城市文化与灵魂
是的,这些陪伴着广州人的榕树,其实已经不只是遮荫那么简单,而是融入广州的处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广州文化的一部分,游子乡愁的一部分。“榕树头”文化代表着广州草根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大榕树张开双臂容下我们,就如广州开放包容之精神,让五湖四海之人在此安居乐业。
榕树,容人,也融情
榕树容人人榕树,人容榕树树容人。这些古老的榕树,容人也融情。前人为我们种下的榕树已经慢慢变成有天地之灵性的“树人”。但“山竹”台风过后,不少前人辛苦为我们种下的榕荫,或因地铁热建、或因区域改造而消失,曰:安全隐患、破坏地面道路与地下设施。或许确实如此,但今日科技有没两全其美的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榕树想“成人”。人生不过百,但是我们可以成就 “百年树人”,岂不是一件功德的事情吗?
容榕,为城市留下多点文化吧!因为:文化让人有更多人性。
特别感谢:Vickymama、小街大巷广州仔、广州宅喵喵、微光速、智勇、采菊东篱、松鼠尾、易歌 等好友提供图片。 斐、广州宅喵喵、智勇 资料校对。
(PS.大家还知道广州有哪些经典的榕景?欢迎留言告知,我们去拍摄!)
二〇二一年五月十五日转载于微信网络 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平台
广州的榕树,容人也融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EyOTk0MA==&mid=2650609715&idx=1&sn=232f809914f2242972c28b5a193ab368&chksm=be4032488937bb5e7cb271fc303aef11c7b4a3196fc341767cf7ed750cde534e8eb880eb3a6a&mpshare=1&scene=22&srcid=0512RDvpGiN1cL1OAg9TFsSk&sharer_sharetime=1621063651181&sharer_shareid=d538bb0ccaa1cf9ebb7e8be61b90828d#rd
来源: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平台 原作者:古粤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