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河夜景 (图源自拍)
朦胧夜色中的秦淮河
入夜,站在文德桥上看秦淮河夜景是最佳的位置。
桥的两边是秦淮河。一边夜色幽幽的,黯黯的水波里闪现着阑珊的灯光,“颇像荒江野渡光景”(朱自清语)。另一边则是灯火辉煌的天地,河边楼台亭阁“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俞平伯语)。
每次到南京都是匆匆而游。于是,都是晚上在秦淮河边酒家晚餐,餐毕,众人略带醉意,呼朋唤友闲逛夫子庙夜市。最后,大家不约而同会聚在文德桥上,陶醉在秦淮河夜色中。
此时此刻,游人的心中大概都荡漾着一种隐隐的好奇心吧,正如俞平伯笔下所描述的那样:“我们,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久是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
其实,眩晕着我们的正是秦淮河曾经的夜色,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一个“如花的笑”“淡的倩笑”。桥的南岸,见有一排临河而建的黑瓦白墙的两三层楼房,悠长的照壁古色古香,灯光把波影反射于上,更显得神秘诡异。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楼妓院云集的卖笑场所。靠桥最近的一座楼房,据说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的居所——“媚香楼”。此楼至今保存尚好,现已改为茶楼。霓虹灯做成的“媚香楼”三字在夜色中很显眼,吸引了不少游人在此驻足留影。
南京历史上曾十一次定都,内秦淮河集中了各种酒楼、茶馆等餐饮场所,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定都南京,大体上承袭唐宋以来的官妓制度,洪武年间仅在南京就建官妓十四楼。明中叶以后,妓乐活动更趋繁盛。全国上层淫靡成风,娼肆林立,远及偏州僻邑。秦淮河一带更是夜夜笙歌,处处娼妓。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的那样:“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西岸边。一带妆楼沿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到了民国时期,当局曾几次取缔歌妓,但也如明代所谓的“禁官不禁商”的政策实施后一样,歌妓现象依然兴盛不止。一九二二年八月间,俞平伯与朱自清相约夜游秦淮河。两人雅兴大发,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写了两篇流传至今的散文佳作。从他们的散文中,可以窥见当时秦淮河歌妓活动的情状。在大师们的真情告白中,放纵和忍耐,欲望与抑制,情色和正统,堕落与道德在桨声灯影里搏击着。读着大师真情流露的文章,你不能不佩服三四十年代文学巨匠们深邃优美的文字,不能不和他们一起沉醉在秦淮河那如醉如梦的夜色里。
今天,秦淮河早已没有了“六朝金粉气”,李香君她们一代艺妓已成为哀婉的过去,歌妓们的袅娜歌声也已无从寻觅,当年秦淮河畸形繁华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但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艺妓才女现象和“士妓相倚”现象,倒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因为没有了这光怪陆离的晕彩,便没有了多姿多态的中国诗坛。
夜深了,人散了,我们也慢慢地离开了秦淮河。每次来都是行色匆匆,好在有大师们的指点,能让人长久地回味着秦淮河夜色的朦胧记忆。
秦淮之水载客舟,秦淮之上花满楼(明·史鉴《秦淮歌》)