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邹容照片与苏报版面图 (图源网络)
《苏报》怎引发晚清惊天大案
——“外滩史话”之四:苏报案
光绪二十九年(1903)6月,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在上海发生。从此,引发了推翻清朝的革命浪潮。
说起“苏报案”,顾名思义要先说说《苏报》。光绪二十二年(1896),《苏报》诞生在上海公共租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罢官后蛰居上海的陈范买下了《苏报》,报馆迁址到汉口路20号。陈范接手后的《苏报》由抨击顽固守旧,宣传改良维新,进而宣传反清革命,成为上海举足轻重的五大中文日报之一。当时流亡日本的梁启超称赞《苏报》:“皆日报佼佼者,屹立于惊涛骇浪狂毒雾之中,难矣,诚可贵矣!”
光绪二十八年(1902),《苏报》与蔡元培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同气连枝,一起构成了清末中国新型的社会力量。爱国学社建校于泥城桥福源里,蔡元培任校长,章太炎等担任义务教员。后又在登贤里设立爱国女校,为中国首座近代女校。学社重精神教育,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己任。
当时,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都为《苏报》撰稿。《苏报》还开辟“学界风潮”专栏,不断报道各地学潮的消息,受到东南学界的注目。同年五月,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学生章士钊任《苏报》馆主笔。年轻的章士钊以初生牛犊的猛劲,对《苏报》进行大胆革新。老板陈范毅然表示,即使报馆被封,也“无所于悔”。接着,《苏报》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一文,提出革命“如铁案之不可移”。章士钊还发表了《读〈革命军〉》一文,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对少年邹容的《革命军》大加赞赏,称之为“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称之为“雷霆之声”、“义师先声”。
光绪二十九年(1903)5月到6月的短短一个月间,《苏报》连续发表了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杀人主义》等文章,有“杀尽胡儿才罢手”等激进辞句,并以极富感染力的文采赞美革命,甚至直呼光绪之名:“载湉小丑,未辨菽麦”。斯文一出,举世哗然,“上海市上,人人争购”,专制者雷霆震怒,认为大逆不道。
这年的6月29日,清廷经过多次密谋和要求,租界工部局发出对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七人的拘票。6月30日,章太炎拒绝了好友逃避示警,“坐待捕耳”,巡捕来时他自指其鼻:“余皆没有,章炳麟是我。”邹容本已藏匿,与章太炎被捕的第二天自动投案,自称:“我邹容。”至此,除老板陈范外,名列拘票的其余五人全部被捕,苏报馆和爱国学社也被查封,酿成了名动百年史的“苏报案”。
“苏报案”发生后,清政府多方活动,要求工部局将章、邹“引渡或处决”。“苏报案”发生前后,以慈禧为首的清廷对章太炎等人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两江总督魏光焘与湖广总督端方通电中透露,他已要求工部局查禁《苏报》。江苏候补道、南京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奉命从南京到达上海,协助上海道袁树勋处理查禁爱国学社、《苏报》等事宜,罗网已经张开。从章太炎、邹容被捕之日起,清王朝就为引渡他们而与租界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艰难交涉,台前幕后,数不清的算计。史载,清廷与上海等地是往来电文,仅收入故宫档案的就有近一百九十封。可以说,清廷为此绞尽了脑汁,用尽了手段,目的无非是要将章太炎他们置之死地。
“苏报案”发生后,上海及全国各地人民纷起抗议,谴责中外反动派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在这种情况下,租界当局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没有接受清政府“引渡”或处决的要求,交由会审公廨审判。同年12月24日,会审公廨组织额外公堂审判,判处章太炎、邹容永远监禁。后又威慑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上海领事团被迫宣布这次宣判无效。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七(1904年5月21日),会审公廨开庭复重新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自到案日起算,期满逐出租界,《苏报》被判永远停刊。光绪三十一年(1905),邹容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太炎刑满释放,随即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上图)上海爱国学社成员合影。
(下图)1924年清明节,章太炎、李根源、于右任等齐聚华泾公祭邹容。
“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一次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一次反清政治案件。通过这一事件,推翻清朝的革命风潮日益高涨。
“苏报案”和章太炎、邹容的狱中斗争,影响深远,它促使了革命政治团体的成立。“苏报案”发生后,章太炎、邹容仍与革命派保持联系。1904年,章太炎和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等组织光复会,成为同盟会成立前的主要革命小团体之一。同时,华兴会的成立也和“苏报案”有关。华兴会的发起人黄兴在1903年返国后,即大量翻印邹容所著《革命军》,“散布到军商各界,扩大反清宣传”。两湖志士“与上海言光复者相应和”,组织了华兴会。这样,就给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苏报案”和章太炎、邹容的狱中斗争,又扩大了革命的思想影响。《苏报》被封后,章士钊、陈去疾等续办《国民日日报》,“放肆蜚言,昌言无忌”。不久,蔡元培等又创《俄事警闻》,后扩展为《警钟日报》,愤斥帝国主义,抨击清朝政府。在日本发刊的《江苏》、《浙江潮》,也在“苏报案”发生后言论转趋激烈,宣传反清斗争。《革命军》和《驳康有为政见书》秘密印刷,广泛流传,广大知识分子纷纷从改良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从此,改良派的思想阵地日益缩小,革命派的思想阵地日益扩大。
“ 苏报案”的发生和章、邹入狱,也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展开。“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1904年,湖南、广东的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改归民办。从此,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同年,《中美华工条约》期满,各地报刊揭发美帝虐待华工的实况,人们对美帝的仇恨渐渐增加,终于汇为抵制美货运动。1905年,孙中山把他领导的兴中会,同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以及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联合起来,组成中国同盟会,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写入誓词,定为革命党人必须遵循的纲领。这个纲领,给革命派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犀利武器。从此,推翻清朝成为时代的主流。
在上海外滩地区汉口路苏报馆发生的“苏报案”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章太炎、邹容的斗争业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一百多年前,章太炎先生在《狱中答新闻报》中说:“天命方新,来复不远,请看五十年后,铜像巍巍,立于云表者,为我为尔,坐以待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革命先烈“铜像巍巍,立于云表”,我们永远缅怀他们,纪念他们的伟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