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知青的“圣经”

1977年版《数理化自学丛书》 (图源网络)


 

1977年版《数理化自学丛书》 (图源网络)


 

1977年高考知青的“圣经”

——影响一代青年命运的自学丛书(上) 

 


       2018上海书展期间,上海有关单位将邀请读者投票参与评选“唤起你的阅读记忆——40年40本书”活动。在组织方介绍的书单中,提到第一本值得打捞的书,就是197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称它为“打响恢复高考的出版第一***”。

       这项活动,一下子勾起了我四十年前的回忆。我想,凡是和我一样在1977年、1978年参加过高考的青年,都是不会忘记这套自学丛书的,因为它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们这些远在荒野僻壤的知识青年们,听到这个消息又喜又忧。喜的是,国家为我们这一代人打开了一扇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大门。忧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说是知识青年,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没受过系统的课堂训练。譬如我自己,名义上是六七届初中生,但实际水准只是停留在初中一年级。更多的比我小几届的知青,实际上只有高小的水平。更何况在中学期间又处于***初期,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思想都已经散乱了,哪有心思在读书?!这时,凡是想考大学的知青们,是多么迫切希望得到一些辅导和教材啊!

       记得那时我在连队学校当老师,连队学校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俱全。于是,学生的课本和老高中知青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入夜,学校灯火通明,成为劳作了一天的知青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高中阶段书本缺失,更缺乏按高考教学大纲要求的系统性学习和教材,大家心里很是焦急。不久,知青中传开了一个好消息,说是上海专门出了一套为高考准备的自学丛书。于是,大家就纷纷写信回家,请亲友和朋友想方设法赶快去购买。过了很长时间,有的知青真的拿到了这套自学丛书。当然还是不全的,主要是《数学》第一册和《平面几何》第一册。但是有了这几本书足矣,大家如获至宝,互相借阅,拼命摘抄。现在回想,这套书当时真是成了报考知青的“圣经”啊!

       确实如此,这套丛书出版太及时了。据当时有关人士介绍,1977年8月,***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当场拍板,改变“***”时期靠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办法。当年,中国恢复高考。这个特大喜讯激活了数百万知识青年沉寂的心田。1977年上海高考的时间被确定为12月11日和12日,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同时也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因为恢复高考的消息在1977年10月21日才登报,离开考期只有一个多月。就在知识青年们为找不到复习教材愁眉不展的时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个名叫徐福生的编辑和知青们想到了一起。

       1977年的八九月份,徐福生从在北京参加了***召集座谈会回来的苏步青那里得到消息,当年就要恢复高考了。作为一个出版人,徐福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书。那些要迎考的知识青年,有基础好,有基础差的,更多的是没有念过高中,许多人连初中也没念,且又荒废了那么多年。徐福生想到了一套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出版过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然而全套再版发行已经赶不上1977年的高考日期了,于是决定争分夺秒分批赶印。

       据当年印刷厂的工人们回忆,由于高考临近,时间仓促,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再版发行这套丛书困难重重,因为曾遭到两次批判的这套丛书纸型已被全部烧毁了。没有纸型,意味着印刷厂必须重新检字排版,而这往往是印刷过程中最繁重的环节。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重印一套像《数理化自学丛书》这样的科技类书籍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这对当年就要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来说就太晚了。当出版社把书稿发到印刷厂,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突击赶排。工人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三班人马6部机器24小时日夜运转,没有休息日。那年头,谁家没有知青呀!工人们觉得,能为出版这本书出点力是很光荣的事,所以个个很起劲的。最终,在印刷厂全体员工的日夜奋战下,《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代数1》终于赶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一个月面市了。(未完待续)




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活剪影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1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浦江客
10-28
感谢编辑在网站首页“文化·教育”栏目并头条推荐,欢迎大家评论指点!!!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浦江客

浦江客

擅长 历史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