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学着电视剧的黑社会混混把手指关节掰得咔响,感觉无比威风。这时,长辈的一句话瞬间浇灭我们掰响手指时的霸气:
“经常掰手指,以后可是会得关节炎的!”
这话听着还有点后怕,但一个当时20多岁的美国人偏不信。他倔强地掰了50年手指,最后在搞笑诺贝尔奖颁奖礼上对他妈喊话:“妈妈,你错了!”
1
唐纳德·昂格尔是一位美国医学博士。在60多年前,他还是个20多岁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昂格尔想起小时候常常喜欢掰动手指,却总是遭到母亲、姨妈等长辈泼冷水的打击。长辈们告诫说掰手指会造成关节炎,不可以多掰。
掰手指真的会导致关节炎吗?这位医学博士不禁陷入思索,决定亲自试验掰手指到底会不会得关节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做实验。他开始每天至少掰两次左手的指关节,而右手则几乎从来不掰。一双手刚好形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昂格尔这么一掰就掰了50年,他也从小伙子掰到了白发稀疏的老爷子。50年后的1998年,昂格尔的左手已经掰了至少36500次。但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给手指拍X光片,都看不出两只手有异常。也就是说,昂格尔掰了50年的左手并没有患上关节炎。而手指肿大等手型变化也没有出现。
昂格尔兴奋地把这项研究内容发表了出去。一篇名为《指关节开裂会导致手指关节炎吗?》的论文横空出世。文章中用严肃的语气说明了这项趣味实验的进行详情。时隔数十年,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童年时代长辈给出了错误的告诫。
站在颁奖舞台上,他仍不忘反讽母亲当年的错误教导。时年83岁的老人像孩子般隔空呐喊:“妈妈,你错了!你看到了吧,我可以不吃花椰菜了吗?”(有研究指出,花椰菜中富含萝卜硫素,有助于缓解关节软骨破坏速度,预防关节炎。)
2
昂格尔老爷子的奇趣实验的确解答了医学难题,掰了50年手指的他没有患上关节炎。实际上,在国外还有更严谨的实验表明,掰手指的确不会引发关节炎。
2011年,国外一项研究对215位实验者进行掰手指与手骨关节炎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证明,掰手指和各关节的手骨关节炎并没有显示相关性。而关节炎基本只和家族遗传病史、繁重劳动经历、曾受到关节创伤等因素有关。
至于掰手指时所产生的“啪啪”声,属于生理性弹响,是由于关节腔内的气体震动造成的。
人体全身各处的正常关节中都有空隙,叫关节腔。关节腔内充斥着液体,关节的两面靠液体吸附在一起,保证我们的关节润滑的工作。当关节受到拉或者折的时候,关节腔中间会出现明显的腔隙,中间的气体会急速向腔隙内扩散,与液体融合,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掰手指的咔咔声。
掰手指有响声时,关节周围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会受到刺激,从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痉、消炎,不会造成关节损伤,所以不会得关节炎。此外,掰手指也不会导致关节粗大。因为关节粗大的实质是关节受损后的骨质增生。既然关节没有损伤,自然关节也不会变大。
3
不就掰个手指爽一爽,怎么和关节炎扯上了关系呢?
关节炎可谓是亚洲人的常见病了。在亚洲,大约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关节炎。关节肿痛、发红……关节炎的病症基本相似,但成因种类却十分繁杂。而号称为掰手指的恶果,最接近的大概就是骨性关节炎了。
但医学研究认为,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关节磨损、内骨折等因素导致。常见的病发部位在大骨骼的衔接关节,例如膝盖。同时也并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掰手指能造成此下场。所以虽然具体成因仍不是很清晰,但至少以往研究已经还了掰手指一个清白。起码从小被长辈恐吓掰手指会导致关节炎的言论,是不成立的。
实际上掰手指不仅不会患上关节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关节弹响除了带来充满威力的响声,对身体本身也有牵连。关节周围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因此受到刺激。这样一来,局部血液循环得到增加,也就有助于消炎和解除痉挛.而且掰响之后通常伴随有一阵短暂的舒适感。这其实是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了的效果。
但掰手指也并不全无弊端。毕竟力气用在自己身上,用重了也是个不小的问题。这时候大力未必会出奇迹,也许还会出现损伤。要是因为一时兴奋或愤怒而用力过猛,可就威风耍不成反倒丢了脸。关节周围的韧带可能因为意气风发地一掰而受到损伤。伴随着引发关节疼痛等毛病也就不酷了。
如果不信的话,不妨学着老爷子大力出奇迹掰50年手指,届时也能告诉全世界,这个说法是错的?
来源:腾讯网 原作者:智慧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