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震撼全国的文化革命大串连
1966年8月,当***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以后,各地掀起了赴京的狂热浪潮,与此同时,北京的学生也纷纷走出京门,奔赴全国各地,“煽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
一个令人震骇的情形出现了,无论在何地,火都是一点就着,瞬间形成燎原之势。发展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的通知》。震撼全国的大串连正式爆发了。
串连的人潮汹涌而至
这是一幕惊心动魄的世界奇观。火车站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学生,每一辆火车,包括运载牲口的车皮,都被串连的***挤满了。客运列车挤得快要爆炸了,厕所也被人霸占了,行李架上也躺满人,过道上挤得只能站着;车厢门根本无法关上,因为门外的梯子上,也坐着好几个人。在火车站上不了车的人,就在沿线疯狂地爬火车,不顾生死地坐在车顶,奔赴“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
由于学校推迟开学,没有了学习的负担,而且可以免费旅行,广州学生汹涌北上。许多在***前被迫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趁着天下大乱之机,纷纷回城“革命”,夹在串连学生中,赴京***、请愿,要求把户口迁回城镇。广州所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都设立了接待站、联络站,为串连学生提供食物、住宿、医疗、交通工具和宣传工具,没钱吃饭的可以要求补助或记账。大、中学校、党校、党政机关的办公室、招待所、礼堂、饭堂,全部腾出来,给学生们安营扎寨,连街道居民的住宅也安排串连学生入住,省人委的办公大楼也挤满了***。
北方***与广州***座谈
截至9月7日止,省委、省人委安排广州市的上京人数达3.9万人,其中学生1.7万人,教工2.2万人。有些幸运的,果真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了***模模糊糊的身影,幸福得简直发疯了。但并非全部喜剧收场,也有悲剧。广州农业职业学校一名北上串连的高干子弟学生,在北京被威名赫赫的联动以“行刺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刘宁一”的罪名,拘押审查,严刑拷打,最后精神错乱。回广州后,又被关进牛栏,不久在学校附近的河里溺死。
北京和外省到广东的学生人数,先后共达1.2万多人,其中北京来了7000多人。省委在8月中旬成立接待组,每天都有大批学生涌到接待组,有的是了解运动情况,有的是要求解决生活问题,有的是要《***语录》,有的是要国庆节观礼票,有些是了解外出串连的手续。
当时负责市人委接待工作的副市长兼市委统战部部长罗培元回顾说:“在开始时,工作还好应付。因为最初来广州串连的只是北京的***,人数不多。他们初到广州,礼貌地提出请我们安排他们的住宿,叫我们交代他们任务,问要到哪间学校交流经验,我们照办了。此外还特别介绍他们去参观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主办的农讲所旧址和烈士陵园,他们也照做了。”但随着***一次次接见***,情况开始变了,“特别是北京来的一些带了皮腰带打人最凶的***带了头,到处找一显身手的对象。”
在源源不绝地涌入广州的外地学生中,也不都是来参观或传授文化革命经验的,其中夹杂着不少纯粹是为了旅游观光的学生。一位南京学生向省委反映:目前外地来广州串连的学生,特别是华东地区来的一些学生,听到广州对没钱吃饭的学生,可以补助和记账,因此一下火车就说没钱吃饭,要求补助或记账。住在暨大的外地学生,为了要钱,想出了种种办法:一、多报居住日期,将多余的饭票退换成现金;二、以外出串连不能回住地吃饭为借口,将饭票退换成现金;三、钻吃饭不定量的空子,两人吃一份菜,将饭票换成现金;四、用记账吃饭,把自己现金购买的饭票,退换成现金;五、个别学生将自己花三角钱买的饭票,以五角钱卖给新来的同学。千奇百怪的手法,不一而足,大损华东学生的名声。
华师***主义自来红***八一战斗队9月30日发出紧急倡议,呼吁本省内来广州串连的学生,一般不要超过五天,外省的不超过七天。不要随便借钱,有困难要错钱,要经***总部严格审查;不得上饭馆、宾馆吃饭,不得住招待所和旅店,不得到接待站无理取闹,严格控制印刷宣传品等等。但无论是省委、市委,还是主义兵临时总部,谁也控制不了这个局面。
一支串连队伍步行到达广州
外地串连学生在广州到处煽风点火,大闹特闹。9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十五中南下革命***大队,在广州散发了一份《向省委猛烈开火》的传单。宣布要“炮轰省委,把盘踞在省委的一切大毒蛇统统揪出来!坚决造他们的反,革他们的命,把他们斗倒、斗臭、斗烂!不反出一个用***思想武装起来的新省委,不反出一个***主义伟大红旗高高飘扬、处处飘扬的新广东、新广州,死不瞑目!”传单不仅散发到省委办公大楼,而且张贴于街道墙壁,还派人到茶楼饭馆宣读。
9月6日,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在省委大楼前,贴了一副白纸对联:“有花有草魑魅魍魉避难所;有山有水牛鬼蛇神安乐窝”,横批“炮轰省委”。引起部分机关***的强烈不满,立即用一副红纸对联覆盖上去:“敢于斗争,敢于革命;善于斗争,善于革命”,横批“听***的话”。
国庆节后,两张由“首都***”印制的传单,在广州街头,广为散发,一张是由首都大专院校***部写的《广东省委机关运动向何处去!》,另一张是署名“***爆破组”的《特急倡议》。传单强烈号召:
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都要在这次大革命中重新受到检验,只要他不按照***思想办事,反对***思想,就对他进行坚决斗争,一直到罢他的官,撤他的职。让我们像陶铸同志说的那样,用24寸的大炮,对准广东省委,轰!
北方学生继续汹涌而来,本省各地准备外出串连的学生也云集广州,人数愈聚愈多,而离开的渠道却十分有限,造成许多想走的学生走不了,不得不滞留广州。随着深秋的到来,气温一天天下降,他们御寒的衣物不足,钱也花光了,离家太久,归心似箭。10月下旬,在大串连的学生中,哄传着一份未经证实的陈伯达讲话,主要内容是:
长征去
陈伯达同志25日讲话摘抄
劝你们(指北京师院等红色***者——抄者),步行走,步行回来……破四旧,批判资产阶级是长期的事情,你们走半年回来还不晚。1、人走了,会有另一种布置;2、可以走半年、三个月,也可以走一年。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长期的事情,一定要到群众中了解,你们要步行,就是要准备大斗、大批、大改。
一切听从中央***号令的学生们,其应如响,纷纷要求步行串连。仅10 月29日一天,就有38批学生,其中包括中大、暨大、华工、华农、华师、广工等高等院校,响应号召,准备步行出省串连,华师学生劲头十足,一下子批准两千多人步行串连。华工、华师和华农有一批学生甚至兴冲冲地告诉省委,他们打算一直走到新疆安家落户,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建设祖国边疆。对于不堪重负的铁路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但也有学生反对。中大、中山医、华师的一部分学生,到省委反映,这次要求外出长征的,本身就是受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思想的影响,“想趁机溜走”。这些人走了,要批判就没有对手,怎么批判得起来呢?广东交通学校的学生说,步行外出串连一年、半年,其实是逃避运动。他们更质疑陈伯达那个讲话的真实性。
市二中红到底长征队
省委积极支持学生的步行要求,不仅可以减轻铁路压力,更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10月28日,省委、省人委发出通知:“今后,凡是学生在自愿和可能的条件下要求徒步外出串连的,领导就应该积极支持,不受人数限制(但领导不必作普遍号召和发动,全靠学生自愿)……步行外出串连地点,可以建议他们到广州市、省内各中等城市,或邻省城市(如井冈山、韶山、南昌、长沙、衡阳、南宁、桂林、福州等地)。”
这时广州市不仅对外交通非常紧张,市内交通也已经无法承受。粮食告急,医疗告急,住宿告急,全面告急。前景不可预测。11月21日,广东省委、省人委再发一个通知,对徒步串连的经费问题,作了巨细无遗的规定:
……
二、革命师生徒步串连的伙食费应该自备,各地服务站伙食收费标准,原则上按每人每天三角计算,对于工人、贫下中农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子弟,因生活困难,原领有助学金者,可预发原享受的助学金。助学金额过少而自筹伙食费又有困难的,或没有助学金,本人只能负担一部分伙食费者,经过学校筹委会研究同意,或同学民主评议,每人每天可补助一角到二角。对于少数既没有助学金,而生活又特别困难,本人确实完全无法自筹者,可按上述同样手续,每人每天补助三角。各地一定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补助,严防平均分配。
三、徒步串连的革命师生除带足原定粮食标准外,一律由县或省的接待站按36斤大米补足。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学生长征远方,要求发给三个月以上的伙食费(指助学金)和粮票的,由院校***委员会(筹委会)或***组织研究决定发给。补助费则经市、县有关部门批准发给。如果中途改变计划,多领部分应退回原发单位。
四、凡参加徒步串连的革命师生,在省内串连每人发给学习、宣传费一元;到外省长江以南邻省串连的每人发二元;到长江以北各省串连的每人发三元。
五、医药费。在省内串连的每人每月发五角;到外省串连的每人每月发一元;大专院校革命师生可按公费医疗标准发给。
但目前滞留广州的外省学生,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愈来愈紧迫,随时可能爆炸。一伙急疯了的哈尔滨学生,闯到省委接待组吵闹,他们来广州已经一个多月了,还不能回去。他们威胁说,11月1日或11日一定要回去,如果10日下午6时前不解决回程车票,就采取行动,强行上车,到时就不管什么影响不影响,什么纪律不纪律了。
11月14日,据省委办公厅的估计,“现在广州市外来进行革命串连的同学已经达40万人,其中外省市来的约占20 万人……本省各市、县来广州进行革命串连的同学也达20万人。目前正在路上和即将步行来广州的还约有二三十万人。”这是令人悚然的数字,省委办公厅频频告急。
二中长征队在兰考
广州现已来的40万革命同学,本地、外来各约一半,每天增加三万至五万人,走只一万。人数急速增加,很快就可达六七十万,准备达到100万。广州市等于成年人增加一倍。交通是最大的困难,火车每天只能走五六千人,最多一万人,而且很不正常。北京积存200多万人,要输送出来,把火车控制起来,在***接见***的当天又停止开去,否则会冲击会议,所以很不正常。
交通带来一系列困难,人越积越多,走不了,没钱,没粮,没衣穿;有的住二十多天一个多月,非常着急。天天冲火车站,使旅客无法乘车。吃、住、市内交通都有很多困难。疾病——急性脑膜炎、副霍乱流行,11月13日已经昏倒七八人。外地蚌埠死12人,北京也挤伤几十人……
***办公室、接待委员会的工作,极感困难,每天来访二三千人,大楼随时挤着几百人、上千人,并且住着一二百人。“困难!困难!困难!”到处都听见人们在喊着这个词。
据省委接待组反映,由于交通紧张,许多南下串连学生和本省北上串连学生都运送不出去,积压在广州的时间太长,有的竟达十多二十天,所带钱粮已尽,御寒衣服又缺乏,他们心情焦急,无心在广州串连和参观了。因此每天前来接待站要求解决车票的人数激增,有的到接待站来大吵大闹,说为什么广东省委不让他们出去或回去?有的哭着求情,要求写证明优先领车票。有的扬言要向广东省委提出强烈抗议。
他们对分配车票的办法,非常不满。有些接待处住了几百人,一天才分配到几张车票,像华南农学院住了两千多外地学生,但每天只有50多张车票,即使只出不进,也要40多天才能全部走光;暨大全校学生只有2500人,但学校却开出 3700多张外出串连证明;有些学生十几个人集体来,现在却要分散走。他们质问为什么每天能把上万名学生运进广州,却只能运少量人出去?他们认为广州积压学生太多,希望省委向中央建议,广州暂停开放几天,以便把积压的学生运走。
由于发售火车票办法和车辆问题,未有妥善解决,各个有关部门推来推去,学生意见很大。有些学生拿到车票,也无法进站,学生大批压在广州,不能出去,车站秩序很乱,排“长龙”,露宿在马路上,市内公共汽车交通也很紧张。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发生困难,身体健康也大受影响,纷纷来访要求解决,对省委领导不重视解决这个问题,意见很大,把矛头指向省委。
根据接待组的记录,11月2日这天,有525批群众来访,人数达2214人。主要因为当前交通紧张,加上11月3日***第六次接见***,开往北京的火车,又停开了五天,造成省内的学生出不去,外省的学生也走不了,大部分来访者都是要求解决车票和生活困难的。一名南下学生写信给省委说,他们于10月28日到达广州,至今未得到火车票,不能外出串连,再不解决,就要组织***,与省委和接待站拼。
悲剧终于发生了。11月14日晚12时,开往北京的火车进站还未停定,站台上的学生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互相推挤,结果武汉市四十五中四名学生被挤下路基,摔到车底去了。其中一人重伤,左腿上骨粉碎,生命垂危。其他三人也不同程度地受伤。
11月15日,悲剧再度重演。海南劳动大学的一名学生,被火车压伤,不得不锯掉右腿。11月16日,当火车进入广州站时,一万多学生疯狂扑上去爬车,结果又有一名女学生被推至路轨被火车辗死。混乱还在持续,到晚上再有三人受伤。
一场疯狂岁月的大趴体
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至12月中旬,滞留在广州的外地学生,总算大部分送走了。但也有不少人自愿留下,并建立起各色各样的联络站,在以后广州地区的***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役,凡是亲任其事的人,对那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毕生难忘。12月23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在过去几个月的大串连高潮中,广州市共接待了160万从各地来广州串连的师生和***。至12月1日止,广州市接待***开支1080万元,仍感不足,又向省人委要求借款1000万元。
1967年1月10日,省委匆匆发了一个劝大家不要外出串连的通知。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通知,要求所有外出步行串连的革命师生和***回到本地本校去,“长途步行串连,在全国都停止。”。2月17日,中央再发通知,要求外出串连、请愿、***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一律返回本单位参加***,取消所有联络站。3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停止全国大串连,取消原定的今年春暖后进行大串连的计划。”
一度席卷全国的大串连狂潮,总算渐渐平息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读本号文章,温故而知新:
二〇一七年元月二十五日转载于微信网络 叶曙明 历史现场
震撼全国的革命大串连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kxNTA4Ng==&mid=2454905131&idx=1&sn=20e543eeb8272727f1d91f13e6784085&chksm=87a2294ab0d5a05c0bd273f5f46742ac6076914167b8e06313f5d5164abaf64f2c81ea5723b8&mpshare=1&scene=5&srcid=0125GF12HaSibsEiEDQUtMis#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