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祝愿莫言获诺奖预言成真


书评会上与会者衷心祝愿莫言早日获得诺奖的场面 (图源同事)



那天我祝愿莫言获诺奖预言成真


       2020年的第二天,莫言在《上海文学》新年第一期上发布了新作。读此新闻,我想起了十年前与莫言面对面交流的难忘一幕。

       2010年8月12日下午,正在上海参加2010年上海书展的莫言,受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办公室的邀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陪同,来到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和上海一批普通工人读者见面座谈。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莫言这次到上海书展为他的新书《蛙》作推广签售,来去匆匆,时间安排特别紧凑。我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明天就将飞往北京参加一个预定的活动,这次来上海连世博会都没有时间去。可是,时间这么紧张,他还是抽出时间和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人读者见面座谈,而且还是冒着上海百年未遇的高温天气。初见莫言,便感亲切。他衣着朴素,慈眉善目,毫无大作家的架子。座谈会后,他又不嫌其烦地和热情的读者签字合影,这使得参加座谈会的工人读者非常感动

       这天的座谈会,由上海市黄浦区、长宁区和静安区等三个区的工人文化宫的职工书评组联合举办。虽然与会者都读过莫言的书,对他的创作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当莫言真的来到我们普通读者的中间,大家还是非常荣幸和兴奋的。为此,大家做了精心准备。每个与会的人员几乎都写了莫言小说的书评,组织方合订了一本不薄的文集。由于时间关系,座谈会上挑选了5名组员发言,又有5名组员向莫言各提一个问题,最后由莫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并作简短讲话。

       可能是由于莫言的随意,也可能由于工人们的直率,评论会的气氛没多久便“剑拔弩张”、“刺刀见红”起来。工人们的评论既有高度肯定,也有提出尖锐批评的。如有读者对莫言长篇小说《蛙》充分肯定,认为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生动、感人肺腑的妇产科医生形象。再如有读者对莫言长篇小说《红树林》提出批评,认为这是一部有着灰暗色调、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小说。与会的工人读者大多认为,莫言的小说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认知高度,能够促使读者对社会、对生活、对历史作理性的思考。同时,莫言选择的小说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小说多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以不同时代的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这是作家对中国社会生活、历史变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

       坐在会场上,我听到工人读者直率尖锐的发言时有些担心,生怕莫言会挂不住脸。可是莫言始终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着。对有些发言引起的笑声,他也随和着和大家一起笑着,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窘态和不快。在主持人的邀请下,莫言作了简短而坦诚的讲话。他首先向工人读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创作一些小说的动因和过程,和读者交流了一些创作体会。他坦率地讲,读者的肯定也好批评也好,这对自已今后的创作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热情地欢迎大家去读他的作品,请大家多多评论。

       耳闻目睹这次莫言书评会,我在会上发言时有诸多感慨。我认为,文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读者,离不开评论。我们的文学评论需要专家,也需要普通读者。书评会上工人读者的评论,既反映了他们对莫言小说的真实看法,更反映了普通读者对作家的热爱和关心。虽然就专业的眼光来看,他们文学评论的理论水平还不高,但他们的心是热的,话是真的。可以说,他们是作家的知音、挚友。我们的作家和出版界要眼睛向下,不要忘了广大的普通读者。

       说来惭愧,我读莫言的书不多,更没有写过莫言小说的书评,这次只是做壁上观,听客而已。但是,在会上的发言中,我“荣幸而言中”。在发言结束时,我诚恳地祝愿莫言能够早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会场上一阵热烈的掌声。

       现在回想,当时的祝愿并非是当着莫言的面所说的溢美之词,还是有着思考的。

       莫言小说的“高密情结”,这是我赞赏莫言的地方。古今中外每一个优秀作家,都善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无论哪个题材的作品,都能从中寻觅到他的生活痕迹。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正是和莫言熟悉的以高密为代表的农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曾多次与同事议论过,我认为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莫言和贾平凹,就是基于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紧紧相连而言。

       两年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始评选。在评选的那些天里,全国广大读者盼望着莫言能荣获文学诺奖,我也希望我的预言成真。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获此喜讯,中国广大读者无比兴奋,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中国文学界之大喜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之大喜事!此时,我也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为自己的预言成真感到自豪。

       今天,我和我区职工书评组的工人读者还十分怀念当时陪同莫言前来与会的前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资深出版人郏宗培先生。2018年2月27日,郏宗培因病去世,享年68岁。郏宗培先生生前非常关心职工书评活动,曾多次安排著名作家与工人读者面对面交流,对促进文学评论和职工读书活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莫言获得诺奖的新闻发布后,有同事连夜来电赞扬我预言成真,《文汇读书周报》和《劳动报》对两年前我们的莫言书评会实况也作了报道。今天想来,当今世界文坛上,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奖无疑是实至名归的。那天的预言,是一批来自基层的工人读者的一份祝愿,其中也有着我的一份祝愿。




书评会上莫言在发言


莫言、郏宗培和工人读者一起合影


莫言为工人读者签字留念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01-09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文化·教育”栏目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