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对儒家关于乐的理论的研究

内容提要:音乐理论是古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认为:音乐具有安邦治国的政冶属性,因此治理国家的人应该用积极的音乐艺术来鼓舞民众的心志,维护国家的统一,应重视抵制不良音乐艺术对民众思想的消极影响。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业来说,仍具启发意义。夲文夲此认识,对儒家乐论古为今用的作用加以研究。

应重视对儒家关于乐的理论的研究

刘惠恕

 

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10月24日)中指出 :“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本文本着这一纲要精神,探讨儒家关于乐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价值。

(一)

儒家关于乐的理论最早被孔子所阐述。孔子认为乐具有政治属性,他说:“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1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以韶乐伴舞,能鼓舞人的精神,合乎周礼准则;郑声则摧折人的心志,使人淫佚,需要加以禁止。孔子认为乐具有安邦治国、统一民心的作用,他说:“乐以和其声”。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乐可以使上下同心。禀承孔子的这一思想,孔子后学指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者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乐、文(礼)同,则上下和矣。”3话的意思是说:乐只有以礼为准则,与礼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安邦治国、统一民心的作用,礼乐分离,就会产生反作用。孔子又认为乐具有陶冶人性情、鼓舞心志的作用,他评价“《关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评价《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4这是因为《韶》歌颂的是舜时的太平盛世,更符合礼的精神,而《武》为歌颂武王灭商的乐曲,具有杀伐之音。据说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5又据说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鼓琴,师襄子说:曲已会,可以更换,孔子说:未得其“数”(技术)。师襄子说:已得其“数”,可以更换,孔子说:未得其“志”(神韵)。师襄子说:已得其志,孔子说:未得其为人。隔了一会而孔子说:已得其为人矣,其人黑而长,有王者之志,似周文王。师襄子起而作揖说:老师传授此曲时称之为《文王操》。6这一传闻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高深修养。孔子有关乐的思想精华可以用“乐以卫道”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大致在孔子“乐”的理想鼓舞下,儒家后学把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并对我们民族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儒家的这一“以乐卫道”的音乐传统直到辛亥革命时期才彻底崩溃,当时康有为感慨:“自共和以来,礼乐并废”,“簧宫鞠茂草之场,庙堂歇丝竹之声”。7

(二)

必须指出:儒家音乐理论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具有剥削时代的政治内容,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加以批判的。但是话又需要说回来的是:本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立场,对于儒学音乐理论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及由此所形成的优良艺术传统,我们又需要认真总结和结合新时代的政治特点加以恢弘和发展。那么有那一些优良的儒学音乐艺术传统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的政治特点加以恢弘和发展呢?笔者认为特别需要加以强调的有以下三点:

1.要注意音乐的政治内容,用高雅音乐艺术来鼓舞人们的心志

要用高雅艺术来鼓舞人们的心志,赋予音乐以政治内容,这一点是儒家“以乐卫道”音乐艺术传统的精粹所在。如何运用儒家的这一音乐艺术传统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服务,对此,中***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战争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曾鼓舞我党我军为捍卫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命的火花》乐曲曾鼓舞了许多优秀青年走上支疆支农的道路。在“***”结束之初,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歌曲,曾鼓舞人民恢复了对党的事业的信念。在改革开放时期,《走向新时代》的乐曲曾激励了中国民众对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事业的信念。

2.要注意抵制不良音乐艺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注意抵制不良音乐艺术对青年一代思想道德成长的不良影响

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禁绝郑声,疏远佞人,郑声使人淫乱,佞人危害国家)。这一段话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的抵制音乐负面影响的理论。如果结合人类当代的社会生活实践而言,不良音乐艺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以德国的新纳粹主义者为例,他们的音乐“主要涉及摇滚、重金属音乐、嬉蹦音乐和高技术音乐等一些体现力量的音乐形式,其音调咄咄逼人,没有旋律”,代之以“嘶声叫喊,歌词充满了仇恨、暴力、排外、种族歧视、和狂热”等内容。新纳粹主义者通过音乐集会来煽动青年人***闹事、打砸外商商店玻璃,放火焚烧申请在德国避难的外国难民住宅,在土耳其难民被活活烧死后,他们甚至录制了一张名为《土耳其烤肉》的唱片来庆祝他们的胜利。8新纳粹主义的这种音乐,被欧洲人士称之为“白色噪音”。9如果对比新纳粹主义的音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中国盛行的“流行音乐”与其形式的相近性,即也是以力量、摇滚、嘶喊作为它的基本特征,至于这种音乐的负面影响,起码可以举出三点:

一是激荡***,使青年人在强烈的音乐噪声中丧失礼节和理性。以近年在上海万体馆召开的一次流行音乐会为例,根据报纸报道,在音乐会结束后,有成群的少女追逐香港男歌星亲吻,彻夜不眠。

二是诱发犯罪。根据上海电视台一则禁毒片的报道,吃了***的少女在昏暗的酒巴中随着流行乐曲,脱得只剩下胸罩和内裤,跳起了节奏强烈的摇头舞。此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又根据赖昌星的“红楼”专案,“红楼”中的小姐任务之一是“陪唱陪喝”,费用是300元一次。10在这样的场合下,小姐当然不会唱革命歌曲。

三是使沉溺于流行音乐中的青少年变得自私、狭隘,缺少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这是因为流行音乐的基本主题均是个人的情爱,而无任何有关国家与社会责任的情感,据一个自称是“资深美女”的人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她有一次暗恋上了一个“万人迷”的香港歌星,梦到了“与他在一个冠盖云集,衣香鬓影的波场觥筹交错”,在这个梦后她特地到香港去听他的演唱会。11又据一位三十、四岁的女孩母亲在报上发表文章说:她的女儿自从迷上了某位男歌星后,成绩急剧下跌,那位男歌星突然身亡后,女儿整天郁郁寡欢痛不欲生,只是反复听着那位男歌星的音带。12

上举数例足可以说明流行音乐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危害。有一种说法是“无标题的音乐”,意即音乐无政治性。其实不然。根据有关史料,二战时希特勒之所以能轻易占领捷克、挪威,丹麦三国,使用的重要手法是以举办音乐会为掩护。13再以台湾当局为例,其实现“***”阴谋的手法之一也是利用了音乐武器,在“新版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歌曲影片中,没有约定俗成的歌词,只有充斥本土浓厚气息的画面,”而引起了各方面的批评14

通过以上例证,我们足可见所谓“无标题的音乐”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为了维护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尊严,重视民族音乐传统教育乃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恰如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出的那样:“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阵地。”而要贯彻中央的这一决议精神,在音乐领域中扶植民族文化优良传统,重视研究儒家乐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当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现实课题之一。

(三)

那么如何才能继承和发扬儒家“乐”的优良传统,以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工作是值得重视的。

1、  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民族音乐传统教育

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工作做得是很不够的。目前中国许多青少年对外文歌曲及流行音乐的热爱要远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一位港台歌星的演唱会可以聚众数万人,而作为民族音乐瑰宝的昆曲演唱会居然达到了卖票艰难的程度。15这种现象并非是说明流行音乐在艺术上要高明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事实恰恰相反,一者是以高雅艺术取胜,一者是靠刺激人们粗俗的***取胜),而只能说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体制对于青少年民族音乐传统的教育先天不足,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力证之一是我国许多古乐、古谱、古曲后传乏人。许多青少年家长对西洋乐器或音乐的钟情要超越了对于民族传统乐器或音乐的钟情,应该说这一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在中国民乐已开始走向世界、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今天,16这一现象必须得到改变。

2、要注意发掘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瑰宝,使其焕发新声

据传《敦煌古乐谱》所记载的中国古乐器达6千种之多,在敦煌古乐破译成功,中国民族乐团赴日演奏敦煌古乐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前提下,国内大多民众几乎无法聆听到的现象极需加以改变。以笔者偶尔聆听到的一次敦煌古曲演唱情况来判断,敦煌古曲似与现今陕北民歌的曲调十分接近。又从一份材料中看到:在满清王室覆灭后,清宫廷乐队流落到苏州演奏,一次被海军大将肖劲光遇到后,全部收留入海军总政歌舞团。而这些宫廷艺人究竟留下了哪些遗产,现今都不为人们所知。因此如何发掘古代民族音乐传统,使其焕发新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是值得引起音乐界人士重视的现实课题之一。因为我们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才能最终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反之我们则达不到这一目的。

3、广播、电视台应该改变那种播放、演奏外国歌曲要多于中国歌曲,而播放、演奏港台流行乐曲又要多于播放、演奏民族传统乐曲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以广播为例,目前中央广播台在晚间黄金时段所播放的音乐节目(如“情牵女人心”等)大多为流行乐曲,而从不播放中国民族音乐,只有逢年过节时,中央广播台才会用较长时间来播放中国民族传统歌曲。又有的地方广播电台在晚间的黄金时段,大多播放的都是多数中国人无法听懂的外文歌曲,这是怪事一桩,如果中、美移位的话,这种现象必然会引起美国公众的抗议。当然我并非反对电台播放外国歌曲,而只是强调应该有时间限制。此外在中国电台播放的外国歌曲,应该力求用中文来演唱,这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使世界先进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至于现场音乐演出,可以别计。此外如果电台认为需要播放外文歌曲以满足在华外国人士的精神要求,可以专立一个外国歌曲播放台,而不应该使所有的中国广播台都承担播放外文歌曲的任务。

 

以上建言探讨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光大儒家“乐以卫道”的传统,如认为荒谬,则聊博一笑。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曾孕育过中国老一辈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据说***总理去世前夕,反复听吟古曲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美琪演唱)。17而******当年在接待尼克松访华时,亦曾组织诸多名家演唱古曲,而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些事实不应该为我们所忘怀。我们也应该为此重视对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积极影响的研究。

2009年9月8日 修订

注释:

1《论语·卫灵公》。

2见《史记·滑稽列传》。

3《礼记·乐记》。

4《论语·八佾》。

5《论语·述而》。

6见《史记·孔子世家》。

7不忍杂志汇编》初集卷三。

8见《参考消息》2001123日文《音乐沦为新纳粹帮凶》,原载墨西哥《进程周刊》2001115

日文《新纳粹分子和他们的音乐》。

9见《参考消息》2001123日文《音乐沦为新纳粹帮凶》,原载墨西哥《进程周刊》2001115

日文《新纳粹分子和他们的音乐》。

10、见《报刊文献》)20011015日文《“红楼”帐单》。

11、见《新民晚报》2002125日文《那个该死的电话啊!》。

12、见《新民晚报》200167日傅安球文《歌迷遭受打击之后》。

13、见《党史信息报》200166日文《希特勒的特种武器》。

14、见《参考消息》2002115日文《从暗渡陈仓到明目张胆——港舆论认为陈***在“***”道路上越走越远》,原载香港《成报》2002114日。

15、以20022月间上海昆剧团在逸夫舞台上演的《新编历史剧〈司马相如〉》为例。

16、参见《新民晚报》2001529日文《“民族乐器”春暖花开》。

17、见***医生张佐良所写回忆录《***的最后十年》,转载《新民晚报》1998225日。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刘惠恕博克

刘惠恕博克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