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台北,下午,时阴时雨,云烟氤氲,我们走进了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蒋介石而建造的。中正纪念堂主体的造型,用的是北京天坛之顶、埃及金字塔之身。纪念堂坐东向西,意为遥望内地。纪念堂宝顶为八角形,代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数之“人”字形, 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宝顶采天坛宝蓝琉璃瓦顶,墙壁为白色大理石,配上堂前中国传统式如意图案之毛毡式花坛,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青天白日满地红色调。纪念堂分三个台阶,象征三民主义。四个主体结构的核心墙,象征“四维”,即“礼、义、廉、耻”。
随着参观的人群,我们缓步走进纪念堂。中正纪念堂分上、下两层。上层平面为四十米见方,蒋介石铜像居于正中。这座铜像高六米,用青铜铸成,重二十一吨。蒋介石铜像背后的大理石墙上,刻着“伦理、民主、科学”六个大字。在蒋介石铜像的底座上,密密麻麻刻着的是蒋介石遗嘱。
大厅里,我们观看了正在表演的台湾三军仪队交接表演,这是中正纪念堂引人注目的节目之一。***上台后,中正纪念堂经历了一年多来的换匾、更名风波,三军仪队交接表演也被停止。2009年1月,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的中正纪念堂恢复原名,三军仪队也重新进驻并恢复交接表演。台湾教育部指出,因许多民众、观光客及民代一再建议,将首先恢复三军仪队的表演。在暌违一年多之后,中正纪念堂主厅内的仪队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每个整点都有交接表演。
在中正纪念堂下层,设有蒋介石生平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蒋介石的两辆座车。蒋介石喜欢豪华轿车,其中一辆是他20世纪50年代乘坐的凯迪拉克轿车,装有厚厚的防弹玻璃,车牌号为“0888”。另一辆是蒋介石晚年乘坐的七座豪华凯迪拉克轿车,车牌号为“05668”,这辆轿车也装有厚厚的防弹玻璃。由此可见,蒋介石也很喜欢“8”。有一面墙上挂着蒋介石在1923年7月6日与孙中山一起筹划北伐的油画。这张油画的用意,无疑是要表明蒋介石是孙中山最忠诚的学生与战友。
站在大厅往外看,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广场。这时雨下大了,又因旅程安排紧张,我们没能去广场游览。远处可见中正纪念堂门口牌楼。据介绍,原来上书“大中至正”四个大字,2007年12月7日,悬挂了27年的“大中至正”牌匾被拆除,换成了“自由广场”牌匾;“中正纪念堂”被“台湾民主纪念馆”取而代之,中正纪念堂被列为“暂定古迹”。但不久,这一“去蒋化”动作随着国民党的重新执政而停止,2009年7月20日晨,“中正纪念堂”复名,匾额重新悬挂。但大门的“自由广场”牌匾维持不变,不会再换回“大中至正”了。
纪念堂通往牌楼是一条宽长的瞻仰大道,两旁花草树木一片绿意盎然。大道左为“国家音乐厅”,右为“国家剧院”。如今,中正纪念堂在年轻人心目中成了台北重要的娱乐场所。台港歌星的歌声在此响起,万众歌迷在这里狂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当年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已经被世人渐渐淡忘,孰幸孰悲?!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