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勉K网博客·全部原创作品***
“逃港”这个词,已被历史尘封。在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今天,已经难觅踪影,至少本人就有十来年没见过。
然而,仅仅在不远的过去,这绝对是个热词,不但“蔚然成风”,甚至成为“潮流”,通称“逃港风”,或曰“逃港潮”……
远的且不说,就说半个世纪之前吧,中国大陆那是真的穷!内地山区就不提了,即便号称鱼米之乡的广东珠江三角洲,也是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丰衣足食似乎总是可望不可及的奋斗目标。然而,仅仅一河……一条小河……之隔,号称“东方之珠”的***,却搭上了世界经济的顺风车,富得流油。据说,当时***的GDP达到中国大陆的20%有多。那时大陆人口八九亿,***不过四五百万。虽然我在学校当过数学小组组长,还是算不出当年***人均GDP是大陆的多少倍?我只知道,那时仰望***,有如仰望天堂……
![]()
(}东方之珠——***)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水平高啊?于是,到***“揾食”,日益成为越来越多平民百姓的“小目标”,越靠近边界,有这种念头的就越多。合法申请不易,就走非法的道,反正山连山水连水,一不小心就过去了。即使被边防哨兵逮住,对面也是中国的土地,不是叛逃,不是叛国,只是“逃港”,只能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教育几天遣返原籍。跑过去的越来越多,不断传来“发财致富”的消息,愈发刺激“逃港”念头不断膨胀、扩散……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逃港”风潮愈演愈烈。尽管边防日益戒备森严,各地的防范措施层出不穷,依然无法阻挡“水往低处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甚至学游泳、练跑步都有可能被认为有“逃港”嫌疑,要到治保主任那儿去接受“再教育”。救生器材包括汽车轮胎严加管控,防止作为逃港工具。逃港者便发明了把数条单车轮胎捆扎起来,把多个篮球装入一个网兜,同样可以浮水……我所知道的最悲怆的往事发生在深圳湾南头。当时陆路边界管控日严,许多逃港者转向水路,深圳南头一带是泅渡地点的首选。这一带渔村民兵天天沿着海边巡逻,主要任务是打捞掩埋溺亡的偷渡者,顺着海潮漂回来的浮尸每天都有,或多或少……当年,这里流传一首民谣:深圳有三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
据说,十余年间,***人口增加了一两百万。其中有多少是“偷渡”的,不知道。我想,比例一定不会小。因为,“逃港潮”已经不限于珠三角,甚至不限于广东,开始向广大内地蔓延。至于毗邻***的地区,跑得动的都跑了,田园荒芜,十室九空。据说,如此触目惊心的严峻情况也是后来下决心设立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直接诱因之一。
晓勉我读书不多,从没见过哪本书那篇文章提出过遏止逃港风潮的有效方法。倒是亲眼目睹多少年严防死守解决不了的“老大难”,似乎不经意之间便被悄悄化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走了“逃港”的风,拂平了“逃港”的潮,逃港的不逃,逃过去的回流了。是啊,春天来了,希望就在眼前,何必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也就是仅仅几年功夫,深圳特区奇迹般崛起,珠三角神话般变成聚人聚财的热土。一次小小的经历,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热土有多热!
那是1987年前后,改革开放也就七八年时间。单位有急事开车去深圳并且要当天返回。当时没有广深高速,只有一条公路,据说车多拥挤,晚上比较顺畅,我们便晚上出发。没想到一出广州,满眼都是车,来回六车道整个的就是一条望不到头的停车场!在车水马龙中穿行了半宿,好不容易到达深圳办完了事,返回时已是深夜。心想,深更半夜,应该没什么车了吧?还是估计不足啊,非但依然拥挤不堪,而且来去都是重型车,大货车、闷罐车、工程车、集装箱车,体位庞大,马力十足,想超车都难!从深圳到广州,纵贯珠三角整整一百多公里,车灯通明,马达轰鸣,尘土飞扬,整个的就像一个大工地、大工厂,场景实在太震撼了,令我彻底我明白什么叫做热火朝天,什么叫做鼓足干劲,什么叫做争先恐后!也就是从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风什么浪,无论“公知母知”怎么贩卖“崩溃论”,怎么叫嚷“糟得很”,我都坚信改革开放势不可挡,中国经济必然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而且不会很久! 果不其然,也就是又过了十来年,到了1997***回归之时,珠三角的老百姓对于***已经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有些瞧不上,“房价咁高,物价咁贵,有乜好?”……此言虽说有点井底观天、自鸣得意之嫌,却也道出几分事实,此时的***已经隐隐露出些“美人迟暮”的颓势。
记得是1999年,临近世纪之交,我在东莞参加了一个聚会。发现向来神采飞扬的几个***朋友忽然牢骚满腹,什么“生意难做”、“揾食艰难”,“行行都吾掂(粤语:不行)”……倒是东莞朋友意气风发,大谈新居、新车、新厂……本人忍不住打了个哈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了几十年,也该轮到我们内地发点财了!风水轮流转嘛!***朋友虽然很不乐意河东变河西,却也不得不承认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风水真的开始转向了。至于为什么,我们一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过了好些年,我才渐渐悟出一点门道——
(郑重声明,是我自个儿悟出的,不是听说的。各路大小砖头家们好像没有说过,至少我没听到。)
***以自由港名扬天下,最大的优势是自由贸易。然而,这也是它最致命的软肋。自由港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流动,进出便利快捷。这造成了***经济最明显的特点:快进快出赚快钱。转口贸易是赚快钱,转口运输更是赚快钱。来料加工其实就是转口贸易的升级版……这一切又都依托了广袤的中国内地!相当长的时间里,***是进出中国大陆主要管道,甚至是唯一管道。这情形有点类似新加坡占据了马六甲海峡国际航道要冲,先天的地理优势带来源源不断的丰厚回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全面开放,通道全面打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到处都有海关边检,进出口贸易,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全面开花。风向转了,情况变了,港人却仍然习惯于“赚快钱”。依然是转口贸易、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快进快出……颓势于是越来越明显。进入新世纪不到二十年,一河之隔的深圳出现了华为、腾讯、大疆、平安、招商等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整个珠三角更是民族品牌林立,数不胜数。反观***,开埠180年,竟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品牌——恕我孤陋寡闻,实在想不起。制造业,或者准确地说加工业早已空心化。至于转口贸易,转口运输,曾经雄踞全球第一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一路下滑,至2018年已经是排名第七,跌落到深圳与广州之后,不及连续九年排名第一的上海吞吐量的一半(顺带说说,千年老二的新加坡,至今仍是老二)。金融业还算保持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然而,本土经济萎靡不振,金融又能惠及多少民生?况且都是外来资本,印象中没有港资控股的大银行。一枝独秀的唯有天价房地产。
![]()
(今天从***望深圳,仿佛当年从深圳望***。对面便是当年打捞偷渡者浮尸的深圳南头……)
斗转星移,此消彼长。就我的观察,时至今日,实事求是毫不夸张地说,珠三角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已经普遍高于***民众。“逃港”理所当然成为历史,仰望顺理成章成为过去。反倒是大量港人到内地工作生活,据说深圳就有数十万。当然,即便是最发达的深圳,要想全面超越***仍需相当时日。但势头摆在那里,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篇末小识:
存在决定意识。“东方之珠”跌落云端,从辉煌走向平淡,从俯视内地到不得不平视甚至偶尔还要仰视,自然不会令港人愉快,有失落,有牢骚,有怨气以至戾气都很正常。然而大势所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习惯,习惯了就好。若是就此怨天尤人,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归咎于内地,甚至归咎于北京,只能说明脑子进了水,而且是阴沟水……至于那些认殖民旧主子为干爹,拾当年“***武斗”之残渣,动辄占街道,堵机场,以打砸抢烧为乐事的少数乱港***,山人我还真瞧不上眼,不过缘槐蚂蚁、撼树蚍蜉而已,何足道哉!
![]()
(深圳湾的“中国红“之夜)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