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日记(20131008)国庆那几台戏

国庆假期央视11套连播了几天京剧。之前似乎11套已经改了思路了,京剧不再占据统治地位,往往有空想坐下来看看,一打开就是其他剧种。

   这次在上海唱了几场,算是名家荟萃了。头天的《凤还巢》,最红的应该是孙正阳了。孙也应该是快80岁的人了,满嘴还都是新词,还有上海话。但是不管在唱念,还是扮相上都不是刻意糟改人物,把雪雁演丑掉,这算是一种高明。董园园嗓子越来越不灵光了,也越来越没有光彩了。最要命的是有一些演员年纪越大我们还都盼着他出来唱几句,而有些演员年纪长起来了,按说经验丰富、艺术老道了,但是却越看越不想看了,董园园就是属于后一种的,至少她演这出戏是这样,没什么可看的!

   旦角那个专场给人的印象是演员唱戏该琢磨。好多艺术大家舞台上的玩意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年龄变化有很多的变化。梅先生总结过,就是一个“少、多、少”的过程。现在梅派都从梅葆玖老师那往下传,那些个***小小的徒弟要想得到小梅先生的亲授估计也比较困难,最多指点一两下而已。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呢?你又不是梅兰芳晚年,也不是梅葆玖,你的表演自然是有不同,按现在的话说你也要有卖点。不管是梅派,还是传统戏,以前就有很多的路子,学死掉就完了。

   高红梅的《穆柯寨》完全是大将风度,怎么看也不是山寇之女,圆场倒是不错的。

   张派的唱腔里头,最好听的非《状元媒》“二黄原板”莫属,但是折子戏里,最稀里糊涂没意思的就是这折“宫中”。可以说这场戏,除了几段唱余下全是垃圾。姜某人自称是拿这戏得的什么奖,似乎夙称拿手,但是唱念来说打个60分都便宜她了。姜的声音训练似乎差一截,发飘、位置不稳定,忽宽互窄。再如果拿“张派”来要求一下简直就是一张白纸,整个儿跟张派不沾边儿,用“二堂放子”的词来说是“比做一盆浆糊——糊涂得很哪!”。不过这样地“糊涂”,也并不妨碍她拜名师、得大奖,那也真是祖师爷赏饭了。

   大轴《坐宫》是两大名家,咱就抽签不看料。

   隔了几天是程派名家的《春闺梦》,真是看得要吐血。想起上个月去银川飞机上没事,就把下载着的杜近芳自己音配像的《白蛇传》看了“游湖”一点,那真是叹为观止。尤其是脸上的戏,与许仙交流时的那种欲言又止、乜斜含羞的光景真是难画难描,但是杜近芳能够做得那么细腻逼真。看这样的演员、这样的戏叫做“百看不厌”,再看这位程派名家简直就是***狗血。算了,估计也是人家的戏咱看不懂。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90秒

90秒

擅长 社会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