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鲁国故城,谒少昊陵(泰山朝圣之三)
刘惠恕
1988年8月2日,晴。
瞻仰完孔林出园,已是中午时分,尚有半日时间,可供在曲阜游览。为了节约时间,我在地摊上买了两根特大的玉米捧子,边吃边行。当地马车夫拦住我,表示下午可用马车载我游览五个景点,其中包括孔子的诞生地尼山,要价是20元。我嫌要价太高,决定步行。我之所以做此决定,是因为当时的月工资不高,仅五、六十元。此外也是因为我低估了当地景点之间的距离。但这却是使我终生后悔的一个决定,因为我丧失了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参拜孔子出生圣地的机会。我当时的计划是通过步行方式,游览鲁国故城、少昊陵以及尼山三个景点。
而我来到鲁国故城遗址时,见到的尚是一片旷野之地,有1984年所立的石桩标界。而来到鲁国故城遗,真正使我吃惊的是:看到在古代青石板路面上被车轮辗压出的深深车辙,使我深感历史时光的穿越以及古代鲁都的繁华。《战国策·齐策》曾记载当时齐都临淄的繁华景象是:“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临淄路上,车轴相击,人肩相碰,衣襟相接,举而成帷帐,挥汗如雨,家家富庶,意气飞扬。)我想当时鲁都曲阜的繁荣景象,一定不逊于齐都临淄。
(鲁国故城的青石板路面)
(春秋时鲁国礼器──殉葬用的大玉璧)
(春秋时齐鲁殉葬用的中形玉璧,其中墨玉上的古文字不可识,疑为甲骨之后齐鲁古字。)
(此鱼形玉璧名“刚卯”,正反面均书当时咒语,用以避邪。藏者认为当属汉代鲁候国文物。)
(玉鼎,春秋时齐鲁殉葬用的礼器,藏者认为其象征社稷江山。)
(玉猪,古代齐国殉葬礼器,藏者认为其象征财富。)
(已呈高度鸡骨白化的玉令箭,藏者认为其当属春秋时齐鲁礼器,国家军权的象征。)
“法化币”为战国中期齐国田齐时期齐威王、齐宣王(前378年—前324年)为统一币制而铸行的刀形货币,俗称齐国“刀币”。币身一般长17─19公分,刀柄上有字“齐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2]“齐返邦长法化”等数种。其中以六字刀为珍贵,又以“齐返邦长法化”六字刀最为著名。币身面文“齐”,指齐国名,亦指齐都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北)。“法化”二字,意指齐国标准货币。“返邦”二字,意指前279年,齐田单以奇计攻破燕军、一举收复齐国全部失地后,所铸的纪念币。关于“建(造)邦”二字,按通常释意为指前386年,田齐取代姜齐为侯,建立新政权时所铸纪念币。
此处图陈的两枚刀币,大币币身长35.5公分,币身书有“齐返邦长法化”六字,由于此币种传世量甚稀,堪列“古泉五十名珍”之首。小币身长14公分,上书“齐建(造)邦长法化”六字,亦属珍稀齐法化币。此二枚齐法化币,都为藏者在古玩地摊上无意间掏得。
(齐国法化币正背面图)
离开鲁国古都遗址后,我向少昊陵走去,少昊陵距曲阜城东约十里,位旧县村的东北隅。当我走了很长一段路以后,已无大路可寻,周围都是高梁地,不知所向。此时已是下午三时许,我心中甚急,只得花5元钱,请正在地边务农的一位青年农民用自行车送我至陵内。当时少昊陵因“文革”中的严重破坏,周边建筑则全无,仅余一座金字塔式的陵墓,四周砌以似汉白玉制成的长方形石块。陵坡有一定陡度,普通人难以攀上。但据青年农民相告,当地小孩经常攀爬至陵顶玩耍。而据有关记载,少昊陵始建于北宋时期,占地25亩,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3]陵墓顶有似农村土地庙状尖顶小屋,屋内供奉有石刻少昊像。另有文献载:“宋真宗幸鲁,大建宫殿,以道教守之,古树丰碑,林立栉比,金、元亦加修葺。”[4]此处所述的是少昊陵的成陵时间。但据我判断,此处当早有少昊坟墓,宋真宗因之成陵。
(少昊陵)
关于少昊其人,古史大致记载为:姓姬,名玄嚣、己挚,黄帝长子,上古东夷族部落首领,或谓其为五帝之首。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古史籍亦称其为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母亲为嫘祖,其子名蟜极,孙为帝喾高辛氏。其都城范围,初在今山东省莒县,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少昊为五方上帝之一,称“白帝”;[5]又作五方天帝之一,称“西方天帝”。
关于少昊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世本》,按《世本》的说法:“青阳即是少皞,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号曰金天氏,少皞氏身号,金天氏代号也。”“少昊黄帝之子,名契字青阳,黄帝歿,契立,王以金德,号曰金天氏,同度量,调律吕,封泰山,作九泉之乐,以鸟名官。”[6]
《世本》一书,又称《作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等,是古代谱牒。传为周代史官所作,一说为战国赵史官所作。其书早佚,但其产生的时代要早于《史记》,其内容多被后世史书所引用,而散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韦昭《国语注》、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林宝《元和姓纂》和郑樵的《通志》等等,因此后世多辑佚本。但既为辑佚,后世有关少昊的说法不可能全无矛盾。矛盾之一是关于少昊氏的历史地位,即其是否挤身于“五帝”地位?
按司马迁的说法是:“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7]而司马迁写《五帝本纪》,以黄帝起首,世系四传,分别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被称为“五帝”时代,其后开启了夏、商、周三代。而唐司马贞著的《三皇本纪》,将“太皞庖牺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划定为“三皇”。这样一来,少昊氏在中国上古史中,便丧失了五帝之一的历史地位。因此,唐张守节在其所著《史记正义》中指出:“世本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唐司马贞在共所著《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又引《世本》“孙氏注”称:“世本以伏義、神农、黄帝为三皇,以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矛盾之二是少昊与黄帝的关系。关于少昊为黄帝的长子,记载当无矛盾,矛盾主要在于少昊的生母是谁?根据司马迁的说法:“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意即少昊生母为嫘祖。但其他记载颇有差异。西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谓:“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班固《汉书》谓:“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絫祖(即嫘祖),黄帝妃,生昌意。肜鱼氏,黄帝妃,生夷鼓。嫫母,黄帝妃,生苍林。”这样一来,少昊又多了两个母亲──“女节”或者是“方雷氏”,使人莫衷一是。但是古史幽远,对于少昊生母究竟是谁,我们不必细究。
(古代东夷人祭少昊大玉璧──此玉璧造形似三羊驼日,寓意古卦象“三羊开泰”。另解为三凤背日,寓意少昊东夷氏族图腾。玉璧制工古朴,体现了中国上古新石器时代的工艺水准。)
关于少昊氏此后的业绩,由于记载大同小异,此处不再细考,仅结合上古神话传说,略述如下:
传少昊诞生的时,天有五凤,分呈红、黄、青、白、玄五色,落入其院,因此又称“凤鸟氏”。少年,被父亲黄帝送到东夷部凤鸿氏部落,[8]娶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首领。始以玄鸟(燕子)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地域约在今江苏省沭阳县桑墟镇一带)即位部族联盟首领,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时有凤鸟(凤凰)飞来,于是改以凤鸟为图腾。未久迁都曲阜,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等二十四个氏族。其中,凤凰总管百鸟,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另设五鸟管理日常事务,其中,鹁鸪掌教化,鸷鸟掌军事,布谷掌建筑,鹰掌管法律,斑鸠掌言论。另设九种扈鸟掌农业。五雉(野鸡)分掌木、漆、陶、染、皮等五工。另以侄颛顼掌朝政。[9]少昊见颛顼工作辛劳,便教以弹琴。据传少昊在位十四年,卒时百岁,葬于云阳山。而据后人考证,现少昊陵墓后面的小土山,即古人所说的云阳山。少昊姬姓子孙后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张、嬴、金、尹、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修等等,均属昊氏后代。
(古代东夷人祭少昊礼器──羲和驾云车巡行大玉璧。而少昊是中国古代太阳神的原形之一。此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一说少昊氏族承大昊(又作太昊)伏羲氏(又作包牺氏)发展而来,是当时东夷部落势力的代表。黄帝时期,炎、黄族落融合,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族,华夏族以龙为图腾。夏启破坏禅让制后,引起了东夷部落与夏王朝的对抗。此后,属东夷部落分支之商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重新入主中原,灭夏建商。到商纣王时,发兵打败了东夷部落,但西部周族则乘虚而入,灭商建国。周武王即位后,继续发动大规模的征东夷战争,东夷部族势力最终失败。至春秋末期,东夷族完全融入了华夏族,原先东夷族人的凤图腾也同时融入华夏文化。因此迄今华夏文化是龙、凤并尊,这两种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基石。而古代的炎帝部落、黄帝部落以及以少昊为代表的东夷族部落,则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基本成分。
(古代东夷人祭少昊礼器──双凤戏水图腾大玉璧)
上述为见载于古代文献中的少昊氏基本事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少昊是古代中国活跃于东海之滨的东夷人之祖,也可以称作是古代华夏族先祖之一。因此古人评价:少昊“能修太昊之法”,“ 以金德王天下”,施政“民无淫,天下大治,诸福之物毕至”,“实为五帝之冠”。[10]这样的评价不算为过。
我当年有幸过少昊陵,曾默立以致敬。汉人曾说:“少昊帝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名挚,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11]《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其谓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太阳色金,显然古代少昊部族因少昊名“淸阳”,有着太阳崇拜的习惯,以金为德。我后有幸购得反映古代东夷族祭日怀祖的玉壁,仅附图片于下,以示对这位中华先祖的怀念。
(古代齐鲁地区祭少昊礼器──凤图腾玉璧)
出少昊陵,已是下午4时许,送我入陵的青年农民用自行车把我带到大路。我沿大路步行甚久,日将西沉,原欲再赴尼山瞻仰孔子出生地的计划已无法实现。我得尽早赶到泰安过夜,以不影响明日登泰山的行程。此时正好有一辆马车经过,马车夫提议送我入城,条件是收10马车费。我欣然同意。
约下午5时许抵曲阜车站,在车站附近匆匆食面条一碗充晚餐,随后搭火车赴泰安市,在街头旅馆宿一夜,次日一早攀泰山。
2019年12月11日
[1]
[2]
[3]
[4]明陈镐撰,孔允植重纂:《阙里志》,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孔允植,孔子65世孙,袭袭封衍圣公。
[5]见《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反映之影)。”见《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
[6] 《世本八种》,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商务印书馆国学聊友家园1959年印本。──《世本》一书原无名,到西汉末经刘向校整后,定《世本》名,在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又一度更名《系本》。
[7] 《史记·五帝本纪》。
[8]一说黄帝于凤鸿氏部落娶女生少昊。
[9]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
[10]
[11] 《汉书•律历志•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