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在唐诗宋词里飘洒


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国画  (图源网络) 

 

 

 梅雨,在唐诗宋词里飘洒

 

 

       今年上海六月下旬才入梅,现在正是梅雨期。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一会儿阴雨绵绵,雨点飘洒着钻进雨伞,湿了行人的头发衣衫。一会儿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从变黑的天空倾泻下来,浸透了行人的鞋袜。

       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进入梅雨季节后,江南一带几乎天天都在下雨。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是让人闷热潮湿,身上热乎乎湿漉漉地特难受。怪不得,有人说,江南的梅雨天是和北方的沙尘暴天一样令人讨厌。

       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一些诗词对梅雨更有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古人和今人一样,也是怀着一种褒贬喜怨的复杂情感看待梅雨的,但古人对待梅雨的心态似乎远比今天的我们洒脱得多。

       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雨期长,雨量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柳宗元曾写过一首《梅雨》诗: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唐诗宋词的一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特征。如:

       “梅天下梅雨,纷纷如乱丝。”(宋·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宋·戴复古《游张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宋·张九成《雨》)

       我们还能从古人的诗句中窥探梅雨的名由。梅雨,梅雨,因“梅”得名。梅雨期,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亦称青梅、梅子、酸梅。记得小时候,还吃过新鲜的青梅,又酸又涩,难以入口。现在梅子鲜食者少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中就有女孩子们爱吃的话梅。有古诗曰:

       “窗前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睛》)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金·段克己《诉衷情·初夏》)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受潮霉烂,古人们又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宋代梅尧臣的《梅雨》写出了这个特点: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

       梅雨季节气温已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易长霉。诗中的“润气”讲的就是潮气、湿气,“醭”讲的就是因受潮而生霉斑。“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实在是写的太形象逼真了,甭说在农村,就是在我小时候居住的城里老房子中,梅雨天也可见到这种景象。

       被古代文人称为“贺梅子”的宋代词人贺铸,在他的《青玉案·横塘路》有一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且听,要问我的痴痴愁情究竟有多少?多得就像遍地似烟似雾的芳草,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江南梅子黄熟时绵绵不断的迷蒙细雨。

       贺铸的词连设三喻,是一种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草。絮,是空中飞动的絮。雨,是梅子黄熟时节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多美的意境!而这也正是梅雨的气候特征和美学意义。

       读古人的“梅雨诗”,不由使人咀嚼再三,玩味无穷,赞叹不已。 以“梅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出自古典诗词,尤显中国古典诗词之博大精深。“杜陵诗卷是图经”,透过唐诗宋词,我们窥见了浸淫在梅雨中的一幅古今风情图卷。在梅雨天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08-01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文学”栏目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