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懿公好鹤图 (图源网络)
说到春秋时期的卫懿公,便会与“懿公好鹤”的故事联系起来。因为,这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爱好宠物而丢命丧国的典型例子之一了。
据《贾谊集·卷六·春秋》记载,卫懿公喜欢仙鹤,甚至用绣有花纹的丝织品打扮它,还让它乘坐只有士大夫才能坐的高级车子。卫懿公征收赋税种类繁多,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但是他却器重优伶艺人而轻视大臣。他尤其听不得批评意见,凡听到文武百官谏诤,他就当面叱责。等到翟国来讨伐,翟国人已登到城墙上了,他才流泪勉励大臣和百姓们说:“敌寇已迫近,士人和百姓努力吧!”士人和百姓们回答说:“君王,让你器重的优伶和你心爱的仙鹤,为你作战吧。我们是被你抛弃的人,怎能还为你守城作战呢!”于是,他们打开城门纷纷奔逃。翟国的军队攻入城内,卫懿公在奔逃中死去,就此丧失了他的国家。
另有史书记载,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封丘县合城即鹤城)等处,均大养鹤。其鹤如官有品位俸禄:上等竟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他外出游玩,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由鹤乃人:凡献鹤者给以重赏。卫懿公好鹤成瘾,不理朝政,漠视民疾,民怨沸腾,国势衰弱。公元前660年,北狄入侵卫国,卫懿公兵败被杀。卫国经此变故,由大国变为小国。
尽管史书对此有不尽相同的记载,但卫懿公好鹤丢命丧国的史实是一致的。
另有史料说卫懿公“斗牛而废耕”之典故。懿公喜欢动物,见到斗牛就很高兴,给那些放牛人的俸禄同一般官员一样多。宁子规劝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斗牛,那些牛都去斗牛,耕地就必定荒废。农耕,这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做官的不因私欲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于是卫国好斗牛的牛,比耕牛的价格高十倍,放牛的人都放弃了农耕而训练牛抵角,农官都难以禁止。可见这个卫懿公喜爱动物简直昏了头,牛废耕而抵角,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君人者以欲妨民,只能使得民穷国危。
其实,“好鹤”如果作为个人喜好,并非过错。鹤,作为清雅高洁品质的象征,早已成为文人学士们亲近的朋友。以“友鹤”或者“鹤友”为别号或者以鹤命名书斋和著作者,多见于文化史的记录。《诗经》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以及“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等名句。在秦始皇陵园陪葬坑中发现的生动逼真的青铜鹤造型,也说明了先秦时期人们对这种禽鸟的熟悉和喜爱。但是,“君人者不以欲妨民”,作为君王,个人爱好不是个人小事,如果过了头,甚至影响到了国事,就可能祸害国家百姓乃至自身性命。(未完待续)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