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金国皇室后裔部落:平凉完颜村

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拉锯战,持续了很长时间,二者相互冲突、融合,大致以古长城为界,形成了一片暧昧不清的区域,我们至今可以在古长城周边看到这样的遗存。这片区域中很多人都拥有游牧民族的血统,却已过着与农耕民族无异的生活,他们以迥然于汉人的姓氏命名村庄,拓跋村、呼延村、完颜村……

完颜祠堂

作为关内最大的女真人后裔聚居村落,隶属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的完颜村,算是这片区域中的典型村落。完颜村村民约5000人,大部分复姓完颜,据考,其村人多是金国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后裔及其子完颜亨的守陵人。近些年,诸如"最后一个金国皇室后裔部落""女真族后人"等充满噱头的标签,是大众所熟知的完颜村形象,而完颜村现下的真实样貌则仿佛被蒙上了面纱,朦胧不清。

完颜村外景

现实中的完颜村:西北缺水,村人多沿河而居,方便取水。完颜村前有河水流过,河两侧是黄土崖,背后则矗立着九顶梅花山,山川形胜,堪称风水宝地。完颜村人原来就在黄土崖上打窑洞居住,现在年轻一代更喜欢楼房,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在这里已不多见,村中的窑洞大都废弃了。

现在这里正在建造一个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女真文化主题村落。完颜村本就崖高沟深,如今又往下挖了一个地宫。地宫很深,要下百十个台阶。

完颜承麟之墓

地宫上面有完颜承麟的墓碑,只是个形式,时隔八百年,完颜承麟究竟埋骨在哪里,村民们早已说不清了。他们原来拜祭的陵墓也是一座空坟,这个地宫不过是比之前的更大更豪华而已,无论在哪儿,都是一样拜祭。守陵这件事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使命变成了传说。如今,村民们与其说是在守卫陵墓,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守护自己的来处。

两位老人虽长相迥异,却都是典型的完颜村人样貌。摄影/吉木

不曾远去的完颜习俗:完颜村民与周围其他汉族村庄并无差异,他们一样务农,一样打工,一样上学,一样做生意,就连他们的身份证上,也登记着汉族。完颜村在官方的正史体系里,几乎看不到一点与金帝国的瓜葛。但当地人知道,他们是不一样的。例如,虽然同在一个行政村,他们完颜家的葬礼与汉族是不同的,尤其不同的是孝子扶棺出殡。仪式时,孝子要躬身在棺材下(当然不用吃力,因为四周有抬棺人),前路铺以白布,孝子要踩在白布上前行。完颜族的老人说,那是在模拟拉雪橇。女真人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卧冰践雪,老祖先的灵柩都是用雪橇拉到葬地的。完颜村不像东北那么冷,铺白布象征白雪,孝子顶桑是在拉雪橇。这样特别的殡葬形式,昭示了一个游牧民族的思乡情怀,哪怕一生都在挥舞锄头与黄土作战,死去时,也一定要回到冰雪故乡。

完颜故国的追忆:记得故事的人慢慢老了,关于完颜故国的一切终将烟消云散,从严格的信史角度,完颜村的一切民间叙述都不足为凭。他们的故国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他们的祖先,有的构建自戏曲,有的构建自小说,有的构建于野史,有的构建于传闻。对于这样一个存在于记忆中的帝国的追溯,过程充满魅力。在血脉流传与生存需要的纠缠中,完颜村人的民族认同充满弹性,条件允许,他们就是大金皇族的后裔完颜氏;极端时代,他们只是泾川治下的完姓汉族农民。他们把以往的荣光都放在了无限的记忆与想象中。

来源:头条 原作者:中国新闻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山与海

山与海

擅长 其它 文章的撰写

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程度,法院人民陪审员。上海电视台长宁中心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社区万花筒栏目导演,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社会新闻一等奖,三等奖。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