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玺同学的文章《妈妈说:我再睡一会儿》


    母亲给我们拌好了包子馅,切好了面卺,只说了一句:“我有点累了,我先歇一会儿”,从这时起,母亲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再也没有动一下长年劳作的手臂,再也没有一句安顿的唠叨。

    尽管母亲近来也常常念叨一些当她过世将如何如何的话,对于我们,谁也没有把她的话当真,更没有像遗嘱一样给予足够的重视。最主要的还不是人老话多,平时对我唠叨的太多,太多;而是谁也不会想到母亲会这么突然的离我们而去。即使在医院,医生已经是象征性的挂上葡萄糖盐水的时候,我仿佛还在想:说不定,一会儿母亲就会醒来,再打我一巴掌,再骂我一句,说上一声:“别再花这冤钱”,回家接着又蒸包子去了。

    可是,这一个个的想象却都化作了母亲的沉睡和我的朦胧。朦胧中,母亲一支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扶着路边的小树,正眼巴巴的望着我下班时要路过的地方。当我的自行车到了她的跟前,她扶着树的手才放了下来。可并没有说在等我下班,只是像自言自语说:我出来溜溜。那段时间,母亲正在为我落实一件“工程”,她听说我总腰痛,她执意要用一个月的时间给我做一条抿裆的棉裤,尽管我怎么解释现在的防寒保暖的腈纶棉如何如何,羽绒服如何如何,但母亲都会一语刺破我“嫌难看”的天机,随即就会给我一句:“要美不要命”的责备。

    其实,我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岁了,不过有父母在的时候,那是不能说自己年岁大的。所以,母亲总要以“没送走我们,你们就不算成人”作为划分是否成人的标准。所以常常不断的给我 “指示”,什么“不要喝醉酒”啦,什么“冻着的是懒人”啦,什么“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啦,什么“生前不尽孝,死后瞎胡闹”啦,什么“牌越打越远了”……等等等等,反正都是些老话,从我们小的时候就开始说。事后想起来,她的话大多还有那么一些道理,就在这唠唠叨叨之中,我们一天天长大。等到我们自己都有了子女了,已经觉查到自己开始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倒觉得母亲像一个“老小孩”了。 

    扶她坐好给她剪剪长短不齐的白发,生啦硬扯的给她换洗几件内衣,虽然她不情愿,非要自己洗,但拗不过我,只好由她盯着我,用清水洗一遍,碱水洗一遍,肥皂洗一遍,清水投几遍,按他说,洗的透亮了,才算洗干净,她才算放心。她最不情愿的是烫过脚后我要给她剪指甲,这我清楚: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缠过足,可以说是三寸金莲,四个脚趾紧紧的弯曲在脚心,那种扭曲,那种痛苦,我一见就心痛。母亲不愿意我帮她,那只好由妹妹代劳了。

    自从父亲走了后,在京的兄妹三个轮流看护母亲,凡是我值班的时候,每当我早上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我不由得摸摸她那布满皱纹的额头,这时妈妈就会睁开了眼睛,好像明白了我的顾虑,她总会笑着说:“今天没事,你上班吧!”。

    我喜欢和母亲一起吃东西,一种新的食品上市了,娘俩就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样,你一份,我一份的“分果果”,然后再你让我我让你的,往往最后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都记不清了。只是每次得到母亲的几乎都是同一句话:“以后别再花那冤枉钱了”。这样的评价我从来也没把它看做是埋怨,依然固我,想买什么还买什么。有一次竟然母亲对我说:她喜欢吃鸡皮和鱼皮,不知道什么原因,听到这话,难过的我不禁掉下了眼泪。这么多年,做儿子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母亲有这个小小的“喜欢”。

    母亲到了晚年身体也瘦了,大概长年总是忙里忙外,无暇念及到自己的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次数并不多,又有妹妹常去探望,我只赶上了一两次。母亲好强,里里外外从不靠别人。看病也是如此,尽管她一定要自己走着去看门诊,我还是双臂一拖,把母亲抱在我的胸前,楼上楼下的验血、透视、打针……。在众目睽睽之下,母亲在我这一米八的儿子前面,显得那么瘦小,那么羞涩。可是我却不在乎周围的目光,只感觉到有那么一种温暖和回味,我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是这样抱着我,托着我,护着我。

    按照母亲的说法,有她在,我就还没有成人。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也弄不清自己已经是个大人,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了。但是有一点我是在与母亲一起生活里才体验到的,那就是 “童趣”与“天伦之乐”其实是同一片叶子。同母亲在一起,近五十岁的我,既又一次的享受着童年的欢乐,又能增添了一种责任的体验,大概这种感觉只是给能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夜相伴的人们。那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机遇,多少年来我因在外地,远离北京而不可得。我庆幸自己而终于抓住这个短暂而不可复得的人生体验。只不过,太短太短了。

    当母亲离我们而去的那一瞬,我反而没有一点失常,就像生活在母亲身边的每一天,帮她洗干净慈祥的脸庞,洗一洗劳碌了一生的双手,换上了一身母亲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新衣裳,然后,就像每天早上趴在她的耳边轻轻的说:“妈!我该上班了。”我仿佛又听到母亲说:“你去吧!别迟到,我再睡一会儿。”

                                                燕玺   1996、1、25

     以此小文谨为天下的母亲祝福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老城

老城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