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轻生命开凿的太鲁阁峡谷


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内的九曲洞步道穿山而过的奇观  (图源网络)


 

用年轻生命开凿的太鲁阁峡谷

——台湾游散记之九


 

       旅游大巴盘山而上,我们沿着台湾最险要的苏花公路,到了台湾最为壮美险峻、雄伟奇特的太鲁阁峡谷。

       苏轼《巫山》诗中描绘巫山“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用来描绘太鲁阁毫不为过,惊人相似。

       太鲁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的花莲县,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太鲁阁”是高山族语之音译,原意是“伟大的山脉”(也有译为“连绵不绝的山峦”)。太鲁阁峡谷两岸皆由大理石岩层构成,历经亿万年水石互相纠缠,以水作刀,切出了崖壁的险峻雄伟;以石为料,呈现着深涧的深邃壮丽。

       停车燕子口,步行而游。燕子口是一个山洞,九曲洞步道穿越而过。站在公路护栏边,极目望去,大山如同被利斧劈成两段,两岸险崖绝壁仿佛近在咫尺,伸手可及。站在洞中仰视,众人又有胆颤心惊之感,头顶上滴着泉水的岩石似乎随时有跌落砸头的危险。

       据导游介绍,公路右侧的岩壁上高挂着许多小洞,因石灰岩受溪流的长期侵蚀,较松软的岩层逐渐形成洞穴。早年,因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觅食,形成“百燕鸣谷”的奇景,因而博得“燕子口”美名。可惜,如今过往的车流扰乱了山洞宁静,燕子纷舞的景象不再。

       伫立长春桥头,凭栏眺望大峡谷山脉。溪谷左侧是壁立千仞的大理石山岩,群峰耸向天空,巉岩和陡坡呈着灰白色。右边的远处是延绵不绝的山峦,无穷无尽的绿色伸向天边。深处是一条陡峭险峻的大峡谷,山涧的溪流在幽静的大峡谷底汇成激荡的河流,倾泻而来,左冲右撞,在碛滩礁石间激起无数涡流,水流如沸。但因峡谷离桥太深的缘故吧,俯听却听不到一点激流的声响,故有“鲁阁幽峡”之称。游人们无不停下脚步,凭栏留影,带回一个美丽的回忆。

       我到过不少峡谷景区,爬山登峰,路途劳累。然而,游览太鲁阁却是如履平地,异常轻松。这就要归功于穿山而过的中横公路和九曲洞步道。

       半个世纪前,出于备战的需要,台湾上万多名转业军人在蒋经国带领下,参与了中横公路的修建。由于地形险要,大型开挖工具无法使用,完全靠人力用铁钎、铁锤之类的简陋工具,用绳索悬挂在在无法立足的陡崖峭壁上,一锤一钎地开凿出一条长达300公里长的中横公路,难度之大实在令后人匪夷所思。为了这条公路,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流水冲走,每天都有人被落石击中,每天都有人被抬着出去,212人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峡谷入口不远处公路边的长春祠,就是为纪念筑路殉职的员工而建造的。

       长春祠紧临溪崖,悬崖上刻有“长春听涛”四个大字。一股飞瀑如“人”字形直落祠前,憾山掉谷,喷雪而下。登上长春祠,瞻仰了这些殉职的员工。他们大多是撤离大陆的官兵,不少牺牲时还是未婚的青年,望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们肃然起敬。一斧一凿都隐藏这辛酸血泪,一米一里都铺就着鲜活的生命。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太鲁阁国家公园。

       旅行总是匆匆的,惟有思念长久。大峡谷峭壁万寻,幽岫穷崖,风光惊奇险峻,让人赞美;然而,我们还更应赞美开山者的奉献。如同赞美青藏高原,不得不赞美修筑青藏公路的解放军官兵;赞美瑞士少女峰,不得不赞美建造雪山铁路的工人一样。 




燕子口峻峭的奇岩、冰凉的山风,悠长的步道,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曲洞步道穿山凿洞而建,为人力开凿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合,令游客叹为观止。


(上图)长春祠供奉着殉职员工灵位,精巧而庄严,山壁间一道飞瀑直泻而下,终年不息。

(下图)远眺白杨步道上的吊桥和弯曲陡峭、景致壮阔、鬼斧神工的太鲁阁峡谷。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09-23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题图”栏目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浦江客
09-23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旅游”栏目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