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督察地方官员的“八项注意”(上)


影视剧中清朝官员形象  (图源网络)


 

清朝督察地方官员的“八项注意”(上)

——读谢振定《察吏八则》笔记


 

       清朝时,有“万事胚胎,皆由州县”之说,意为州县作为基层政权,是一切政事的开始。

       清代的县制,是二千多年县制的继续。清代地方区划为省、府、县三级,又有省、道、府、县四级之说,然而不管作何划分,县总是地方基层一级政权,“积州县而成天下”。(清代县制,县与厅、州同论,故清人多以“州县”连称县级单位。)县的长官知县,习称县令,代表朝廷直接治理百姓,号称“亲民官”,又喻为“父母官”。

       知县品秩不高,正七品,但身为一县之长,也是权势赫赫。知县的职责可以说一县之内无所不包,其职责有近三十项之多,最主要的是刑名、钱谷两大项,可谓一手斧钺鞭扑,一手秤戥斛石。在阖县百姓看来,县太爷是高高在上的青天,掌生杀予夺。乾隆朝大学士纪昀概括说,州县亲民之官“权之所在,不限大小。”“百姓视之,仅下天子一等耳”!

       由此,可见州县在清代政权体制中的地位。以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对州县的期望是很高的,认为只有基层政权稳固了,整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保持州县稳定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州县官。清代一些有识之士和贤明官吏,亦非常重视州县政权建设和官员治理,为此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谢振定的《察吏八则》。

       谢振定在乾隆、嘉庆年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通州粮厅等职期间,对州县吏治不清与官场腐败风气有深切体验,深恶痛绝。为此,他在向皇帝递送的奏折中,提出了督察州县官吏的建议——《察吏八则》。

       其一,“宜辨其品”。对州县官吏应分辨品德、才干,不能任用平庸无能而又刚愎自用者,也不能任用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者,要任用真心诚意为地方兴利除弊者。各道府要认真体察辨析众人对州县官吏的好恶和褒贬,应设有专门机构监察。

       其二,“宜节其用”。州县应节约其日常开支,认真筹划,清正廉洁。上级要对贪污分子严加惩处。

       其三,“宜禁其奢侈”。应禁止州县官吏奢侈无度,各州县去除贪污腐化、杜绝财政亏空,必须从堵塞吃喝应酬之风着手。各级官吏要树立淳朴风尚,以身作则并大加倡导。

       其四,“宜养其廉耻”。州县官吏应有廉耻之心,即使不自重自爱,至少也要顾顾体面。

       其五,“谷仓勿轻准借粜”。州县储备的粮食不能随便借出或买卖。

       其六,“鼓励各抒己见”。州县事务要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再悉数上报。上级借此考察官吏们的才识、政绩,了解各地实情,以使采取得当措施。

       其七,“毋轻吏调”。州县官吏不要随意调动,即使很有才干的官吏,若在任时间不长,也不能造福于地方。那些尽心为国为民谋利益的贤能官吏,不必急于将他们调离或提升。既要知人善用、奖励贤能,不阻塞革新之路,也不开急躁冒进之门。

       其八,“毋任欺罔”。州县不要任意欺骗蒙蔽,各县上报之事无论轻重,必须由各道府转达,紧要之事必须与主要的州县共同协办。(未完待续)

 


       注:谢振定(1753-1809)字一斋,又字竹湖,号芗泉,现涟源市荷塘镇常林村人。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举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典试江南,升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六十年任兵科给事中。嘉庆四年为礼部主事,嘉庆九年改任仪制司员外郎,主考陕西。嘉庆十一年充任通州粮厅。在任修公廨,革陋规,修河道,事皆躬亲,以劳卒于任。诰授奉直大夫,晋授朝议大夫。他寄情山水,长于诗赋,著有《知耻斋诗文集》传世。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12-19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历史”栏目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