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洪门篇)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在二次鸦片战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场战争的论述和评价和一切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时多么的一致,而洪门兄弟在这二次鸦片战争中所采取的行动则完全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叙的一模一样。
针对英国政府对中方的非难,马克思和恩格斯义正词严的指出:“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些论述昭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捍卫道义和真理的鲜明立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强烈反对鸦片贸易,这是天经地义的行动;而英国政府面对中国的禁烟竟用“ 海盗式的借口”对中国采取“ 海盗式的敌对行动”,进而以“海盗式掠夺精神”对中国悍然发动“海盗式的战争”。
马克思和思格斯将英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称作“无比残忍的蹂躏屠杀”,将战争的发动者叫作“把炽热的炮弹射向毫无防御的城市、杀人又***妇女的文明贩子”,指出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在对中国人的关系上把战争的所有国际法准则破坏无遗。”
马克思和恩格斯尖锐地指出:“英国报纸对于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在英国庇护下每天所干的破坏条约的可恶行为真是讳莫如深!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的事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外国人经常贿赂下级官吏而使中国政府失去在商品进出口方面的合法收入的事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对那些被卖到秘鲁沿岸去当不如牛马的奴隶、被卖到古巴去当契约奴隶的受骗契约华工横施暴行‘以至杀害’的情形,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外国人常常欺凌性情柔弱的中国人的情形以及这些外国人带到各通商口岸去的伤风政俗的弊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
“中国,这块活的化石”正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西方列强运来的“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面起了惊醒作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只能而且必将在人民革命中获得新生。马克恩和思格斯坚信: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充当中国的“拯救者和保护人”。
中国人,用各种方式投入保卫祖国的斗争,他们运用的手段是“起来反抗的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因而是天经地义、可歌可泣的壮烈之举。针对英国报刊连篇累牍的污蔑和诽谤,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质,强调“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在这个历史关头,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旧中国死亡的时刻正在迫近,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东方。“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马克思和思格斯还写道:中国革命必将对英国并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重大影响。他们写道: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在许多人看来,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远隔万里、互不相干的“两极”。马克思和恩格斯却以高瞻远嘱的眼光,使用“两极相联”,这个包含着辩证法精神的朴素谚语,生动地说明了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了中国革命必将对世界现代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作出卓越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真是天才的预言家,这些预言的正确性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根据逻辑推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确实如此,鸦片战争点燃了中国人民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林则徐在广州虎门焚烧鸦片,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其中有许多洪门的兄弟,英国军队入侵广州,洪门所属的三合会广大会员发动起来,一致抵抗英国殖民军,尤其在三元里,三合会的龙头大佬一声令下,把侵略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打出了中国老百姓的威风,从此之后英国侵略军不断地受到洪门兄弟的打击,使他们颇感头痛,所以到后来香港被英国殖民军强行租借,在九十九年的租借期间,香港的英当局一直把洪门认作死对头,不允许洪门公开活动,其起因缘于从三元里洪门抗英的斗争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洪门的斗争正义性质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斗争,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这就给洪门作了一个定性。旧中国即中国的封建帝国的死亡,必将会出现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中华民族在以孙中山为首、洪门龙头老大率领洪门兄弟推翻了封建皇朝,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之日,几乎所有的都督都是由洪门兄弟担任,那时洪门的人数号称上亿,全国只有四亿多人口,洪门竟然被他们夸大其词,虚传成为上亿人,但是不管有多少人,毕竟没有上亿,几千万人总是有的,可见这时洪门已经聚集了很大的力量,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地动山摇了,可惜洪门在取得胜利之后,有一大部分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造成洪门在广大劳苦大众面前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这已是后话,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把其定性为无比残忍的蹂躏屠杀是正确无误的,而英国的报纸舆论却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容忍的。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场战争的描述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是站在中国的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也就是认为洪门的反英斗争是正确的,是值得支持的,正因为如此,梁启超、李执信二位洪门兄弟最早把马克思、恩格斯介绍给中国人民。
卡尔·马克思在谈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时写道: 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原理的思辨哲学家,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规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在他看来,“两极相联”这个朴素的谚语是一个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所离不开的定理,就像天文学家离不开开普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欧洲人民的下一次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他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确实中国的革命和欧洲的革命是两极相联规律,中国的革命肯定会对欧洲的革命产生影响,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连续了约十年之久”,这起义就是指太平天国的起义,其实这太平天国起义在开始阶段就是由洪门兄弟参加,并且担任主力,被天王尊为大哥的洪大全就是洪门中人,其中还有罗大纲领导的军队就是洪门兄弟组成的军队,在起义时,最初的五万人,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洪门兄弟,后来洪门兄弟石达开参加,成为翼王。至于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有许多洪门的山头参加了太平军,在上海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就是属于洪门的起义。
1850年1月31日,马克思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撰文写到:“……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接近灭亡,已经面临着一场大规模革命的威胁,但是更糟糕的是,在造反的平民当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贫穷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现象,要求重新分配财产,甚至要求完全消灭私有制,而且至今还在要求。”
当郭士立先生离开20年之后又回到文明人和欧洲人中间来的时候,他听到人们在谈论社会主义,于是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别人向他解释以后,他便惊叫起来:
“这么说来,我岂不到哪儿也躲不开这个害人的学说了吗?这正是中国许多暴民近来所宣传的那一套啊!”
当然,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但是有一个事实毕竟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被英国资产者的印花布带到了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的时候,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
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确实在中华帝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着朴素的中国社会主义,就是要成立理想中的吾国的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其实这种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早在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身上已经体现,他著作的《水浒》中就有这种思想在闪光,冒辟疆的先祖和施耐庵有着来往,所以冒辟疆对施耐庵素有情结,接受了施耐庵的思想、并且把这一思想贯彻到他创建的“洪门”之中,他提倡三支半香,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详见附录一:洪门的三把半香)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两部书,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里面的故事老百姓津津乐道。正因为如此《红楼梦》的作者,笔名为曹雪芹的冒辟疆在创作《红楼梦》的同时又创作了洪门的秘笈——《海底》在书中创导洪门昆仲要奉行三支半香,这一惯例在洪门中流传了数百年,已深深扎根于数千万的洪门兄弟之中,也扎根于广大老百姓中。其中的水浒传的情结更是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因为水浒中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就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一致,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侩手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而且是一样的酒筵欢乐。这种思想在冒辟疆著作的《红楼梦》中也有反映,那就是《红楼梦》第二回中冒辟疆借贾雨村之口对冷子兴所说的话,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馀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zuo,福)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从《红楼梦》书中可以听到被压迫被侮辱的社会底层人的心声和悲鸣,正是《水浒》《红楼梦》等书具有这种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所以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和赞同,也就是这些为老百姓所接受的书以及它们所传播的思想使中国这块土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能扎根并开花结果的最肥沃的土壤。
冒辟疆所创建的洪门以及洪门所奉行的以忠义仁勇为宗旨的行动纲领一直延续了近二百年,直至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的革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系列制度建设, 并颁布了《***田亩制度》。
《***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实际上,《***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能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千百年来农民拥有土地的渴望在《***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想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看重太平天国起义,并认为旧中国死亡的时刻已到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其实太平天国的起义与洪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时所依据的力量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匕首会、哥老会都是洪门的支派或后裔,其中最重要的发起人洪大全即洪秀全的结拜兄长就是洪门中人,也被洪秀全称为扇鹅毛扇的诸葛亮。还有其他的将帅林凤祥、石达开、杨秀清、冯云山都是洪门兄弟。他们中间蕴藏着浓重的反满意识。虽时代湮远,只要稍加唤醒,便翕然而起。根据洪门会党各支派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太平天国运动能够在南方发动并迅速壮大,实赖会党之力。当然,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满行动,又***地刺激了洪门会党的“反清复明”宗旨,使屡遭劫难沉寂多年的民族意识勃然而兴。
洪大全乃是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人(一说湖南兴宁县人)。原名焦大,又改名焦亮,生于清道光二年。早年聚众创立天地会,活动于两广地带。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洪大全与以后成为太平天国天王的洪秀全相会并结拜为兄弟,因以洪秀全为弟,故名大全。这时洪秀全已为举行金田起义发布了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会员到桂平县金田村集中编队,积极准备起义。次年一月,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三月间,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被部属推举为天王,并分封五军主将。此时,洪大全被封为天德军师。洪大全以诸葛亮自居,故改名焦亮。太平军攻克永安后,洪大全又被晋封为天德王。为了宣传恢复明朝衣冠,将“天德”画像广播于众。而后来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洪秀全像(无胡须者),其实是洪大全像。太平天国创营制、定官制、整军律,洪秀全“事无巨细,必决于大全而后行”。由于洪大全是以天地会首领的身份与洪秀全合作的,天地会在嘉庆之后政治上提出了“反清复明”主张。太平军初起时,军中分为“复明派”和“耶教派”,洪秀全是总首领;而洪大全为“复明派”的首领,以天地会等组织为其支持者。洪大全所定的官制、礼制以及一切政治、军事,十之八九取法于周代,这是由于“复明派”推行的是反满复古的主张。洪大全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洪秀全在制造符命、制作“朝***主图”时,多次利用“***二十一”等天地会的暗号,这与洪大全为首的天地会的影响有关。太平天国以假想的天德皇帝为总首领,在天德皇帝之下,太平王洪秀全代表上帝会,天德军师洪大全代表天地会,名义上地位平等,但由于洪大全没有军队,所以没有掌握实权。太平军于永安突围时,洪大全被清军俘虏,于1852年被清政府杀害。
洪秀全利用了基督教的宗教色彩创立了拜上帝会,它与宗教色彩不浓而民族主义色彩极浓的天地会似乎大相径庭,其实他们本属“一家人”。拜上帝会初名天帝会,为天地会的一派。洪秀全初年诏檄,自称是宏光皇帝之七世孙,与天地会同奉洪英为祖宗。天地会员证上有“太平”、“二房在广东红旗洪太岁”等字样,亦是洪秀全与天地会关系密切的旁证。洪秀全拜天为父,这是天地会本来就有的。然而洪秀全的天父天兄之说是他所独创的,天地会没有这种说法,这正是以后洪秀全与天地会的分歧。起初洪秀全为团结天地会会员而避免天父天兄之说时,大批天地会会员参加了太平军。以后天地会会员发现信仰上有分歧,就逐渐脱离太平军,投入到湘军中去了。天地会本来也是将洪秀全及其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视为“一家人”的,其中的一个重要证据即是咸丰年间的洪门《三十六誓》的抄本中,在誓词后面抄有洪秀全的来历。这一抄本为洪门会成员流传于会内的秘传“文件”,将洪秀全的经历放在誓词后面,显然是将洪秀全当作洪门英雄人物或***人物看待的。上帝会亦由天地会改名而来,在倒满兴汉的号召下各地会党遂同时蜂起响应,为太平天国作前驱。
太平军起义前夕,天地会的组织和活动已遍及南方各地,其中如三点会、三合会、添弟会、添刀会、双刀会、钩刀会、棒棒会、靶子会等,名称虽繁多,但基本上都属于洪门系统。这些洪门的支派为太平军起事后奠定了得以迅猛发展的有利条件,“太平军初起时会众不过两万,短期内竟能奠都南京,各地会党的响应实为主要原因。”在太平天国的酝酿发动期间,两广和湘、赣、闽等地的天地会不断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起义,分散了清朝统治的力量,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酝酿和发动起了掩护和配合的作用。由于天地会的斗争吸引了清政府的视线,拜上帝会得以顺利地发展,直到1851年,清政府才发现洪秀全等人的秘密活动。
有关三合会的传说中称:洪秀全与冯云山曾经“同投朱九涛的门下,列为弟子行”。朱九涛领导的起义,属于三合会起义,朱自称太平王。说朱九涛创立上帝会,朱死后,会众推洪秀全主持会务云云,虽查无实据,而且在朱起义与死的时间上也与洪秀全的活动都不一致,在史实上矛盾百出,但朱九涛起义自称“太平王”是有史实为证的。
太平天国既然要发展力量,就要争取群众,既然要争取群众,当时反抗清朝、并遍及南方各地的三合会群众,就不可避免地会卷人太平天国队伍中去。
太平军抵武汉之前,武昌城内的天地会组织即贴出布告,号召人民响应太平军。太平军沿江东下时,沿途得到天地会的响应和支援。太平军抵达南京之前,南京的天地会已贴出诏书,欢迎太平军到来。
洪门天地会在太平军起事前后,既充当了太平军的前驱,又充当了太平军的后援力量。太平天国从拜上帝会时期就主动争取天地会分子加入。如天地会首领罗大纲率众参加了金田起义,在太平军攻占永安的战斗中,他利用与当地会党首领何洪基旧部的关系,配合作战并发展队伍,邀约“艇匪”任文炳进攻梧州、藤县、平南、桂平等地。属于洪门天地会支派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后,罗大纲负责天京(南京)与上海小刀会的联络工作,并准备接应小刀会。罗大纲还曾联络粤北、湘南等地的天地会力量支援太平天国西征。总之,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后,在促进天地会系统的反清武装与太平天国合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又如秦日纳率龙山矿工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大都是天地会成员。罗大纲的这一行动,影响到此后天地会成员纷纷参加太平军。太平军在湘南吸收的天地会人员达五万之众,相当于太平军进入湖南的十倍,不久就发展成为百万雄师。为什么太平军会在三湘大地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在三湘大地有着扎实雄厚的基础,在明末左良玉所统率的部队有一百多万,其中的监军是冒辟疆的父亲冒启宗(监军的地位相当于部队的政委),吴三桂的三藩反清也是在三湘大地,而冒辟疆在康熙十二年到达襄阳,并且在康熙十三年七月在三湘地红花亭成立洪门,就是利用其父亲的影响,扩大了反清的队伍,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洪门兄弟就散落在三湘大地,这些火种一直保留着,到了太平军来到三湘大地,立即得到响应,所以太平军的声势顿时壮大,人数顿时成几何级数倍增,正因如此,太平军打到南京,已是百万雄师了,顺便说一句,正是由于在三湘大地有着冒辟疆所播下的洪门的种子,三湘大地有着这种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一种为革命而存在的肥沃的土壤,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率先获得革命成功的就是武昌起义,当然在武昌起义之前,由洪门的龙头老大吴玉章兄弟在四川荣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政权,吴玉章是中国共产党五杰之一,他就是洪门昆仲。
现在再回到太平天国的讲述中来,除了洪门昆仲参加太平天国的太平军之外,还有洪门的其它各种组织配合太平军。上海小刀会起义是洪门天地会支派武装起义中光辉的一页。起义坚持了一年零五个月之久,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对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小刀会起源于1742年,发源地在福建漳浦县(即洪二和尚万提喜创立洪门天地会的地方),1782年台湾才有小刀会名称。而与上海小刀会关系密切的福建小刀会则是1849年至1850年由天地会改名的,系小刀会的第二代。上海小刀会( 包括以后与“天地会”等合并的“小刀会”)是小刀会的第三代。由天地会“改立”的小刀会很快从福建传入上海,1851年7月上海小刀会就已经组织和发动了上海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不能因为广东人刘丽川为首的“天地会” 和“小刀会”及其他会党联合起来,又称“小刀会”,就认为“小刀会”发源于广东。
闽南小刀会的建立和起义,是清政府迫害华侨、剥削压迫广大人民的必然结果。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一贯仇视华侨和靠航海贸易为生的贩洋者。而华侨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国外直接身受殖民主义的奴役,对亡国惨祸有较深刻的体会,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回国后又遭受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蹂躏,因此对家乡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能够积极参加,踊跃向前。在社会矛盾尖锐化、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情况下,归国华侨把反清秘密组织天地会传回家乡,组织起闽南小刀会。小刀会成立后,会内实行互助互济,深受群众欢迎,“不数日间,入会者已近数万人”,活动范围遍于闽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再续)
我受本文作者的委托,转载此文。由于文章较长将分段转出。这是第三部分。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