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柠一
人们常说: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临。这句话有它存在的意义,不少人一辈子无忧无虑,本以为能够顺遂地度过晚年,却因一场意外花掉了半辈子的积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为了使居民过得更加有保障,我国特意设立出了社保,它存在的意义是"未雨绸缪"。除了社保外,我国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购买保险。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保险?
我们所提到的保险,实际是一种保障机制。投保人按照所购买的保险,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费用,与之同时,如果被保人出现保险单上所会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的任意一项,保险公司将会对其进行赔付,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报销"。
保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它有用而我未用"的东西,一旦出现意外,它的作用就马上显现出来。基于未雨绸缪的思想,购买保险的人数非常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在2014-2019年这5年间就达到了641万亿,并且数额在一直增加。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体会到了"意外"的突然,因此对保险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购买保险的人数也大幅上升。
我国的保险规模
到了2020年的第三季度,我国购买保险的金额增加了22.4万亿,同比增长12.4%。到2019年底,我国正规的保险机构一共有240家左右,对一个行业来说,这个数量是非常少的。由此也可以推断,我国的保险行业非常挣钱。
根据《财富》在2020年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入围的29家保险公司,我国家占了8家,也就是27%左右,这个占比在世界上都可以排上名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中国平安保险以及中国人寿保险。
很多人都以为保险作为国家的垄断行业是不会破产的,其实他和银行一样,虽背靠国家,也可以破产,只不过相比其他行业来讲,不容易破产。
已破产的保险机构
我国至今为止已经有3家保险公司破产,比银行破产的数量还要少。它们分别是国信人寿、东方人寿、以及安邦保险。
国信人寿是我国第一家破产的保险公司,它从诞生到结束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正应了网络上经常说的那句"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因此也被称为最"短寿"的保险公司。
东方人寿是第二家倒闭的公司,它曾经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东方人寿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获批的四家银行之一,但也因经营不善倒闭。
最后一家破产的保险公司就是本次讲述的重点,它就是安邦保险,于2020年9月14日正式宣告破产,至今也才过去半年左右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它曾为我国三大巨头保险公司之一,还成功挤进过世界500强。在即将破产时,"身上"还有1.5万亿的保单。
安邦集团
据悉,安邦保险的主要管理人是吴小晖,以619亿人民的注册资金,成立于2004年,它的注册资金几乎是平安保险的两倍,因为排在我国第一的平安保险,注册资金才为338亿元。
由此来看,安邦保险自成立时就想着要大干一场。前几年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猜测。在成立第一年,安邦就开设了22家门店,第二年收入的保费就达到了近10亿元,成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7年,安邦就成了我国排行第三的保险公司,位列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之后。
安邦保险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在吴小晖的带领下,走向了极速扩张的道路。收购的企业遍布国内外,甚至比利时的银行都在他收购中。逐渐的,公司业务不断向外扩展,涉及到了资管、财险、人寿等多个领域。
先前的发展确实为安邦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吴小晖在后来的经营过程中竟然使用非法操作。他的这一行为最终被发现,于2018年被捕,判处了18年的有期徒刑。
当时安邦集团的经营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无奈之下,同年,安邦就交由了银保监代为管理,期限为一年。但一年后,安邦的经营并没有得到缓解,于是银保监就延长了对安邦的管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挽救,于2020年9月份宣告破产。
客户保单怎么办?
从安邦集团出现问题开始,它就由银保监代为管理,如果能扭转局面就继续经营,如果发现倒闭是唯一结局,那么就会在倒闭前,把客户的保单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继续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其他保险机构也是一样。在破产时,安邦保险手中1.5万亿的保单就已经由"大家保险集团"全部接手。
保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保障,办理保险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在选择保险机构时,也要谨慎,毕竟保费不是一笔小的数额。
来源:腾讯 原作者:麒麟谈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