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被柳传志送进监狱,如今138亿收了联想系41家公司

他在25岁时成为中国最大计算机公司的接班人,30岁时在牢狱中度过生日,40岁时则成为房地产业最让人敬畏的人物之一。他以速度击垮一切竞争对手,然后,自己也被速度击垮。而如今他又回来了!

风云人生

坐在谈判桌两头的这两个男人的关系变幻,意义已经远超过这场收购本身。无论对于***狗咬狗的商业文化,还是那些正在玉石俱焚的关系——法庭上撕扯的明星夫妇,微博上对阵的相声师徒,乃至你我身边,那些爱恨过往。

918日,融创中国与联想控股发布合作框架,孙宏斌出手137亿元收购联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谈判桌两旁,是曾经的千里马与伯乐,是蒙冤入狱和把他送进监狱的那只大手,有着近30年恩仇的狂人孙宏斌,与教父柳传志。

融创计划用137亿元买下的,是联想控股41间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目标公司主要拥有42个物业项目的权益,总建筑面积约为1802万平方米。

有资深业内人士称融创此次买入的40多个项目,大多数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平均每平方米2000元,是一次“超值”的生意。

对于柳传志,这虽然是联想控股的一次聚焦主业的瘦身,也许也是他送给孙宏斌的最后一件礼物。就像1994年,他为出狱的孙宏斌提供的那50万创业启动资金。

联想恩怨

1989年,那时候的联想正走到创业以来最关键的十字路口。自1984 年以来,联想靠联想汉卡从中关村崛起,迅速发展成一家规模不小、声名显赫的公司。然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危机蹑足而至。创业精神有消退的先兆,创业元老把持各个重要岗位,却缺乏决战的血性。柳传志必须要找到新鲜的血液,让公司重新焕发创业的激情。

柳传志言出必行,不仅开始大量招聘年轻人,而且大胆提拔,培养出一批年轻管理层,这其中,尤属孙宏斌最为耀眼。

来到联想的孙宏斌如同开挂了一般,他原是销售部一个很普通的职员,可是几个月后,就因业绩卓越受到提拔。1989 10 月,联想成立企业部,专门负责汉卡和微机产品的全国分销业务,25 岁的孙宏斌被任命为企业部经理。孙宏斌上任后,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建起了13 个独资分公司。到12 月,公司产品出现积压,这些分公司像泄洪一样地泄出去1000 万元的产品,让压力顿解。

这一时期的柳传志,不仅十分重用和欣赏孙宏斌,更有意悉心栽培,这在很多小事上都得到了印证:比如孙宏斌讲话缺乏逻辑,而且山西口音很重,柳传志就逼着他每天到自己的办公室讲一个故事。

甚至为了孙宏斌,柳传志把与孙宏斌矛盾很大的供货部业务经理撤去(其是老资格的创业元老),然后把两个部门合并都交给孙宏斌打理。

1990年,孙宏斌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经理,主管范围就是他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他不仅拥有人事任免权,而且还可以协调分公司与集团各部门的关系。

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在于一张内部报纸。1990 3 月初,在香港的柳传志突然发现一张很陌生的《联想企业报》,仔细一看,它不是集团的那张由他创办的《联想报》,而是孙宏斌的企业部报纸。在头版刊登的《企业部纲领》中,第一条就是“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柳传志嗅出了一丝异样的气息,联想管理层以一纸"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的理由将柳传志从香港请回了北京。

柳传志回到北京之后马上进行了调查,发现孙宏斌的事情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柳传志马上宣布:孙宏斌调离业务发展部,调任业务部任总经理。

但这个时候的柳传志仍有爱才之心,虽然孙宏斌有些失控,但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将他调到自己的"监控"范围之内,自己有办法让他"成熟""聪明"起来。但令柳传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柳传志调开孙宏斌和业务发展部的员工开会说明情况时,孙宏斌的下属和柳传志吵了起来。而在自己的部下和柳传志之间,孙宏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下属,这让柳传志彻底感到绝望。

当晚,孙宏斌找属下吐槽,一群年轻人瞎吵吵,叫嚣着要把企业部资金卷走。这种话孙宏斌当然不可能当真,却把柳传志安插的“线人”吓得不轻,连夜报信。此时,孙宏斌手握1700万国有资金,真要卷款跑了路,大家都要吃“花生米”。

柳传志别无选择。他连夜报案,又派人出京查封分公司账目,最后把孙宏斌控制在公司里。事后查明,孙宏斌确曾将一笔资金转移:他不是要贪污,只是嫌财务手续麻烦,留笔钱好应急。本质上,这还是场误会。但孙宏斌手下的“猪队友”竟然搞“劫狱”,又暴力威胁柳传志,终于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之后,孙宏斌转至看守所;1992822日,以“挪用公款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3年重审,无罪平反)。

1994年,表现良好的孙宏斌提前出狱。他不是没想过“提刀”去找柳传志,但最终两个男人却是相约吃了顿饭。

中午的时候,他跟柳传志在新世纪饭店楼顶上的那家川菜馆吃了午饭。他告诉柳传志自己准备做房地产代理,柳传志问他:“你行吗?有什么优势?”他便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柳传志说:“如果要什么的话,我个人,包括李总,包括张总,我们以个人名义入点股,投点钱……”

其后,联想不仅借给他50万元在天津开办顺驰房地产咨询公司,还为他与银行取得联系,作为他第一个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并以联想的无形资产帮他圈地、融资。孙宏斌也与联想控股的子公司融科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合作,一起在天津、北京房地产市场上搏杀。

这世上有种人,不管他深陷何等绝境,都将不同凡响。只要时机一到,必定赫然崛起,直搅得天地翻覆。

……….

疯狂强地

2003128日,北京土地“第一拍”。起价高达4.3亿的大兴黄村地块,引来数十家地产商,其中不乏华润、富力等巨头。然而,名不见经传的顺驰却以9亿的“天价”夺标,引发轰动。当时大兴在售楼盘不过4000/平方米,顺驰的价格让楼盘起价突破5500/平方米。人们都认为顺驰疯了,但真正疯狂才刚刚开始。

20039月,石家庄009号地块拍卖。河北最大开发商卓达集团老总亲自坐镇,报价4.25亿,却被顺驰“马仔”报出的5.97亿击溃。让人憋出内伤的是,报价经历161轮的疯狂角逐,现场电话此起彼伏,顺驰“马仔”却连个请示电话都没打。这令卓达出离愤怒,公开指责顺驰是土地市场的“搅局者”。

20041月,苏州工业园地块拍卖。这本是龙头万科的最爱,规划都做了一年多,却被顺驰以27.2亿横刀夺爱。事后,远在南极探险的王石给孙宏斌打电话,商量能不能合作开发。资料显示,一年间,顺驰耗资百亿,狂扫千万平米土地,成为地产界的“大黑马”。孙宏斌以一种绝对疯狂的大手笔震慑群雄,无人再敢怀疑他超越万科的野心。

人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既期待他创造奇迹,又对此充满疑虑:那些上市公司都不敢一掷千金,顺驰哪来这么多钱?对此孙宏斌不置可否,言外之意:你管我哪来的钱?我自有办法。

其实,顺驰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调整付款和回款节奏,平衡现金流,俗称“五个盖子盖十个碗”。

比如,表面上花了上百亿买地,但购地款的支付时间都不一样,完全可以先后错开。一旦地到手,孙宏斌只有一个要求——快:快速销售、闪电回款、火速开工。设计招投标要三个月?不行!给设计院打电话拿现成图纸;地里还是草?赶紧!上午盖售楼处下午开卖;房子施工要一年?那哪成!告诉施工队三个月必须完工……靠着逼死人不偿命的节奏,外加财务部一周一次调配预算,顺驰竟然扛了过来。这道理同行都懂,但没人会像孙宏斌那样,敢把自己往死里逼。

为了加快流转速度,孙宏斌把权力下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一块地拿不拿、多少钱拿,授信范围内分公司自己定。孙宏斌的逻辑是,什么事都上报,资金周转怎么能快?一旦投资失误咋办?他也大气得很,就当公司成长付学费吧!

在这样的机制下,顺驰员工个个拼全力、效死命。孙宏斌用人也不拘一格,有的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才20多岁,十几亿的授信就尽在掌握。天天开会、加班加点,让顺驰有了“夜总会”的别称,老板孙宏斌更是台“永动机”,每天就睡三小时。

狂飙之下,2004年顺驰销售额破百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兵败梁山

2005年,在孙宏斌眼中无非是大快干上的新一年。顺驰突破百亿,质疑已然闭嘴。此时只有喊出“率先突破千亿”的口号,才足够鼓舞人心。

然而,风险的苗头已若隐若现。此时,万科防着宏观调控要过冬,有人则预言顺驰会像新疆德隆一样轰然崩塌。对此,孙宏斌统统嗤之以鼻。说起风险,海边晒个太阳都会碰到东南亚大海啸,“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然会有人给你送钱来。”孙宏斌指的是旗下的顺驰不动产(地产中介),它刚获得软银和凯雷45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地产中介市场上仅有的傲雪红梅。

顺驰2004年谋划在香港上市,因估值过低放弃。不过,孙宏斌手头还有摩根士丹利这张底牌。

此时顺驰成了“大地主”,地价升幅已非常可观,除了缺现金外,算是块难得的“肥肉”。摩根有意入股,但不是当救世主,其开出的对赌交易堪称“魔鬼协定”:一旦利润率上不去,7.5亿买下的20%顺驰股权将攀升至40%。即便如此,孙宏斌也咬牙答应。双方约定200511月注资。但到期后,摩根却突然变卦,让孙宏斌措手不及。

此时,顺驰资金缺口也不大,就差几亿。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宏斌四处求救,打算以项目换资金,却终于尝到不攒人品的苦果:这两年疯狂抢地,口无遮拦,孙宏斌把地产大佬们得罪个遍。如今地产寒冬自顾不暇,谁还肯去救“孙疯子”?

2006年初,王石直言:“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现在,它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9月,奄奄一息的顺驰终于找到香港的路劲基建充当“接盘侠”。由于资金链断裂,55%的顺驰股权只卖了12.8亿。连路劲基建都承认,年底顺驰就能回款30亿,但***的孙宏斌等不及了。

溃败一旦开始,便难以阻挡。一年后,路劲基建拿到顺驰“***契”,取得94.74%的股权。属于孙宏斌的顺驰,就此成为历史。

 “局外人”柳传志始终不明白,孙宏斌为什么那么急,以至于败得那么惨?熟悉孙宏斌的人则说,他提出千亿目标时,心中要超越的已非万科,而是联想。如今人仰马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靠着融创,孙宏斌要重出江湖。

200812月,开发商们在漫长的地产冬季中几乎冻僵,却被北京海淀西北旺地块20.1亿的成交价惊醒,“熊市地王”横空出世。等看清拿地的是首钢融创,所有人才明白:抢地的“孙疯子”回来了!

同行说孙宏斌死不悔改,8000/平方米的地王怎么卖?孙宏斌的答案是,做成豪宅“西山壹号院”,开盘就卖出4万元/平方米。这么贵谁会买?邪门的是,2011年、2012年它都是北京最热销楼盘,就有土豪买。

不过,顺驰的溃败还是让孙宏斌有了规矩:第一管好现金流,第二盯准一线城市。此外,尽快上市是关键。

不过,孙宏斌的运气不佳。2008年融创上市,碰到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投资人还偏偏是雷曼兄弟;2009年融创路演,香港股市又一路狂跌。直到2010107日,融创才在港交所“流血上市”,资产价格几乎折半。

多年前,孙宏斌宁愿不上市也要为股价死磕到底;如今,他学会了隐忍和妥协,给投资者保留盈利空间。一串显赫的投资机构为其站台:鼎晖、中投、中银、贝恩、德意志银行……他们看中的不完全是融创的资产,日益成熟的孙宏斌和他屡败屡战的故事更有魅力。

对此,孙宏斌自己也不讳言:“有的人比我企业做得好,有的人比我财富多,但是我觉得我比任何一个人都精彩……这一生,我一点都不后悔。

来源:互联网情报公众号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lisa

lisa

擅长 人物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