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夜游承天寺图 (图源网络)
腹中有书·小楼名篇·狗尾续貂
——随读随记之九
腹中有书
宋代文人有藏书癖好,藏书动辄上万卷。然而,一生读书、到老不倦的大文豪苏轼,却没有像许多文人名士那样,拥有充塞梁宇的藏书以坐读释道、卧读经史,甚至连一些常见的典籍也没有。
苏轼为何不藏书? 当然苏大学士自有道理。一方面,他是担心藏书帖传承过程中招灾揽祸。另一方面,苏轼对那些貌为集古、实为矜奇立异的行为没有兴趣。
苏轼曾说过时人藏书几大弊病:一是浮慕时名,而非为钻研学问;二是束之高阁,从不阅读,作为吹嘘资本;三是视为私产,为收藏而收藏。苏轼曾在文章中阐述过自己的理由:“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日以苟简,何哉?”由于版刻图书盛行,藏书多了,然而读书却草率马虎了。
苏轼不追随潮流而藏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鞋匠,别离开你的楦子
德国有句谚语:鞋匠,别离开你的楦子。也可引申为“别干自己不懂的事情”或“干什么吆喝什么”。
楦子,是工匠做鞋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极为普通,却又离不开。这句极为普通却蕴含哲理的德国谚语,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大有裨益。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精通,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周婆不会写
晋朝谢安的太太钟夫人对丈夫管得很严。谢安想讨个小而又张不开嘴,就安排一些亲戚朋友做老婆工作。
这些人缠着钟夫人,给她讲解《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们说外面有“窈窕淑女”,谢安想去“逑”一“逑”。钟夫人问:“这是谁写的诗?”大伙说:“这是圣人周公写的。”钟夫人说:“怪不得。要是周婆,就不会这么写了。”
后来人把钟夫人的这句话当成千古奇谈,觉得这蠢女人说的怪有意思的。其实钟夫人不蠢,除道出了正常的配偶间的嫉妒,也反映出了魏晋时代的女性们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魏晋时代,无数以往的价值规范轰然坍塌,一个空旷而迷茫的伦理原野展现在人们眼中。卷入这股时代洪流的,不光是名人雅士,士族大家中的女性自然也不能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她们也已经开始颠覆与整肃闺门了。
小楼名篇
中国古代最考究的书房,恐怕是南唐李后主的“建业文房”了吧?
李煜在金陵的皇宫里,专辟了一个极其豪华的书房。书房里藏有当时最高级的文房四宝。有澄心堂宣纸,李廷珪制徽墨,歙州的龙尾砚,诸葛高制的鼠须笔。可叹的是,这么精致的书斋,却没有孕育出李煜传世的诗篇。
倒是他后来做了阶下囚,在异国简陋小楼里,带着对故乡的怀念和自身际遇的叹息,却写下了情真意切的诗词。词语平常,很少引经据典,却远高于在豪华书房里那些香软温滑的句子。“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样流传千古的名篇,岂能在建业书房里写就?!
狗尾续貂
前些年,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出版,马上在读者中引发争论,褒贬不一,言辞激烈。同时,也再次引发了国人的红楼热。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正是由于《红楼梦》异常迷人,影响强烈,再加之有“前八十回曹雪芹说,后四十回高鹗续书说”,才有了古往今来弥恨补憾的众多续红楼书出现。
鲁迅对高鹗续作以外的续书,有过一段很精湛的评述:“然而后来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
呜呼哀哉,“貂不足,狗尾续”,古今续者何其多,契我曹公怀者几人焉?!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